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金秋时节,行走在陕北大地,蔬果挂满枝头,到处是一派丰收景象。
从绥德县城出发,不到20分钟车程就来到陕北有名的郝家桥村。走进郝家桥村,一排排窑洞错落有致,前来参观的游客络绎不绝。
从“起床一身灰”到“光鲜好生活”,一代代郝家桥人勤劳奋进、开拓创新,让林果粮上了山、设施农业到了滩、规模养殖进了沟;
从“陕甘宁边区‘农村楷模’”到“全国脱贫攻坚楷模”,郝家桥村通过打响“郝”字号品牌,蹚出“红色教育+干教培训+三产服务+农林产业”发展新路,让红色精神永赓续、乡村振兴意正酣。
时光回溯。1943年开春,老一辈共产党人带着粮食、被褥等来到郝家桥村,进行了44天蹲点调查,留下求真务实、重视调研的故事。
“当时调查发现了通过精耕细作、改善土地条件等办法使农业生产水平大幅度提高的‘劳动英雄’刘玉厚,郝家桥村也被授予‘农村楷模’称号,成为陕甘宁边区的一面旗帜。”榆林市共青团宣讲团讲师张小兵介绍,当时陕甘宁边区掀起了“村村学习郝家桥,人人学习刘玉厚”的热潮。
在郝家桥村党支部书记刘振喜心里,“农村楷模”这个称号承载着熠熠生辉的红色记忆,也不断激励着自己当好“领头羊”。
刘振喜啃下了集体经济改革这块“硬骨头”,2020年带领全村实现整体脱贫,2021年又捧回“全国脱贫攻坚楷模”奖牌。
昔日楷模,今又楷模。现如今,借助红色高地优势,郝家桥村与中国延安干部学院等多家培训中心开展合作,共建干教培训、群众课堂、美术学院写生等基地,一批批游客来到这里探访红色足迹,重温初心使命。
“你们尝尝,看看我家的阳光玫瑰口感有何不同?”在郝家桥村葡萄种植基地,种植户王绥兵拿起刚刚从枝头剪下来的葡萄递给正在打卡拍照的游客。“嗯,随手摘一粒放入口中,清香甜蜜,汁液浓郁,真的是口齿留香啊。”众人赞不绝口。王绥兵自豪地介绍,这就是我们这里水果的独特之处,绝对纯天然。
王绥兵此前一直在城里从事室内装修工作,2018年看到观光农业的好前景后,便决定返乡创业,在村里承包了4个大棚种植葡萄。“4个大棚4个品种,但是价格也不相同,主要走采摘游模式。一年能有个十几万元收入。”王绥兵说。
“变化”,是王绥兵现如今最大的感受。“原来村里产业薄弱,年轻人很少愿意回来,更别提游客了。”王绥兵说。
多年来,郝家桥村依托村里丰富的红色资源打造红色旅游,不断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形成了“红色旅游+干教培训+三产服务+农林产业”的发展思路,打文化牌、做培训业、吃旅游饭,带动产业发展、农民增收。
从“面朝黄土”到“面朝产业”,郝家桥村聚焦三产融合,实现多点联动,逐步发展为集红色旅游、自然风貌、民俗文化、现代产业为一体的乡村旅游综合体。来“郝”家桥、到“郝”人家、忆“郝”故事等“郝”字号旅游IP也随之出圈。
光伏电站、小学、幼儿园、互助幸福院、村服务中心、村卫生室……记者行走在郝家桥村,目之所及都是现代化基础设施。村里有了“看头”,群众也有了“甜头”。(作者:宋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