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陕西西安高新区丝路科学城实现“一年见雏形”目标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陕西> 要闻 > 正文

陕西西安高新区丝路科学城实现“一年见雏形”目标

来源:光明网2022-08-09 11:05

  8月8日,陕西西安高新区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丝路科学城一年建设成果。经过一年来的建设,丝路科学城内中央创新区活力日渐显现,周边“十个组团”产业项目布局更加完善,丝路科学城“一年见雏形”目标已经实现。

  宜居宜业科技新城加速崛起

  丝路科学城规划面积220平方公里,是高新区规划构建“一核两翼”万亿级生产力空间新布局和“一心双廊三片区”空间结构的核心区域,也是高新区“三次创业”的主战场、主阵地。按照“一城三区十组团”的空间布局,丝路科学城依托生态廊道和现有产业基础,建设中央创新区、生态文创区、硬科技产业区,聚集“十个产业组团”。其中,中央创新区以“总部+研发+居住”为主要承载功能,而分散在中央创新区周边的“十个产业组团”则布局各类产业项目,着力推动“55611”产业集聚化发展。今后,区域从业人员在中央创新区居住和生活,从而实现整个丝路科学城区域内小的“职住平衡”。

陕西西安高新区丝路科学城实现“一年见雏形”目标

  2021年6月,西安高新区提出“一年见雏形、三年出形象、五年成规模、十年立新城”目标,并全面启动丝路科学城建设。经过一年“追星赶月”,如今,丝路科学城谋划布局“六横七纵”路网体系,实现组团之间互联互通。纬三十二路、纬三十六路等“大动脉”次第打通,各组团间实现互通互联,城市骨架已“见雏形”;城市治理更为精细,道路绿化全面提升,永安渠海绵城市生态公园、仪祉湖公园等一批公园相继开园,丝路科学城新形象已“见雏形”;未来之瞳•瞳系列建筑、丝路国际金融创新中心等重磅项目加速推进,丝路科学城引领发展已见雏形。

陕西西安高新区丝路科学城实现“一年见雏形”目标

  如今,丝路科学城已聚集企业近4000家,其中规上工业企业115家,高新技术企业217家,并形成了以三星、奕斯伟、中兴等企业为代表的世界级光电子产业集群;以比亚迪、众迪锂电池、正昌电子等龙头企业为引领的千亿级汽车产业集群;以西安杨森、万隆、力邦等91家企业为代表的百亿级生物医药产业集群;以神电电器、中航汉胜、爱科赛博等307家企业为代表的百亿级智能制造产业集群,为高新区“55611”产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2021年,丝路科学城片区实现生产总值1810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50亿元;完成规上工业产值2176亿元。今年上半年,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1417亿元;完成固投450.67亿元。

  高质量项目持续提速增效

  区域发展项目为王。2022年,丝路科学城全力推进重点项目287个。其中,比亚迪20GWh动力电池、三星二期、奕斯伟硅产业基地等项目已投产达效;众迪12Gwh新型动力电池、西安四腾科技园等项目加速建设;西电集团智慧产业园、高性能钛合金制品生产等项目启动建设……

陕西西安高新区丝路科学城实现“一年见雏形”目标

  一年来,丝路科学城立足国家重大科技战略目标,全力推进中科院地环所西安地球环境创新院(一期)、高精度地基授时系统、先进阿秒激光设施等建设,并加快国家先进稀有金属材料技术创新中心、西电宽禁带半导体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高能级创新平台建设。围绕打造高质量创新生态环境,建设草堂生物医药企业加速器、秦创原集成电路产业加速器及秦创原上市企业园、秦创原科创基金园等空间载体,并涌现出一批创新成果、孵化一批创新企业。

  一年来,丝路科学城区域基础设施和民生项目强力推进。辖区多条道路顺利打通,地铁6号线延伸段、地铁15号线、云巴、沣邑大桥等重要交通工程加快建设。已建成高中7所、初中17所、小学48所、幼儿园77所,并大力实施“新优质学校成长计划”“新校成名校培育工程”,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已建成西安国际医学中心、西安市第一医院、西安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等8家综合性医院,能有效保障人民群众对优质医疗资源的需求。

陕西西安高新区丝路科学城实现“一年见雏形”目标

  值得一提的是,丝路科学城内一批城市文化新场景“上线”在即,永安渠商业街示范段预计今年10月开街,未来之瞳·瞳系列(大剧院)年底将举办首场音乐会,西安国际文化传播中心项目也在加快建设,将为居住在这里的人们带来全新的文化盛宴。而持续不断推进的生态绿廊、公园河湖等项目建设,不仅实现了城市建设与生态本底的有机结合,也进一步扮靓了城市风貌。

  各园区发展“成绩单”亮点纷呈

  在丝路科学城的建设过程中,十个产业组团的建设发展为区域产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作为产业承载空间的各园区积极担当作为,全力推进项目建设、服务企业发展,“成绩单”也是亮点纷呈。

  其中,城市客厅发展中心大力开展精准招商,累计引进中铁集团、陕建集团、招商局集团等13家龙头企业。推动绿地贸易港、半导体国家工程中心实验大楼顺利封顶,推进包括丝路金融创新中心、陕建股份总部等在内的10个超高层项目落建设。

  草堂科技产业园内,比亚迪20Gwh动力电池产线已全部投产,12GWh动力电池、汽车零部件扩能项目部分厂房开始调试设备;中电科20所二期3栋厂房已封顶;大勤医药、天承生物、秦创原科创基地二期一区等项目建设顺利,预计年底竣工……

  长安通讯产业园内,奕斯伟硅产业基地一期已实现量产,扩产项目已于近期开工;先进光子器件创新平台项目主体完工,正进行装饰装修;莱特光电OLED终端材料研发及产业化项目4栋厂房已建成;秦创原集成电路产业加速器项目已有42栋主体封顶,H区国家电子实验园已开园运营。

  综合保税区则通过紧盯龙头企业“招大引强”,服务在地企业“延链补链”,实现了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2021年,实现工业总产值首次迈上千亿元台阶,达到1074亿元,同比增长28%。今年上半,实现工业总产值超621亿元,同比增长近30%;实现进出口总额1522亿元,同比增长22%以上,并成功助推陕西省半导体产业规模跃升至全国第四!

  到“十四五”末,丝路科学城将聚集人口50万、经济规模达到1万亿元,成为西安高能级产业片区和高品质城市片区——这是丝路科学城建设之初的宏伟愿景。如今,放眼望去,丝路科学城内到处塔吊林立,辛勤忙碌的工人和来回穿梭的工程车辆,正共同奏响着新城建设的最强音。(图文:廖慧 刘筱筱)

[ 责编:杨煜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习近平会见冰岛总统托马斯多蒂尔

  • 习近平会见莫桑比克总理莱维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不久前的国庆中秋假期,人形机器人俨然成为多地商场、工厂、医院甚至众多家庭的“明星”。这款名为Galbot的人形机器人来自银河通用,已正式“入职”该智慧工厂,承担自动质检、零部件分拣与搬运等复杂任务。
2025-10-14 09:57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印发了《云计算综合标准化体系建设指南(2025版)》(以下简称《指南》)。
2025-10-14 09:56
最长主跨跨径、最高主塔塔高、最大锚碇基础、最大主缆规模、最多车道数量……狮子洋大桥集齐了双层悬索桥的多个世界第一。
2025-10-14 09:55
13日18时00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试验三十一号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10-14 09:53
日前从2025龙骨坡遗址学术研讨会获悉,龙骨坡遗址第5轮发掘获得的粪化石中,有几枚被确认为剑齿虎粪化石。
2025-10-14 09:51
十多位国内外医学“大咖”在接受“新华深读”栏目采访时表示:结节检出率升高,核心原因是检查设备精度的显著提升,让过去难以发现的微小结节“无所遁形”。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进步和体检普及度的提升,甲状腺、乳腺及肺结节的检出率呈上升趋势。
2025-10-13 10:26
现有将聚合物转化为金属或陶瓷的技术,往往会导致材料多孔、强度不足,而且部件会出现严重收缩,导致变形。这种3D打印工艺实现了从“制造零件”到“生长功能”的跨越,有望为航空航天、生物医疗、机器人等领域带来新的变革。
2025-10-13 10:24
一个国际科研团队在9日出版的《天体物理学杂志》上发表研究称,他们首次拍摄到两个黑洞相互环绕运行的无线电影像。由芬兰图尔库大学天文学家领衔的研究团队,瞄准一个异常明亮的星系核心中心区域名为OJ287的类星体,成功拍摄到其中两个黑洞相互绕行的珍贵画面。
2025-10-13 10:23
作为深远海风电产业链的“链主”企业,运达能源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运达能源科技集团”)见证并引领了中国风电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全过程。2024年,中国风电新增装机容量达79.8GW,占全球新增装机总量的68.2%,这意味着,全球每新增3台风机,就有近2台落地中国。
2025-10-13 10:22
10月14日,一场赏心悦目的木星伴月将在凌晨上演,为初秋天宇增添一抹诗意。木星是一颗气态行星,也是太阳系中个头最大的行星,虽然距离地球比较远,但由于个头大,从地球上看起来非常明亮。
2025-10-13 10:19
团队进一步提出了跨平台系统设计方法论,包含二维-CMOS电路协同设计、二维-CMOS跨平台接口设计等,并将这一系统集成框架命名为“长缨(CY-01)”架构。据了解,团队下一步计划建立实验基地,与相关机构合作,建立自主主导的工程化项目,并计划用3至5年时间将项目集成到兆量级水平。
2025-10-13 10:18
日前,位于浙江杭州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超重力离心模拟与实验装置的核心设备正式启用。
2025-10-11 09:44
近日,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与国际合作团队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地球科学》发表论文指出,海洋硫酸盐浓度的变化能够改变甲烷的消耗方式。
2025-10-11 09:43
著名科幻作家刘慈欣在小说《诗云》中曾描写过“微型白洞”,让很多人浮想联翩。有趣的是,白洞和黑洞在数学上是同一个“解”——它们的质量、角动量、电荷都相同,唯一的区别是时间反了过来。
2025-10-11 09:40
“金钉子”是定义和区别全球不同年代所形成的地层的“锚点”,用来划分全球地质年代界线。
2025-10-11 09:38
植物生长不仅依赖阳光雨露,更与土壤中“看不见的世界”密不可分——这里生活着大量微生物,它们附着在根系上,帮助植物吸收养分、抵抗逆境。
2025-10-11 09:32
5年来,坚持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突出位置,我国科技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国家综合创新能力排名由2020年的第14位提升至2024年的第10位。
2025-10-10 10:16
在人工智能(AI)与神经科学的强强联合下,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与艾伦研究所团队联合开发出一种名为CellTransformer的AI模型,助力绘制出目前最精细的小鼠脑图,共包含1300个脑区及亚区。
2025-10-10 10:13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研究团队结合模拟计算与机器学习,研制出一种新型3D打印铝合金,不仅耐高温,强度更是传统铸造铝合金的5倍,且比未经机器学习辅助设计的合金强度高出50%。
2025-10-10 10:10
连日来,北方气温骤降,不少秋冬季独有的养生方式和健康说法随之而来,有些操作或说法听起来科学健康,但权威专家表示,如果开展不当反而会带来健康风险。
2025-10-10 10:07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