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西安高新区:丝路科学城项目聚能 高品质城市建设迈出新步伐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陕西> 要闻 > 正文

西安高新区:丝路科学城项目聚能 高品质城市建设迈出新步伐

来源:光明网2022-07-18 17:20

  继2021年6月初丝路科学城规划面世后,作为西安高新区“三次创业”的主阵地,高新三期再次被推到“聚光灯”下。丝路科学城是西安高新区举全区之力建设的高能级板块之一,目前辖区内正在推进未来之瞳·瞳系列建筑、西安国际文化传播中心、秦创原集成电路产业加速器等重点项目。

  项目引领激发区域活力 产城格局加速更新

  丝路科学城展示中心展厅里全方位展示着丝路科学城的规划理念、空间格局、区域重点项目等。丝路科学城总规划面积220km2,由中央创新区、生态文创区和硬科技产业区三个片区组成,聚集了十个各具特色的产业组团,形成“一城三区十组团”的空间结构。

西安高新区:丝路科学城项目聚能 高品质城市建设迈出新步伐

  未来之瞳·瞳系列项目位于丝路科学城片区核心区域,规划净用地面积约139.8亩,总建筑面积近19.4万平方米,文化艺术中心(大剧院)是其核心功能载体,将同步建设科技中心、城市展厅、艺术家酒店等延伸配套设施。

  据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未来之瞳·瞳系列项目预计2024年下半年整体完工。

西安高新区:丝路科学城项目聚能 高品质城市建设迈出新步伐

  在未来之瞳项目不远处,西安国际文化传播中心项目也如火如荼地开展着。西安国际文化传播中心将打造集文化创意孵化,文化交流空间、商务配套、智慧园区服务等功能的一站式平台,项目规划净用地面积约31.1亩,总建筑面积约9.29万平方米。

  项目建设方、中铁十五局项目经理李向辉介绍:“目前项目主体已全部封顶,正在穿插进行幕墙及室内安装等工序,计划于2023年1月底竣工交付。”项目建成后,西安国际文化传播中心将包含约1600座歌剧厅、1200座音乐厅、1000座实验剧场、300座综合排演厅等,为中央创新区招商引资和商务配套建立新的形象标杆。

  产业夯实发展之基 擎画高质量发展蓝图

电子谷2

  作为西安高新区与高校院所融合发展的高能级创新平台,秦创原集成电路产业加速器(西安电子核心区)项目位于丝路科学城硬科技产业区光电子产业组团的核心区域。园区共有各功能楼宇43栋,其中42栋已封顶,国家电子实验园H区已投入运营。

B14A6652

  先进光子器件创新平台项目占地30亩,总投资5亿元,是中科院西安光机所和高新区共同打造的“追光计划”的一部分,主要建设自主可控的先进光子器件主工艺平台和特色工艺平台,最终将建成1+N的柔性工程平台。

  除了为初创企业提供最基础的硬件条件外,先进光子器件创新平台还将提供研发和中试代工、联合定制研发、技术授权或技术转移、产品研发服务等外延服务。

四腾科技园1

  西安四腾科技园项目由西高新企业西安四腾企业集团旗下的西安四腾新技术有限公司投资建设,主要从事空气污染治理、高原适人系统、医院环境设施智慧运维管理平台、中央空调净化消毒系统等专利项目的研发、实验和生产销售工作。项目总投资额5.2亿元,总建筑面积8万平米,主要建设研发办公楼、生产厂房、实验室等配套设施。

  据西安四腾新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姚晋琰介绍,此项目率先享受到高新区“标准地+承诺制”改革政策,为项目建设节省了不少时间。(文/图 廖慧 刘筱筱)

[ 责编:徐皓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冰天雪地迎新年

  • 深圳年味渐浓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闸门开合,水涨船高。2025年1月1日,长江三峡通航管理局发布数据显示,2024年三峡枢纽通过量达1.59亿吨,连续三年突破1.5亿吨大关。其中,三峡船闸运行10000余闸次,通过量1.54亿吨;三峡升船机运行4700余厢次,同比增长5.1%。
2025-01-02 09:33
波澜壮阔的海洋中,更多宝藏正待发掘,深海油气资源就是其中的宝藏之一。深海区域有着丰富的油气资源,如今已成为全球油气资源的主要接替区。
2025-01-02 09:31
在数字化飞速发展的时代,我们产生和需要存储的数据量呈爆炸式增长。传统的存储方式,如硬盘、磁带等,正面临存储容量有限、维护成本高以及存储设备寿命短等诸多限制。
2025-01-02 09:30
长期以来,科学界普遍认为这两种记忆在大脑中可以协同工作。然而,当两种记忆产生冲突时会发生什么?
2025-01-02 09:29
量子计算正加速发展!2024年12月上旬,谷歌公司推出其最新量子芯片Willow。几天之后,我国科研团队在预印本网站arXiv发布了“祖冲之三号”的相关成果。
2025-01-02 09:29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鼓励和引导高校、科研院所按照先使用后付费方式把科技成果许可给中小微企业使用。
2024-12-31 09:14
30日,“天目一号”星座23颗卫星、“云遥一号”系列12颗卫星进入中国气象局综合气象观测系统并实现业务运行。这是商业小卫星数据首次获准进入中国气象局业务系统,为我国气象预报预测提供有力支持。
2024-12-31 04:10
教育部日前部署中小学人工智能课程教学、资源建设及试点工作,要求2030年前实现基本普及。这对抢占全球人工智能技术和人才高地至关重要,必将引发教育领域的系列深层变革。顺利推进人工智能教育,需深化基础研究,把握底层框架和逻辑,做好体系化构建。
2024-12-31 04:45
享受便利的同时,掌握它们背后的核心技术更为重要。如何培养更多懂人工智能、会应用人工智能、能研发人工智能的人才?
2024-12-31 04:45
30日,中国工程院、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等部门联合发布的《2024中国制造强国发展指数报告》显示,2023年,我国制造强国发展指数整体向好,制造业全球竞争力处于上升趋势,在提质增效、绿色低碳发展等方面呈现诸多亮点。
2024-12-31 04:45
2022年12月31日,中国空间站全面建成。在建成两周年之际,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于12月30日首次发布《中国空间站科学研究与应用进展报告(2024)》(以下简称《报告》),对两年来中国空间站科学研究与应用进展进行了系统性总结。
2024-12-31 04:10
从7000米级“蛟龙”号,到4500米级“深海勇士”号,再到创下10909米深度之最的“奋斗者”号,我国载人深潜能力不断突破,技术迭代能力快速提升,征服深海的故事不断续写。
2024-12-30 09:18
当前,数字技术与农业生产深度融合,通过传感器网络、物联网、大数据分析、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实现了对农业生产全过程的智能化、精准化和高效化管理,为推进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2024-12-30 03:50
科技部30日发布了2023年度全国科普统计数据。数据显示,在科普经费投入方面,2023年全国科普工作经费投入首次突破200亿元,筹集额达215.06亿元,比2022年增长12.60%。
2024-12-31 04:10
“探索三号”12月29日顺利抵达三亚崖州湾南山港公共科考码头,正式入列。这是我国首艘设计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深远海多功能科学考察及文物考古船。
2024-12-30 04:10
国务院近日公布修订后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条例》,自2025年1月1日起施行。本次修订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继2007年2月24日审议通过后,时隔17年迎来的首次修订。
2024-12-30 03:50
进一步巩固扩大我国高铁技术世界领跑优势。
2024-12-30 03:50
寒冬时节,一踏进位于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石板镇的生态草莓农场大棚,就感受到扑面的宜人暖风,嗅到阵阵花果甜香。“红颜”“黑珍珠”“白雪公主”……
2024-12-30 03:50
科普从业者不仅需要具备“受众导向”的能力,而且也需要把“受众导向”作为开展科普的一种方式。
2024-12-28 18:09
技术、产业、人才,仿佛三条大江奔流不息,形成一个“川”字。如何在川字中间加上一横,将三者形成整体,凝聚成创新的磅礴力量?
2024-12-27 10:27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