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西安高新区:实现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陕西> 要闻 > 正文

西安高新区:实现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

来源:光明网2022-03-31 18:47

  2022年以来,西安高新区在面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双重考验中,坚决贯彻“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经济社会发展。

  1至2月份,西安高新区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483.18亿元、同比增长35.8%,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4.3%,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54亿元、同比增长10.7%,以一季度“开门红”为陕西省多做贡献、做强支撑。

  稳打稳扎 以最小代价筑牢疫情防控安全线

  面对严峻复杂的疫情防控形势,西安高新区持续提高常态化疫情防控和应急处置能力水平,根据疫情发展态势,动态调整防控机制,以最快速度、最高效率、最小代价扑灭局部疫情,最大限度减少对企业生产和市民生活的影响,为高质量发展营造安全稳定环境。

  在一系列有效举措的保障下,三星半导体、美光半导体、杨森制药、三星环新动力电池、比亚迪汽车等连续生产企业和重点保障类企业逆势突围,为高新区经济稳步发展夯实了基础。

  稳字当头 夯实经济发展基本盘

  西安高新区始终把抓企业防疫、保企业生产作为重中之重,从保障重点企业“生产线”、筑牢企业生产“安全线”、畅通供应物流“运输线”、打通员工返岗“通行线”四个方面着手全力保障企业不停工不停产。

  据统计,在疫情防控期间,西安高新区为三星、比亚迪、中兴终端、法士特等区内重点企业累计发放人员通行证306份、非货运车辆通行证100份、货运车辆通行证162份,累计批复63家(次)单位复工(复产)申请,保障8042名企业员工返岗,有力保障了企业人员通行和物流便捷,维持了企业的正常生产。

  同时,针对区内各企业员工的安全通勤、厂区的安全生产、产品及原料的安全运输等问题,西安高新区制定通过“点对点”通勤管理办法,指导企业员工统一乘坐指定通勤车辆往返专用酒店、工作地,实现人员固定工作场所、专用车辆接运、专用酒店入住、专点物资配备的四个“全封闭式”闭环管理,据统计,累计保障63家次企业、8042名企业员工顺利返岗。

  在春节前夕,西安高新区394家规上工业企业已全部实现复工复产。其中,产值规模5亿元以上的50家企业中,有49家企业恢复运营,人员到岗率达90%,整体产能利用率达到99.8%;在6家百亿量级企业中,三星半导体、比亚迪汽车、比亚迪电子、法士特、中兴终端产能均达到饱和,为疫下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托底”作用。

  在春节期间,西安高新区丝路科学城、丝路软件城等区域内28个在建项目不停工,随处可见高高的塔吊来回转动吊运建筑物料,各类机械、车辆发出轰鸣声进行施工作业,工人们戴着安全帽和口罩各自在工作岗位上忙碌着。这些在建项目对于西安高新区完善产业布局、带动群众就业、优化区域配套环境以及加快 “四个高新” 建设均有积极的助推作用。

  稳步前进 推进企业复工复产

  在疫情形势逐渐平稳后,西安高新区及时研究出台“复工复产六条”“复工复产十条”等政策,还有“一企一案”“双检双防”“三专服务”“惠企措施”等措施,争分夺秒推进全区各类中小企业复工复产。

  在复工复产的关键时刻,西安高新区人社局依据《西安高新区关于支持企事业单位复工(复产)鼓励春节期间不停工不停产的若干措施的通知》,在春节前夕完成了首批2800家企业稳岗返还资金拨付工作,共计2272.44万元,其中拨付资金额度最高的企业744.16万元,及时为企业送上了支持、传递了信心。

  在2022年前两个月,比亚迪在西安高新区的汽车产值不仅没有因为疫情而有所下降,反而同比大幅增长321%,达111亿元。西安中兴通讯终端有限公司正式复工复产后,1月实现工业产值10亿元。数据显示,今年1-2月,中兴终端完成了超过20亿元的产值,同比增长25%。

  稳中求进 推动经济平稳发展

  西安高新区坚持把重点项目建设作为扩大有效投资、对冲疫情影响的关键抓手,聚焦“做大增量、以丰补欠”,千方百计谋项目、落项目,全力提速在建项目、转化储备项目,努力形成更多实物投资量,以高质量项目推动高质量发展。围绕“四个高新”战略,按照“战略目标化、目标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科学化”的原则,今年在建项目440个,年度计划投资1800亿,同比增长30%以上。

  同时,西安高新区把工业项目技改扩能、新增产能作为主攻方向,对全区工业项目进行再梳理、再挖潜,引进了西电集团智慧产业园、比亚迪动力电池、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3个百亿级项目,举全区之力做好服务保障。今年一季度集中开工项目31个、总投资763亿元,年计划投资255亿元。

  3月1日至4日,西安高新区还举办了全区重点项目观摩活动,紧紧围绕省上重点项目观摩“看项目、比质量、找差距、促发展”要求,扎实开展比体量赛占比、比质量赛效益、比招引赛成绩、比落地赛进度、比保障赛服务、比作风赛实绩“六比六赛”活动,营造比学赶超、大干快上的项目竞赛氛围。 (丁玉冰 杨似玉)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上海:老弄堂“上新”蛇年灯会

  • 黑龙江哈尔滨:夜游园 赏冰灯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经过168小时满功率连续运行考核,全球最大华龙一号核电基地、由中核集团旗下中国核电投资控股的漳州核电1号机组正式投入商业运行,标志着华龙一号批量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2025-01-03 09:31
社交网络的去中心化推动着信息平权,使人人都有麦克风。但这并不意味着人们可以发布虚假错误的信息。科普信息的发布与传播不能被流量为王和眼球效应所裹挟,而应坚持科学性、合法性。
2025-01-03 09:27
记者2日从中铁(上海)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铁上投”)了解到,全球首台高压射流—机械联合破岩盾构机“山大号”于近日在济南轨道交通6号线东仓站始发。
2025-01-03 09:22
当下,人工智能的火热让人们对其有了深刻的体会。尽管许多人并不完全了解人工智能的工作原理,但一提起人工智能,自动驾驶汽车、智能交互机器人、机器狗、无人机等已广为人知的应用便浮现在人们脑海中。
2025-01-03 09:19
实现高质量发展要靠科技创新培育新动能。如期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关键看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大力推进科技创新。
2025-01-03 09:18
闸门开合,水涨船高。2025年1月1日,长江三峡通航管理局发布数据显示,2024年三峡枢纽通过量达1.59亿吨,连续三年突破1.5亿吨大关。其中,三峡船闸运行10000余闸次,通过量1.54亿吨;三峡升船机运行4700余厢次,同比增长5.1%。
2025-01-02 09:33
波澜壮阔的海洋中,更多宝藏正待发掘,深海油气资源就是其中的宝藏之一。深海区域有着丰富的油气资源,如今已成为全球油气资源的主要接替区。
2025-01-02 09:31
在数字化飞速发展的时代,我们产生和需要存储的数据量呈爆炸式增长。传统的存储方式,如硬盘、磁带等,正面临存储容量有限、维护成本高以及存储设备寿命短等诸多限制。
2025-01-02 09:30
长期以来,科学界普遍认为这两种记忆在大脑中可以协同工作。然而,当两种记忆产生冲突时会发生什么?
2025-01-02 09:29
量子计算正加速发展!2024年12月上旬,谷歌公司推出其最新量子芯片Willow。几天之后,我国科研团队在预印本网站arXiv发布了“祖冲之三号”的相关成果。
2025-01-02 09:29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鼓励和引导高校、科研院所按照先使用后付费方式把科技成果许可给中小微企业使用。
2024-12-31 09:14
30日,“天目一号”星座23颗卫星、“云遥一号”系列12颗卫星进入中国气象局综合气象观测系统并实现业务运行。这是商业小卫星数据首次获准进入中国气象局业务系统,为我国气象预报预测提供有力支持。
2024-12-31 04:10
教育部日前部署中小学人工智能课程教学、资源建设及试点工作,要求2030年前实现基本普及。这对抢占全球人工智能技术和人才高地至关重要,必将引发教育领域的系列深层变革。顺利推进人工智能教育,需深化基础研究,把握底层框架和逻辑,做好体系化构建。
2024-12-31 04:45
享受便利的同时,掌握它们背后的核心技术更为重要。如何培养更多懂人工智能、会应用人工智能、能研发人工智能的人才?
2024-12-31 04:45
30日,中国工程院、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等部门联合发布的《2024中国制造强国发展指数报告》显示,2023年,我国制造强国发展指数整体向好,制造业全球竞争力处于上升趋势,在提质增效、绿色低碳发展等方面呈现诸多亮点。
2024-12-31 04:45
2022年12月31日,中国空间站全面建成。在建成两周年之际,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于12月30日首次发布《中国空间站科学研究与应用进展报告(2024)》(以下简称《报告》),对两年来中国空间站科学研究与应用进展进行了系统性总结。
2024-12-31 04:10
从7000米级“蛟龙”号,到4500米级“深海勇士”号,再到创下10909米深度之最的“奋斗者”号,我国载人深潜能力不断突破,技术迭代能力快速提升,征服深海的故事不断续写。
2024-12-30 09:18
当前,数字技术与农业生产深度融合,通过传感器网络、物联网、大数据分析、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实现了对农业生产全过程的智能化、精准化和高效化管理,为推进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2024-12-30 03:50
科技部30日发布了2023年度全国科普统计数据。数据显示,在科普经费投入方面,2023年全国科普工作经费投入首次突破200亿元,筹集额达215.06亿元,比2022年增长12.60%。
2024-12-31 04:10
“探索三号”12月29日顺利抵达三亚崖州湾南山港公共科考码头,正式入列。这是我国首艘设计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深远海多功能科学考察及文物考古船。
2024-12-30 04:1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