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地标产品 助力乡村产业振兴
首页 >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陕西> 图片新闻 > 正文
[责编:曾震宇]

地标产品 助力乡村产业振兴

来源:陕西日报2021-10-19 17:11

24小时热图
  • 《光明日报》与《黑龙江日报》合作采写报道

  • 当中秋遇上“超级月亮”

  • 香港中秋夜 大坑“舞”火龙

  • 秋日乌拉盖草原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推荐阅读
将为我国下一代星地海量数据传输体系规划和我国新一代卫星地面站网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2024-09-18 18:36
9月上中旬,本报派出多路记者参与“铸牢共同体 中华一家亲”主题宣传“雪域高原焕新貌”调研采访活动,记录下青藏高原生态保护的西藏实践。
2024-09-18 03:15
“水库总库容22.49亿立方米,相当于360个西湖。”站在160多米高的大坝上,中核集团新华发电新疆叶河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孟涛一脸自豪。
2024-09-18 02:55
记者从中国气象局获悉:中国气象局能源气象重点开放实验室已于近日正式启动。实验室依托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三家单位组建,并设有学术委员会。
2024-09-18 09:59
眼下,在红河哈尼梯田元阳核心区的阿者科村,梯田即将迎来收割,不时能听到村民们在家里磨镰刀的声音。梯田红米、稻田鱼、鸭蛋等当地绿色特优产品知名度、美誉度不断提高,产业的发展让世界遗产品牌惠及当地群众。
2024-09-18 09:54
一项新研究称,海洋鱼类的灭绝风险远高于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的初步估计,从2.5%增加到12.7%。法国蒙彼利埃海洋生物多样性、开发和保护部门研究人员称,IUCN撰写的《濒危物种红色名录》覆盖了超15万个物种,指导全球各地保护最受威胁的物种。
2024-09-18 09:52
记者17日从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了解到,该台恒星物理研究团组和天文技术实验室近期基于机器学习,合作开发了快速计算恒星—行星系统潮汐演化的方法。
2024-09-18 09:34
在知识产权保护的基础上,发展中部地区地理标志特色产业,对于促进当地乡村全面振兴,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
2024-09-14 09:43
据《全国科技小院发展报告(2024)》显示,自2009年第一个科技小院成立以来,科技小院数量快速增长、参与主体愈加丰富,目前全国已建成1800多个科技小院,157个研究生培养单位参与其中,参与专家达2700余名、入驻研究生1万余名。科技小院发展模式日益成熟,成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组织力量。
2024-09-14 09:42
药品监管部门坚持以“四个最严”要求为根本遵循,着力统筹发展和安全,统筹效率和公平,统筹监管和服务,有效保障药品安全形势总体稳定,促进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今年1至8月,国家药品抽检共计20696批次,合格率为99.43%。
2024-09-14 09:34
国内首台工业级盾构滚刀智能换刀机器人、全球首款人工智能骨科手术机器人、元宇宙数实融合应用……
2024-09-14 09:32
医生在浙江,患者在新疆。一场跨越近5000公里的5G超远程机器人肝脏肿瘤切除手术正在进行。只见医生在机器人手术操作台上,灵活地操控机械臂;手术室中,机械臂收到指令,精准地完成各项手术动作……目前,浙江各医院已完成50余例援疆5G超远程机器人手术。
2024-09-14 09:31
每一项重大科技应用取得突破前后,均有对其理论上的持续争论。著名小说《仿生人会梦见电子羊吗?》引发的人与仿生人之间界限的讨论虽产生于20世纪,但一直延续至今,其蕴含的法律问题是人工智能究竟是否具备法律人格。
2024-09-13 10:14
移动物联网是以移动通信技术和网络为载体,通过多网协同实现人、机、物泛在智联的新型信息基础设施。
2024-09-13 10:14
据了解,“晓医”依托讯飞星火医疗大模型,基于大量资深中医诊疗经验和专业知识图谱数据,构建了规模大、覆盖病种全的知识库,包括中医病症知识“400+”种、穴位知识“400+”种、常用中草药“300+”种、古代医案“6200+”份等。
2024-09-13 10:13
目前,北京市已成为国内集成电路产业聚集度最高、技术水平最先进的区域之一,拥有涵盖“设计、制造、封测、装备、零部件及材料”的完备产业链条,呈现出以设计和制造为引领、装备强势支撑、封测加速成长的态势,形成以集成电路双“1+1”工程等新代际重大项目为带动,北方华创等龙头企业为牵引的快速发展态势。
2024-09-13 10:12
这是该量子随机数发生器芯片继今年3月取得国家密码管理局商用密码中心检测报告后的又一重大进展,进一步加速国产量子安全产品的规模化应用落地。
2024-09-13 09:12
今年是美敦力全球创新75载及在华全面发展35周年的重要里程碑
2024-09-12 20:41
小浪底水利枢纽是黄河干流三门峡水利枢纽以下唯一能够取得较大库容的控制性工程。今年9月12日是小浪底水利枢纽主体工程开工30周年的日子。
2024-09-12 10:26
新中国成立75年,写下了农业发展巨变的伟大历史篇章。党中央强农惠农富农政策,让“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有了新底气,让农民世代居住的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有了新希望。
2024-09-12 10:24
加载更多

  黄陵县田庄镇南峁村果农正在采摘翡翠梨。

  行走在三秦大地,不经意间就会和地理标志产品擦肩而过。它们或是早已融入当地人的生活之中,或是成为区域特色产品吸引着络绎不绝的游人和食客。宜君核桃、黄龙蜂蜜、临潼石榴、大荔冬枣、黄陵翡翠梨等众多地理标志产品从三秦走向世界,成为陕西的亮丽“名片”,在促进农业增产增效、农民增收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地理标志产品凸显着区域特色,要打造地方、区域品牌,发展地理标志产品是一个不二的选择。特别是在农村地区,更应该大力发展地理标志产品,在商标制度的保驾护航下,农业品牌将有力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省知识产权局相关人员介绍。据了解,地理标志商标注册之后,相关产品价格往往能提高50%以上,是把绿水青山转变为金山银山的“法宝”。

  宜君核桃 农民的“金疙瘩”

  在宜君,有一棵千年核桃树,静静地矗立在哭泉镇塔庄村。这棵核桃“祖宗”树不但是宜君核桃的根源,也见证了无数宜君果农种植核桃致富的故事。

  秋天,行走在宜君大地,不时可看到郁郁葱葱的核桃林,犹如绿色长城,守护着这里的山山水水。核桃林中,鸥鹭时而翩翩起舞,时而引吭高歌,构成了一幅幅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妙画卷。

  雨过天晴,哭泉镇塔庄村党支部书记陈德财将刚采摘的核桃晾晒在自家的院子里,边打理地上的核桃,边向记者介绍:“我们这里家家户户都种植核桃,除了当零食吃,还是农民增收的好帮手。我们大力发展核桃产业,从品种到技术都进行了更新。核桃品质好了,产量高了,效益也提升了。我新栽了30亩核桃,今年已经开始挂果。”

  宜君核桃的良好品质源于自然环境的滋养。这里平均海拔1200米,昼夜温差高达12摄氏度,气候条件得天独厚,造就了核桃独有的品质。其特点是仁饱、油香,其中主要营养成分不饱和脂肪酸和钙含量居中国核桃之首。

  2013年,宜君核桃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认证,宜君县也被授予“中国核桃之乡”称号。2017年,该县又成功注册了“宜君核桃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为助推核桃产业提质增效,近年来宜君县在扩大种植规模的同时,鼓励果农优化树种,采取一园一品的种植模式。同时,宜君县加快产业链拓展延伸,建成加工企业4家和核桃专业合作社30多家,开发出核桃乳、核桃露、核桃油胶囊、有机核桃干果等系列产品,形成全产业推进、多业态发展的格局。

  新模式、新技术使宜君核桃产业焕发出蓬勃的生机活力,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作为陕西省核桃主产大县之一,目前宜君核桃种植面积43.3万亩,总产量达1.6万吨,产值2.76亿元。核桃已经成为全县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

  临潼石榴 带来红火日子

  初春新叶红嫩,入夏花红似火,仲秋硕果累累,深冬铁干虬枝——说的正是石榴。临潼人喜爱石榴,广种石榴,与石榴有着2000多年的不解情缘。石榴是由汉代张骞出使西域引进栽植的水果,见证过古丝绸之路的辉煌。作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临潼石榴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9月30日,临潼的乡野田园沐浴在绵绵秋雨中,成片的石榴愈显生机勃勃。记者走进临潼区骊山街道胡王村榴苑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石榴产业园,只见一颗颗硕大的红石榴挂满枝头,昭示着又一个丰收季的到来。

  “我们园区主要种植‘净皮甜’‘骊山红’等优质石榴品种。这些品种品质上乘,产量也非常可观。”正在园中查看石榴长势的园区负责人岳丰乐告诉记者,为提升石榴品质和市场效益,园区坚持标准化生态化种植,品牌化市场化营销,种出了好果子,也卖上了好价钱。

  近年来,临潼区紧扣乡村振兴总体要求,不断延伸石榴产业链,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成功培育石榴新品种100余种,建设高标准优质园区15个,形成了丹若尔、秦俑、红石榴等3个深加工品牌和百福瑞、林彤等15个省市级知名鲜果品牌,成功发布“盛世御果·丝路飘香”区域公用品牌。目前,全区石榴种植面积达到8万余亩,年产优质石榴8万吨,产值6.4亿元。

  蓝田玉石 焕发蓬勃新活力

  来到蓝田,买一块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蓝田玉,带走的不仅是一份特产,还是一种纪念。“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诗人李商隐用诗句为蓝田玉谱写下生动“赞歌”。

  蓝田有一位玉雕大师段阿林,每一块不同大小、形状各不相同的蓝田玉原石,在段阿林的手里进行机械加工、人工雕琢打磨等工序后,变成一个个色泽通透、富有创意的玉器饰品。

  “相对来说,颜色绿一点、透一点就是比较好的蓝田玉了。我手上的这只墨绿色手镯,几乎没有杂质,是蓝田玉中的极品。”作为土生土长的蓝田人,玉见阿林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负责人段阿林对蓝田玉有着别样的情感,在蓝田玉加工、鉴定等方面也颇有见解。他说:“优秀的传统技艺不能丢,要把它与现代技术相融合,提高加工水平。”

  特殊的地理环境和丰富的人文资源,赋予了蓝田玉绝佳的品质和千年美誉。

  为进一步保护、开发和利用蓝田玉种,2004年,国家相关部门批准对蓝田玉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为打造蓝田玉文化产业品牌,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开辟了新途径。

  近年来,蓝田县充分利用资源优势,依托先进技术,对蓝田玉进行适当开采、精细加工,形成多元发展的新格局。目前,蓝田县大大小小的玉器经营店遍地开花,其产品畅销全国、远销欧美,带动万余人就业增收。

  如今,蓝田正积极探索新模式、打造新空间、创造新平台,充分利用地理标志这块“金字招牌”不断做强蓝田玉产业品牌,培育延伸产业链,让传统技艺在创新中持续焕发活力,推动玉产业蓬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