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首期人文讲堂举行,作家马伯庸受邀主讲。讲座以“历史写在小说侧边”为主题,从砖铭、家书、抄经残卷,乃至民国时期交大管理学院(安泰前身)入学试卷等小众史料切入,解读历史背后的人文温度。
“为什么我们总被故事打动?”马伯庸开篇抛出问题,随后阐释对人类认知的思考:“当逻辑说理只能激活大脑的局部区域时,故事却能同时唤醒对光影、温度、疼痛的记忆。”这一洞察成为他解读历史的核心视角。他以两块东汉砖铭为例,论证“人民史观”:一块刻有“苍天乃死”,是被欺压工匠隐忍待变的心声;另一块刻于公元 280 年三国归晋时,老匠人以“天下太平”诉说历经60年战乱后的欣喜。

谈及商学院开设人文讲堂的意义,交大安泰经管学院副院长桑大伟表示,在AI技术与地缘政治双重冲击下,商学院聚焦人文并非转向,而是回归本质。他以学院校友弘一法师、好莱坞影星卢燕为例,指出交大历来兼具人文传统,“让历史照见现实,才是学习历史的真正意义”。
作家、朵云轩集团党委书记陈佳勇认为,文化能跨越圈层、孕育共鸣,交大安泰人文讲堂可在喧嚣中搭建交流平台,让不同声音在对话中碰撞、孤独思考在共情中寻得回应。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施晓颉则以北宋名画为例,说明探究细节不仅能获取知识,更能收获与历史对话的乐趣。
据悉,交大安泰人文讲堂由学院高管教育发起承办、兴证全球基金特别支持,本次为系列活动首场。未来,讲堂将持续邀请人文艺术领域学者大家,在科技与商业交汇领域搭建思想交流平台。(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颜维琦 通讯员 魏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