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10月19日,由交通运输部与上海市政府共办的2025北外滩国际航运论坛在沪开幕,主题为“协作共促全球航运可持续发展”。当日下午,作为论坛重要组成部分的国际航空论坛举行,近300名全球航空领域政企代表、专家学者齐聚,围绕“创新领航智链未来——科技赋能全球航空新格局”共话发展。
中国民航局副局长韩钧在致辞中指出,数链智能绿色让民航发展更具协同性与可持续性,民航正通过链通技术要素、链合产业生态、链接全球合作构建新生态,需紧盯智慧民航、低空经济等新质生产力赛道。中国东航董事长王志清表示,东航与上海机场五年携手推动上海成为中国最大航空枢纽,未来将持续做好空间“连接”、技术“链接”、产业“对接”。上海机场集团总裁周浩透露,将推进浦东机场四期工程,推动新技术与机场业务深度融合。
论坛集中发布多项重磅成果。东航发布的全球客货运航网成果显示,2024年以来新开23条中远程国际航线,通达“一带一路”国家21个、通航点36个,年底将首开上海—新西兰—阿根廷航线,成为境内通航六大洲的航司;2024年浦东机场国际中转旅客占比达80.9%,2025年上半年同比增长26.8%。
上海机场推出“沪来沪往适易中转”品牌,形成“三客三货”产品与“四适四易”服务体系,覆盖全业务类型中转能级提升。上海市科委、上海机场与华东师大联合发布的可持续航空燃料技术,以“油脂无氢定向转化”突破传统瓶颈。中国民用机场协会发布的发展指数显示,2025年指数达113.40,较2019年提升13.4%。
现场还展示“航空+文旅”创新实践:东航推出整合多重权益的“China Pass 卡”,与上海机场联合发布带NFC芯片的主题文创;近400个抵沪航班设论坛主题活动,米兰至沪航班打造“流动城市之窗”。
此次论坛与成果发布,为航空业绿色数智转型注入动力,助力上海国际航空枢纽能级提升。(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颜维琦 通讯员魏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