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跨越山海,用“上海温度”激活高原医疗春水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上海> 要闻 > 正文

跨越山海,用“上海温度”激活高原医疗春水

来源:光明日报客户端2025-05-09 09:59

  我在长江头,君住长江尾,共饮长江水。

  时间拨回到2022年7月,上海中医药大学国际交流处处长兼港澳台事务办公室主任林勋在中组部、上海市委组织部及上海中医药大学号召下选择了援青,溯源而上来到青海省开启了 “组团式”医疗帮扶工作之旅,任青海省中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开始书写他的援青故事。

  一份初心, 扎根一线,用“医疗清泉”浸润“民生健康”

  “每次坐诊,面对面接触到患者时,是我最高兴的时候……”自援青开始,尽管每日要面对医院繁杂的行政工作,但他仍坚持每周看门诊。

跨越山海,用“上海温度”激活高原医疗春水

  晨光透过诊室的窗户,在检查床上投下细长的光影,林勋接过患者颤颤巍巍递来的CT片。“大夫,我这脖子疼得像被钢丝勒着,右手发麻得拿不住筷子。”患者扶着僵硬的脖颈,额角沁出冷汗。

  林勋触诊患者的颈项部,随着按压角度变化,患者突然痛呼出声。他又从抽屉取出叩诊锤,依次对患者进行专科检查。“您这是典型的神经根型颈椎病。”他将CT片转向患者,用红笔圈出突出的椎间盘,“就像水管被石头卡住,神经通道变得狭窄。” 林勋宽慰患者:“先别太担心,我们可以治疗,”患者攥着床单的手才慢慢地放松下来。

  “帮助患者缓解病痛,对我来说就是最大的幸福。”通过林勋联系,上海中医药大学先后派出外科、骨伤科、针灸推拿科、神经内科、医政及后勤管理等方面专家,依托大学平台资源,结合青海高原特点,开展多项高难度手术、针灸推拿新技术及专病门诊,医院两年间开展37项新技术:石氏伤科手法结合藏药治疗膝骨关节炎、小儿推拿干预高原抽动症、针灸改善缺氧性失眠……每个创新都刻着“上海精度”与“青海温度”的融合印记。

  在推动拓展治未病新业务时,对接上海援青医疗团队,青海省中医院学习借鉴“海派膏方”理念和方法,结合高原气候特点和疾病谱,每年组织上海专家为医院开展膏方规范培训,连续开展6届“河湟膏方节”活动,获得青海各族群众的一致好评。2024年度开具膏方达2080料,创历史最高。

  青海是三江之源,想让更多的人享受医疗红利就要构建一套健康服务网络,林勋说干就干,在上海市援青干部联络组的大力支持下,整合省内援青资源,加强交流合作共建。与果洛藏族自治州人民医院签订医疗帮扶合作协议,开设了青海高原地区首个中藏西医结合门诊;引进青海省名中医、风湿科李琴主任医师开设工作室;率领医院专家团队赴果洛西宁民族中学开展“中医药文化进校园”科普讲座及健康体检活动;连续两年联合举办中国科协科技志愿服务“科创中国”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一带一路’青海健康行”活动,开展学术交流和基层义诊……

  一种理念, 创新管理,用“上海智慧”打通“民生堵点”

  休息之余,林勋喜欢在西宁市城市街道行走,他认为,走读街巷,是最能 “打开”一座城的方式,一条小巷,一段历史,一条小街,一段故事,用脚步感知温度、触摸文脉。他发现很多车都是排队进医院的,再想到青海省中医院门口,车经常是占用车道排成“贪吃蛇”,有些时候救护车进去都费劲。

  这触动了林勋,于是便开始和同事们绘制《中医院行车路线图》,发现门诊楼前通道每小时车流量峰值达近百辆,林勋目光坚定地说,停车难不是面子问题,是救命大事!医疗帮扶既要解决看不见的技术短板,也要熨平看得见的民生“褶皱”。

  面对医院局促的空地,林勋引入了上海“螺蛳壳里做道场”的精细化管理理念,体现的是于细微之处见精神的绣花功。在操场地面划出440个“鱼骨式”车位,设计最佳人车分流路线,连转角处都要考虑到急救车转弯半径。

跨越山海,用“上海温度”激活高原医疗春水

  数据显示,停车场启用后周边道路拥堵现象大为缓解。新停车场和人车分流的背后,是一个个急需救治的生命,是人们对医院的期待,更是一次管理方式变革的呈现。当医疗援青从单纯的技术输出,扩展到医疗体系建设全过程,“倾智帮扶”就有了最好的注解。良方已开,对症下药,林勋实现了“沪经验”在高原落地实践。

  水桶盛水量多少的关键因素不是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木板,而是最短的一块。林勋说,不断夯实基础管理,才能提升服务质量,于是林勋开始了操刀行政管理的“外科手术”。

  通过各科交叉互评、医务部门抽查督导等形式强化病历质量管理;

  成立病案管理质控科,专门负责医疗质控、DRG和病案管理工作;

  开设节假日周末门诊、夜间门诊及便民门诊,推进多学科会诊工作,加强急危重症救治能力;

  实施三级护理质控体系,持续开展每月督导检查和“改善护理服务,做有温度护理”质量专项考核;

  每月对门急诊西、中药处方、门诊抗菌药物处方和住院抗菌药物病历进行监测、点评分析、通报;

  开展高值耗材的点评工作,通过点名通报、限期整改等方式加大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

  深化人事薪酬制度改革,建立医院自主评审高级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制度,借鉴RBRVS 绩效管理方法,不断完善绩效考核分配方案和考核细则;

  成立青海省中医院高原中医大数据中心,通过临床数据的收集、分析与研究,致力于实现诊疗流程标准化、质控实时化、运营决策科学化、绩效考核透明化、数据提取准确化;

  ……

  在林勋的推动下,医院整体管理效率明显提高。

  一方责任,授人以渔,以“中医沃土”锻造“青海品牌”

  在办公室,林勋经常会陷入思考,现如今,人们对中医的认可度越来越高,对医院管理者赋予的“传承与创新”责任也更高。三年援青转瞬即逝,一定要为当地留下一直带不走的医疗队伍才行,才能让人民的健康有更多“医靠”。

  若说技术创新是“输血”,文化传承则是“造血”。因为患者的一句:“我就要郭焕章医生以前开给我的黑膏药。”林勋组织起一支由北京、上海、广东、青海四地专家组成的团队,深入挖掘并整理全国名老中医郭焕章先生的临证经验。经过长达三年的不懈努力和多次修订,终于,《郭焕章骨伤临证经验荟萃》一书正式出版,为高原中医骨伤的临床诊疗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和指导。

跨越山海,用“上海温度”激活高原医疗春水

  开设新门诊,填补当地医学空白;开展学术交流活动,引进上海先进经验;组织科普活动……林勋用自己的坚持与热爱,见证并实践青海省中医院的高质量发展,一路前行,硕果累累。

  ——这三年来不断引入上海医院经验,重点专科建设有序推进,积极申报各级重点专科,并从优势病种、诊疗技术、人才培养、科研成果方面加强现有重点专科的内涵建设,推广中医非药物疗法、优化优势病种,申报各类科研项目并促进成果转化,研发院内专科制剂应用于临床,开设专病门诊,进一步提升专科实力,强化中医内涵,塑造品牌特色。

  ——这三年来不断培育引进人才,重视人才梯队建设,获批国家中医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建设,修订《青海省中医院科研奖励管理办法》,引育并举,强化本土人才培养,积极申报各类人才项目,依托上海中医药大学对口援青、中组部博士团、京青专家等项目平台资源,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专家,外派医务人员学习进修,30名医疗、教学、科研骨干入选“青医”“青苗”“青师”三个院内人才培养项目……

  ……

  医生的培养绝非单纯的知识传递,而是构建一个融合科学精神、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的复杂生态系统。青海省中医院脾胃病科主治医师、“青医”计划培养对象廖玲玲说:“培养师承与临床如同中医教育的‘任督二脉’,唯有二者贯通,才能培养出‘知常达变、守正创新’的真正中医临床人才。医院的培养让我有更多的机会将理论和临床相融合,培养中医思维,传承导师的学术思想,让我在更多领域获得知识和见识,我也将不断进步开出惠民‘良方’,为青海的卫生健康事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一场跨越万水千山的深情奔赴,换来的是,医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各项工作稳步推进,医院各项业务、效益及效率指标逐步提升并优化,职工幸福感、获得感不断提升;

  换来的是,青海省中医院的“高原中医”特色优势及内涵建设不断提升,新增省级重点建设专科3个,7个科室纳入国家中医优势专科建设序列,1个科室纳入国家中医优势专科培育单位,重点专科的持续发展,提升了医院的核心竞争力;新开设31个高原中医专病门诊;出版名老中医学术经验专著10余部,拍摄名医宣传片6部。

  换来的是,科研人才培养取得突破性进展, 2项国家级课题成功立项,开创医院高等级课题研究先河,与省外优质医疗资源合作并外派进修学习骨干人才100余人次,开阔思路见识,提升专业技能。

  当医疗援青不再是技术的地理转移,而是因地制宜地创新与革新,是站在高原看民生、先进技术解民忧,“留下”技术便有了具象化的注解。林勋满怀激情地说:“我们要做的,不仅仅是传承,更要创新。只有不断创新,才能让中医药事业焕发新的生机。”

  医院运营管理、重点学科建设、医疗技术引进、人才队伍培养、打造“高原中医”品牌……当多个关键领域同时发力并取得累累硕果,林勋动情地说,他已经融入了青海,对青海这片雪域高原深深的爱,他还想再多干一点。

  一场跨越2000多公里的山海奔赴,林勋留下了上海的温度,也在“高原中医”发展中留下了“上海基因”,也交出了一份精彩的援青答卷。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万玛加、王雯静 通讯员张浩)

[ 责编:李伯玺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2025全球工业互联网大会在辽宁沈阳开幕

  • 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闪耀智博会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植物在漫长的适应性进化过程中,催生出丰富多元的物种谱系。9月2日,《细胞》在线发表了华中农业大学教授宁国贵团队的一项研究成果,该研究揭示了月季香气基因起源的新机制。
2025-09-05 10:06
今年8月,中央网信办、国家卫生健康委等四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规范“自媒体”医疗科普行为的通知》,为医疗科普立了“规矩”。
2025-09-05 10:02
数字经济时代,算力是如同水、电一样重要的基础资源。我国算力发展情况如何?未来着力点在哪儿?
2025-09-05 09:54
算法技术的赋能强化了传统意识形态风险,算法的自我进化制造了意识形态黑箱,要求我们积极探索和优化治理智能算法技术意识形态风险的新路径。
2025-09-05 09:48
日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孙道远教授、毛竹教授团队联合国外学者在行星科学研究领域取得重大进展,该研究首次在地球以外的行星中确认了固态内核的存在。
2025-09-05 09:41
据世界气象组织2日发布的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最新通报,拉尼娜现象有可能从今年9月起回归并影响未来数月的全球天气和气候状况。拉尼娜现象是指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海水大范围持续异常变冷的现象,而厄尔尼诺现象则是指太平洋赤道海域海水大范围持续异常升温的现象。
2025-09-04 09:47
这种说法缺乏科学依据。
2025-09-04 09:44
正确掌握储存技巧和使用习惯,才能发挥冰箱的功能,保障家人饮食健康。
2025-09-04 09:39
这不是惊悚小说,也不是玄幻剧,而是世代生活在海边的人们,和海洋巨兽的别样相遇——这是鲸和海豚的骨头。从意外搁浅偶然获得,到渔业生产相对频繁打捞,闽南的“新鱼骨庙”(阴庙)呈现出和历史上的鱼骨庙截然不同的样貌。
2025-09-04 09:37
9月3日,某潜艇支队某艇员队组织收看阅兵仪式直播,铿锵有力的步伐、全新亮相的装备、转型跨越的成就,让他们动容,更让他们振奋。南昌舰的入列,标志着海军驱逐舰实现由第三代向第四代的跨越,首次突破万吨级设计,在航母编队体系作战中发挥重要作用。
2025-09-04 09:32
日前,我国科学家近日成功研制出超宽带光电融合集成系统,首次实现全频段、灵活可调谐的高速无线通信,有望为未来更畅通可靠的6G无线通信提供保障。为此,北京大学、香港城市大学组成的联合研究团队,历经4年,自主研发出超宽带光电融合集成系统。
2025-09-03 10:01
近日,由中国农业科学院烟草研究所牵头完成的“基于耐盐植物和土壤调理剂的滨海盐碱地高效利用技术创制与应用”项目获2024年度青岛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为滨海盐碱地的综合治理与高效利用提供了新方案。基于各项研究,团队开发了4种抗盐剂、2种盐碱地土壤调理剂等盐碱地培肥改良系列产品,为盐碱地快速培肥和障碍消减提供了有力支撑。
2025-09-03 10:01
9月1日起,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五部门联合修订的强制性国家标准《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GB 17761—2024)正式实施。新国标进一步增强了电动自行车的智能化功能,增加了北斗定位、通信和动态安全监测功能。
2025-09-03 10:00
作为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增设的群众赛事项目,被称为“空中F1”的无人机竞速备受瞩目,该项赛事决赛举办地深圳近日也掀起了无人机竞速热潮,市民和游客在公园里就能过一把“飞行瘾”。据介绍,深圳中心公园位于深圳核心区域,无论是深圳还是粤港澳大湾区其他城市的无人机爱好者,都能轻松快捷到达这里。
2025-09-03 10:00
油菜、白菜、甘蓝、萝卜是大众最熟悉的十字花科作物,也是食用油和蔬菜的主要来源,然而它们都受到同一种毁灭性病害——根肿病的威胁。基于GSL5功能研究和团队所创制的材料,他们还揭示了有趣的病菌与寄主的互作关系,即病菌致病和寄主抗病反应机制。
2025-09-03 10:00
点击羽绒服胸前的按钮,2秒即可速热,实现四档温度调节……1日,在哈尔滨举行的第七届中国国际新材料产业博览会现场,一款造型时尚的智能温控羽绒服吸引不少观展者驻足围观。
2025-09-02 10:23
当地时间9月1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最新报告显示,今年的全球创新指数(GII)集群研究将风险资本交易活动作为一项新指标。全球创新指数集群排行榜于2017年创设,通过三项核心指标,识别世界级创新活动在当地的集中程度。
2025-09-02 10:21
强制性国家标准《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昨起实施。为保障新国标在本市顺利推行,近日,市市场监管局组织召开在京销售电动自行车生产经营企业约谈指导会。为保障新国标平稳落地实施,本市市场监管部门将强化监督抽检,保障本市电动自行车产品质量安全。
2025-09-02 10:18
会空翻、格斗,能叠衣、调饮,善聊天、“思考”……前不久举行的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上,各类机器人本领“进化”、各显神通,展现了人工智能的巨大潜力。如今,从旅游出行的智能助手,到工厂培训的“最强大脑”,再到装备升级的有力支撑,人工智能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2025-09-02 10:15
零碳园区的建设,对于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具有重要意义。节能降碳,光靠“外套保温”不够,在园区地上、地下,还有“血液循环”系统来“保持恒温”。
2025-09-02 10:1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