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隐姓埋名三十载,以“深潜人生”践行报国誓言,黄旭华用一生诠释了“此生属于祖国,无怨无悔”的信念。近日,上海交通大学在闵行校区举行追思纪念黄旭华学长座谈会,深切缅怀这位为我国核潜艇事业立下不朽功勋的杰出校友,激励新时代交大人赓续红色基因,勇担强国使命。
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国第一代核潜艇工程总设计师黄旭华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5年2月6日20时30分在湖北武汉逝世,享年99岁。
黄旭华是交通大学1949届校友,是我国引以为傲的科学巨匠和旗帜楷模。他为我国核潜艇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奠定坚实基础,是科技报国的时代标杆。
座谈会现场,黄旭华学长的珍贵纪实影像在大屏幕上逐帧浮现。从青丝到白发,从理想到现实,在场师生共同见证了这位战略科学家从风华正茂到两鬓斑白,在艰苦的科研环境中默默耕耘,将生命熔铸进祖国海疆的人生历程。
上海交通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丁奎岭介绍了黄旭华学长的生平历程,回顾了他隐姓埋名,为我国核潜艇事业做出的卓越贡献,展现了他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崇高品格,让在场师生深受触动。
“父亲人生中最重要的两个地方,除了他为之奋斗了一辈子的工作单位,就是母校上海交大了。”黄旭华学长之女黄峻深情分享了父亲生前的故事,展现了其深厚的家国情怀和无私奉献的精神,也让大家深刻体会到“国之重器”背后的艰辛与荣耀。
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胡薇薇表示,学校将通过一系列主题活动,将黄旭华学长的精神融入“大思政”育人格局,激励广大师生以实际行动诠释新时代的爱国情怀,让“科学报国”的信念在师生心中生根发芽。
除了主题活动,学校还计划创作推出一批以黄旭华学长为原型的高品质文艺作品和出版物。师生将创作话剧、音乐、舞蹈、电影、诗歌等多种形式的优秀原创文化作品,并组织展演展映活动。学校还将邀请话剧《深海》主创来校交流,打磨完善校史剧《积厚流光》中的《山茶》片段,创作拍摄主题电影《核潜艇》。让黄旭华的事迹滋养全体交大人不懈奋斗的动力源泉,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颜维琦 通讯员 魏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