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木版水印源于中国古老的雕版印刷术,自唐宋绵延千年,到明代达到巅峰。现代印刷术引进以后,木版水印多次面临失传。12月5日,由著名导演王家卫、百年艺术品牌朵云轩共同发起的非遗联动艺术项目——海派木版水印巨制《云起花开》在上海朵云轩艺术中心揭幕。该系列作品版框尺寸为205x101mm,为朵云轩自《延安颂》以来,单纸最大尺幅的木版水印作品,巨型雕版套印呈现恢弘的整体视觉效果。
(海派木版水印巨制《云起花开》揭幕现场 摄影:魏娜)
该共创作品取名《云起花开》,王家卫导演遍访名家共创,著名设计师黄海操刀设计,著名作家张大春为“爷叔”“宝总”作传。朵云轩以国家级非遗木版水印技艺联动多家非遗深度共创,锦龙堂蜡笺制作技艺、苏州庆年堂的国画颜料制作技艺。从构思到成品整整一年,终得花开五朵,是曰绛云、紫云、碧云、青云、卿云。五件作品各呈一色,各擅其美。
《绛云》探寻传统工艺的极致可能。近两米的巨版套印全面挑战工艺极限,颜色以朱砂、胭脂虫等珍贵传统国画颜料研配,在朵云轩库藏的手工宣纸上,呈现出浓醉沉酣的红。
(《绛云》 摄影:魏娜)
该系列的其他作品则在不同介质、媒介上,探索木版水印的无限可能。《卿云》取用朵云轩80年代库藏金箔,在纯手工非遗粉笺上,呈现灿若星斗但又细腻微妙的变化。《碧云》则以铜的万千变化,进行传统技艺当代性的艺术表达。
事实上,五十年代起,朵云轩开始以木版水印印制中国传统书画,通过勾描、雕版、水印等纯手工工艺,将中国书画的笔情墨韵原汁原味地予以再现,几可乱真,有“下真迹一等”的美称。2008年朵云轩木版水印技艺被国务院认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展览现场 摄影:魏娜)
“我这辈子从来没做过八尺大的纸张,纸张不能有一点瑕疵,要胆大心细。”蜡笺制作技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俞存荣告诉记者,纸张的颜色特别难调,需要好几种颜色、刷上10道,才能调出瓷青的颜色。
《朵云繁花》的整个创作过程也几度面临山穷水尽,但正如《繁花》电视剧中爷叔的那句台词“关山难越,闯过去,就是扬眉吐气。”
(展览现场 摄影:魏娜)
由王家卫导演策划、全程记录艺术作品诞生及其非遗共创历程的《朵云繁花》,当日在朵云轩杜比全景声影城首发,以美轮美奂的视觉语言唤起大众对于非遗的认知,向那些才华横溢、巧夺天工的杰出匠人致敬。
据悉,《云起花开》系列拟于2024年朵云轩秋季艺术拍卖会上公开拍卖,拍卖收益部分将捐赠“济公基金”,用于农村儿童的艺术教育和启蒙;以及用于国家级非遗朵云轩木版水印技艺的抢救、传承、发展和人才培养,如雕印流失海外的传世名作,为非遗生态的搭建、系统性保护起到一份力量。
同时,此次《云起花开》木版水印巨制特展,将于12月12日至13日在朵云轩艺术中心展厅向公众开放。(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颜维琦通讯员 魏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