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王家卫跨界携手朵云轩 海派木版水印巨制《云起花开》在沪揭幕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上海> 要闻 > 正文

王家卫跨界携手朵云轩 海派木版水印巨制《云起花开》在沪揭幕

来源:光明日报客户端2024-12-06 22:53

  木版水印源于中国古老的雕版印刷术,自唐宋绵延千年,到明代达到巅峰。现代印刷术引进以后,木版水印多次面临失传。12月5日,由著名导演王家卫、百年艺术品牌朵云轩共同发起的非遗联动艺术项目——海派木版水印巨制《云起花开》在上海朵云轩艺术中心揭幕。该系列作品版框尺寸为205x101mm,为朵云轩自《延安颂》以来,单纸最大尺幅的木版水印作品,巨型雕版套印呈现恢弘的整体视觉效果。

王家卫跨界携手朵云轩 海派木版水印巨制《云起花开》在沪揭幕

(海派木版水印巨制《云起花开》揭幕现场 摄影:魏娜)

  该共创作品取名《云起花开》,王家卫导演遍访名家共创,著名设计师黄海操刀设计,著名作家张大春为“爷叔”“宝总”作传。朵云轩以国家级非遗木版水印技艺联动多家非遗深度共创,锦龙堂蜡笺制作技艺、苏州庆年堂的国画颜料制作技艺。从构思到成品整整一年,终得花开五朵,是曰绛云、紫云、碧云、青云、卿云。五件作品各呈一色,各擅其美。

  《绛云》探寻传统工艺的极致可能。近两米的巨版套印全面挑战工艺极限,颜色以朱砂、胭脂虫等珍贵传统国画颜料研配,在朵云轩库藏的手工宣纸上,呈现出浓醉沉酣的红。

王家卫跨界携手朵云轩 海派木版水印巨制《云起花开》在沪揭幕

(《绛云》 摄影:魏娜)

  该系列的其他作品则在不同介质、媒介上,探索木版水印的无限可能。《卿云》取用朵云轩80年代库藏金箔,在纯手工非遗粉笺上,呈现灿若星斗但又细腻微妙的变化。《碧云》则以铜的万千变化,进行传统技艺当代性的艺术表达。

  事实上,五十年代起,朵云轩开始以木版水印印制中国传统书画,通过勾描、雕版、水印等纯手工工艺,将中国书画的笔情墨韵原汁原味地予以再现,几可乱真,有“下真迹一等”的美称。2008年朵云轩木版水印技艺被国务院认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王家卫跨界携手朵云轩 海派木版水印巨制《云起花开》在沪揭幕

(展览现场 摄影:魏娜)

  “我这辈子从来没做过八尺大的纸张,纸张不能有一点瑕疵,要胆大心细。”蜡笺制作技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俞存荣告诉记者,纸张的颜色特别难调,需要好几种颜色、刷上10道,才能调出瓷青的颜色。

  《朵云繁花》的整个创作过程也几度面临山穷水尽,但正如《繁花》电视剧中爷叔的那句台词“关山难越,闯过去,就是扬眉吐气。”

王家卫跨界携手朵云轩 海派木版水印巨制《云起花开》在沪揭幕

(展览现场 摄影:魏娜)

  由王家卫导演策划、全程记录艺术作品诞生及其非遗共创历程的《朵云繁花》,当日在朵云轩杜比全景声影城首发,以美轮美奂的视觉语言唤起大众对于非遗的认知,向那些才华横溢、巧夺天工的杰出匠人致敬。

  据悉,《云起花开》系列拟于2024年朵云轩秋季艺术拍卖会上公开拍卖,拍卖收益部分将捐赠“济公基金”,用于农村儿童的艺术教育和启蒙;以及用于国家级非遗朵云轩木版水印技艺的抢救、传承、发展和人才培养,如雕印流失海外的传世名作,为非遗生态的搭建、系统性保护起到一份力量。

  同时,此次《云起花开》木版水印巨制特展,将于12月12日至13日在朵云轩艺术中心展厅向公众开放。(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颜维琦通讯员 魏娜)

[ 责编:邢彬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在智博会上感受“智慧”养老生活

  • 走近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在嘎鲁图镇呼和陶勒盖嘎查“三北”工程作业现场,开沟种植一体机在沙地上开垦出一道道沟,种下一排排柠条。”
2025-09-08 09:48
近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镇化率已从2012年的53.1%提高到2024年的67%,城镇常住人口达9.44亿,城市已成为承载亿万群众美好生活的重要载体。
2025-09-08 09:41
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9月8日公布《关于实施预包装食品数字标签有关事项的公告》。
2025-09-08 09:38
面向“十五五”,政策导向应注重发展与治理并重,加快形成结构合理、规则清晰、响应高效的智能消费治理体系,护航“人工智能+消费”高质量发展。
2025-09-08 09:33
7日0时34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四十号03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09-08 09:32
植物在漫长的适应性进化过程中,催生出丰富多元的物种谱系。9月2日,《细胞》在线发表了华中农业大学教授宁国贵团队的一项研究成果,该研究揭示了月季香气基因起源的新机制。
2025-09-05 10:06
今年8月,中央网信办、国家卫生健康委等四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规范“自媒体”医疗科普行为的通知》,为医疗科普立了“规矩”。
2025-09-05 10:02
数字经济时代,算力是如同水、电一样重要的基础资源。我国算力发展情况如何?未来着力点在哪儿?
2025-09-05 09:54
算法技术的赋能强化了传统意识形态风险,算法的自我进化制造了意识形态黑箱,要求我们积极探索和优化治理智能算法技术意识形态风险的新路径。
2025-09-05 09:48
日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孙道远教授、毛竹教授团队联合国外学者在行星科学研究领域取得重大进展,该研究首次在地球以外的行星中确认了固态内核的存在。
2025-09-05 09:41
据世界气象组织2日发布的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最新通报,拉尼娜现象有可能从今年9月起回归并影响未来数月的全球天气和气候状况。拉尼娜现象是指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海水大范围持续异常变冷的现象,而厄尔尼诺现象则是指太平洋赤道海域海水大范围持续异常升温的现象。
2025-09-04 09:47
这种说法缺乏科学依据。
2025-09-04 09:44
正确掌握储存技巧和使用习惯,才能发挥冰箱的功能,保障家人饮食健康。
2025-09-04 09:39
这不是惊悚小说,也不是玄幻剧,而是世代生活在海边的人们,和海洋巨兽的别样相遇——这是鲸和海豚的骨头。从意外搁浅偶然获得,到渔业生产相对频繁打捞,闽南的“新鱼骨庙”(阴庙)呈现出和历史上的鱼骨庙截然不同的样貌。
2025-09-04 09:37
9月3日,某潜艇支队某艇员队组织收看阅兵仪式直播,铿锵有力的步伐、全新亮相的装备、转型跨越的成就,让他们动容,更让他们振奋。南昌舰的入列,标志着海军驱逐舰实现由第三代向第四代的跨越,首次突破万吨级设计,在航母编队体系作战中发挥重要作用。
2025-09-04 09:32
日前,我国科学家近日成功研制出超宽带光电融合集成系统,首次实现全频段、灵活可调谐的高速无线通信,有望为未来更畅通可靠的6G无线通信提供保障。为此,北京大学、香港城市大学组成的联合研究团队,历经4年,自主研发出超宽带光电融合集成系统。
2025-09-03 10:01
近日,由中国农业科学院烟草研究所牵头完成的“基于耐盐植物和土壤调理剂的滨海盐碱地高效利用技术创制与应用”项目获2024年度青岛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为滨海盐碱地的综合治理与高效利用提供了新方案。基于各项研究,团队开发了4种抗盐剂、2种盐碱地土壤调理剂等盐碱地培肥改良系列产品,为盐碱地快速培肥和障碍消减提供了有力支撑。
2025-09-03 10:01
9月1日起,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五部门联合修订的强制性国家标准《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GB 17761—2024)正式实施。新国标进一步增强了电动自行车的智能化功能,增加了北斗定位、通信和动态安全监测功能。
2025-09-03 10:00
作为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增设的群众赛事项目,被称为“空中F1”的无人机竞速备受瞩目,该项赛事决赛举办地深圳近日也掀起了无人机竞速热潮,市民和游客在公园里就能过一把“飞行瘾”。据介绍,深圳中心公园位于深圳核心区域,无论是深圳还是粤港澳大湾区其他城市的无人机爱好者,都能轻松快捷到达这里。
2025-09-03 10:00
油菜、白菜、甘蓝、萝卜是大众最熟悉的十字花科作物,也是食用油和蔬菜的主要来源,然而它们都受到同一种毁灭性病害——根肿病的威胁。基于GSL5功能研究和团队所创制的材料,他们还揭示了有趣的病菌与寄主的互作关系,即病菌致病和寄主抗病反应机制。
2025-09-03 10:0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