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青年人才的引进关系到学校的未来发展潜力和科研能级的提升,是学校发展的重中之重。12月4日,上海交通大学第五届“致远”国际青年学者论坛在闵行校区举行。此次论坛旨在向海内外优秀青年学者全方位呈现上海交大积极打造青年人才发展沃土的独特优势与坚定决心。
年仅27岁的张林峰已被上海交大聘为助理教授、博士生导师;通过“打擂台”机会,110余位青年才俊“脱颖而出”、提前晋升,最年轻的青年教师晋升时仅33岁……这都得益于上海交大“不唯文章唯实力”的创新人才机制。
“上海交大在人才引进上不看帽子看里子,关注现在更关注未来。”上海交大人事部门有关负责人表示,只要是学术科研的“潜力股”,只要能填补学科方向的“空白区”,不管是本土培养还是海外引进,学校都十分看重。
负责人介绍,上海交大近年来以“公开招聘、竞争入职”为原则,通过青年人才岗位引进授权至学院的方式,由学院学术委员会直接把关面试,发放offer,学校职能部门把关无误后,正式录用,大大简化了校级引进流程,抢抓了大批优秀青年人才,平均每年通过授权方式直接引进的青年教师近百位。
以人工智能学院为例,该学院通过人才专委会的创新模式,开辟了一条面向顶尖及杰出青年人才的识别、联结、引进、培育与评价的高速通道与独特机制。完全国内本土培养、年仅27岁的张林峰正是其中一员。而在上海交大,像张林峰这样的青年老师有很多,学校勇于打破年龄、地域等局限,只为引进一批研究真问题、真解决问题的优秀人才。
当然,新引进的青年教师往往会面临水土不服的“新手期”,为了对青年人才的成长给予充分的重视和关心,上海交大设立校内青年人才“启航培育计划”,实行青年教师导师制。新进青年教师可在首聘期内与学科方向、研究方向相近的教授进行双向互选,由师德高尚、学术造诣深厚的教授担任青年教师的学术导师,导师不局限于青年人才所在的院系单位。
同时,为了进一步提升优秀青年教师竞争力,创造有利于青年教师攀登学术高峰的制度环境,学校自2018年起,设立“优秀青年教师破格聘任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即“脱颖而出”机制,每年上半年为青年人才额外设一次“打擂台”机会,鼓励贡献突出、潜力巨大的优秀青年教师不受学校常规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申请年限限制,提前晋升。
记者了解到,上海交大多年来坚持“人才强校”主战略,促使更多青年拔尖人才竞相涌现、脱颖而出,真正构造让人才“引得来、留得住、发展得好、无后顾之忧”的制度体系和生态环境。(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颜维琦 通讯员 魏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