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济宁市兖州区以建设“端信兖州”为抓手,将“端信文化”嵌入文明城市建设,构建平台、丰富载体、打造品牌、创新机制,筑起市民思想道德新高地,推动全域精神文明水平持续攀升。
济宁市兖州区以建设“端信兖州”为抓手,将“端信文化”嵌入文明城市建设,构建平台、丰富载体、打造品牌、创新机制,筑起市民思想道德新高地,推动全域精神文明水平持续攀升。在今年5月召开的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上,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共有2个集体和1个家庭入选“全国文明”行列,并随济宁市主城区保留“全国文明城市”称号。
兖州的“兖”字解释为端也、信也,端信、尚贤、兼容、乐善已成为兖州市民的价值追求和道德风尚。“建设‘端信兖州’是重点工作目标之一,将‘端信文化’嵌入文明城市建设,培育向上向善高尚品德,推动全域精神文明水平持续攀升。”兖州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允锐表示。
“打造‘端信之城’建设文明兖州,构建平台是关键,我们把文明实践深度融入党群服务中心、社会治理中心等阵地,并向机关、企业、学校、‘两新’组织全域覆盖。”兖州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服务中心主任李鸿飞说,在317个镇街文明实践所、站开设“蒲公英(端信)夜堂”,以群众为主体,传播“端信文化”,营造人人讲端信、学端信、践行端信的浓厚氛围。
在建设“端信兖州”过程中,兖州区组织26名文化名家,整理挖掘兖州的端信诗词、端信名人、端信谚语、端信故事等,将当地大禹治水、孔子师相橐、柳下惠传说、李杜双曜兖州城、一代廉吏牛运震等历史文化挖掘编写成宣讲教材,培训了119名“乡音宣讲员”,常年在“蒲公英(端信)夜堂”向群众宣讲,用“端信文化”熏染教育群众,并以此夯实打造诚信美德之城的基础性工作。
“我们打造了‘端信讲堂’文明实践品牌,每个村组织了3—5人的‘银龄宣讲队’,在街头广场、胡同门口宣讲本村的村史文化,用身边故事教育村民做人讲诚信、做事讲道义,引导村民遵守村规民约,喜事新办、丧事简办,监督高额彩礼和攀比现象,整个镇上家风带村风,形成了文明向上新风尚。”新驿镇党委副书记王鹏表示。
兖州区在构建信用体系、建设“端信兖州”重点工作中,以群众为主体,不断激发群众热情。“围绕‘端信兖州’建设,已连续多年在各行业开展‘端信商户’‘端信出租车’‘端信快递小哥’等系列评选活动,精心设计,重点培育,形成品牌,让‘端信兖州’深入人心,落地生根。”兖州区社会信用中心主任王艳春说。
在城区规划建设了端信一条街、端信社区、端信主题文化公园、广场等。“家庭小剧场”、兖州梆子剧团、兖曲社等文艺团队编排创作了一批端信歌曲、快板、小品、说唱剧等节目,以喜闻乐见的形式将兖州各个时期的文化元素与兖州“端信”文化对接,让群众处处感受到“端信”的熏陶,激发提升自我、走向高尚的持久动能。
在农村把“乡风文明”“人居环境整治”融入“端信兖州”建设中。让广大群众把“端信”作为道德追求,党员干部带头,宣传宣讲党的政策、整治村庄环境、孝老敬老养老、深化移风易俗等,常态化开展好媳妇、好婆婆评选,让个人品德带起良好家风,良好家风带起城乡文明新风。(王洪玮 宋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