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一眼望千年 故事从“新”说——看泰安文旅演艺如何升维“破圈”?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山东> 要闻 > 正文

一眼望千年 故事从“新”说——看泰安文旅演艺如何升维“破圈”?

来源:泰安日报2025-08-07 11:13

  记者 柳萍 李雪 秦浩/文

  夜幕低垂,繁星闪烁。

  当清凉的山风拂过,观众置身亿万斯年的泰山山水间,观赏着气势恢宏、荡气回肠的演出,这一刻,一眼千年的时光穿越身心,震撼而浪漫,令人沉醉不已。

  《中华泰山·封禅大典》以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地泰山的自然山水为背景,以泰山文化为主题,巧妙地将自然景观、泰山封禅、民俗风情融为一体,浓缩成70分钟的山水实景演出。16年来,这场演出已成为泰山旅游的标志性项目。

一眼望千年 故事从“新”说——看泰安文旅演艺如何升维“破圈”?

  《中华泰山·封禅大典》改版升级后的演出现场。记者 陈阳 摄

  自2024年底开始,泰安市全面启动《中华泰山·封禅大典》的升级改版工作。经过半年精心打磨,于2025年5月1日正式首演。据统计,升级改版后的“封禅大典”“五一”假期上座率同比增长39%,净收入同比增长57%,截至7月31日,累计接待游客5万余人次,单日最高观演人次突破3200人。

  “观封禅,识泰山”。通过一场剧,认识一座山,爱上一座城。在泰安,除《中华泰山·封禅大典》外,一个个精心打造的实景演艺项目,成为留住客人、扩大消费,助力文旅“破圈”的重要因素。

  这正是泰安市深入践行文化“两创”,持续做好“泰山+”文章,塑造更多文旅新业态、新场景、新模式,用故事思维和场景思维创新性讲述地方历史文化故事、将“流量”变“留量”的生动实践。

  文旅演艺是地方历史的一种凝练书写,也是地方文化的一种诗意表达,更是撬动文旅市场的重要引擎。近年来,泰安市把发展文旅产业摆在重要的位置,加快实施“串珠成链、山城联动、全域融合、转型升级”战略。在2025年全市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上,泰安市委书记杨洪涛特别提到,“大力发展演艺经济、夜间经济、商圈经济,将山的‘流量’转化为城的‘留量’,推动泰安文旅二次创业、再创辉煌。”

  通过演艺的形式,将古老的故事从“新”讲述,让泰安被更清晰地“看见”。

  “故事”化叙述

连人脉、畅经脉、续文脉

  山水无言,故事传声。

  一个好故事胜过千言万语。历史遗迹和景点是静态的,但好故事让他们“活”起来,更加生动、可感。泰山自古以来便是历代帝王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封禅之地,其文化历史底蕴深厚,有着取之不尽的故事素材。游客在游览泰山时,自然而然会想了解这里曾经发生过什么故事、这里的人们过着怎样的生活。立足于泰山封禅故事打造的《中华泰山·封禅大典》最早于2010年正式开演,至今已连续运营16年。

  升级改版后的演出,融入更多“故事思维”,将泰山历史文化转化为具备沉浸感、参与感、传播感的体验产品,让游客留下深刻记忆、产生情感认同。

  讲故事要讲究方法。如何让观众沉浸于文旅故事中,达成情感深度共鸣?

  关键是写好讲故事的“本”。写封禅,不能只写封禅,也要写泰山和泰安,要“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用故事托起“山城联动”效应。

  泰安市泰山封禅大典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王端增介绍,此次改版由中国山水实景演出创始人梅帅元亲自操刀,突破传统帝王封禅的单一叙事,以“小石头”跨越千年的奇幻之旅为主线,串联起“文化起源、秦王封禅、万国朝宗、诗圣望岳、苍生祈福”五大篇章,展开一幕幕跨越时空的场景对话,展现了泰山作为民族精神象征的多元内涵。

  还要创新讲故事的“术”。故事唯有以游客喜闻乐见的形态呈现,才能真正入眼、入耳、入心。改版后的《中华泰山·封禅大典》,深度融合声、光、电及前沿数字技术,让沉睡的历史栩栩如生、触手可及。

  在场景设计上,演出引入了338台全新数字化灯光设备及整套灯光操控系统,新增LED车台屏幕、激光表演器等沉浸式声场系统。AI技术的赋能尤为亮眼——神秘的部落图腾、奔腾的黄河之水、气象万千的大唐盛世……这些曾经模糊的文明图景,在科技加持下变得无比清晰、生动且震撼。此外,演出还融入了挑山号子、山东梆子、泰山皮影等非遗民俗,展现泰山人文精神与烟火气息。

  地域性和文化性的有机结合,使得文旅演艺既是旅游产品,更是文化作品。新版封禅大典演出把“此景”“此事”“此人”融合起来,把“山脉”“水脉”“心脉”贯通起来,唤起人们对历史的记忆、文化的认同,真正做到了连人脉、畅经脉、续文脉。

  “新版演出从单一的帝王封禅主题拓展为多维度文化表达,我们希望通过更浪漫有趣、更有参与感的表现形式,丰富观众体验,拓展受众群体,以进入故事的方式深入感受泰山文化。”编剧梅帅元说。

  讲故事是跨过隔阂、联结人心的好方法。西安打造的大型实景历史舞剧《长恨歌》,把重心聚焦于“爱情”这一更贴近普罗大众情感的故事主题;武夷山的山水实景演出《印象大红袍》,演绎武夷山茶文化继承与发扬的故事;《海上有青岛》则对历史故事进行创作改编,充分融入青岛的商贸文化、民风民俗、海洋科技等元素。

  “‘故事思维’是文旅融合的催化剂,是让风景和历史会说话、能招手的密码。当人们在文旅空间中重新领略与感知,唤起的就是对历史文化和民族精神的集体认同。”泰山学院泰山研究院教授周郢说。

  沉浸式“场景”

深度融入、主动参与、情感交互

  入得其境,方知其美。

  在文旅体验中,什么能让人“上头”?很难一言蔽之,或许是一种沉浸式的体验,也可能是打破边界的惊喜。

  形式或许千变万化,但核心始终如一:构建一个富有强大感染力的叙事空间,向游客发出无法抗拒的“邀请函”,引导其主动踏入精心编织的“场景”之中,还能在游客心中激荡出长久的回味与思考。

  “我抢到泰山福气啦,这次来泰安旅游的体验太棒了!”上海游客李女士看完《中华泰山·封禅大典》后,兴致勃勃地炫耀手中的“福馒头”。这份纯粹的喜悦,正是“上头”体验最生动的注脚。

  改版后,剧情内容和观看、演出空间更加突出沉浸感。除在剧目、舞美、场景等各方面全面升级外,有一个细节令观众印象深刻,那就是“小石头”的奶奶从头至尾都在“蒸馒头”。这绝非简单的场景填充,而是深植于泰安地域生活肌理的文化符号。当剧情推进至“苍生祈福”的高潮,这锅承载着人间烟火与泰山灵气的“馒头”——特制的小包装面食,化身具象化的“福气”,被演员撒向观众席。刹那间,无形的祝福变成了可触摸、可感受、可带走的实体。观众手中的已不仅是食物,更是一份来自泰山、融入生活的美好祈愿与情感链接。

  “‘送馒头’只是我们营造沉浸感的一环。”正如王端增所言,“山体、星空、空气、风声都是演出的一部分。我们将舞台边界彻底消融,让演员在剧情发展中自然地走入观众席表演、互动。”这一设计绝非噱头,其核心目的在于将精心构筑的“场景”从舞台延伸至观众脚下,拉近表演与体验的物理与心理距离,营造一个“包裹感”十足、触手可及的“真实”演艺世界。

  传统旅游的“走马观花”模式,正被一种更深度的参与渴望所取代。如今,游客更渴望在精心构筑的“场景”中“养马种花”——即深度融入、主动参与、情感交互,甚至成为故事的一部分。

一眼望千年 故事从“新”说——看泰安文旅演艺如何升维“破圈”?

  肥城梦幻桃花源主题街区一角。通讯员 董敏 摄

一眼望千年 故事从“新”说——看泰安文旅演艺如何升维“破圈”?

  东平大宋不夜城内精彩表演。记者 陈阳 摄

  今年暑假期间,刚开业不久的肥城“梦幻桃花源”景区人气火爆,游客可以在这里参与互动游戏,感受肥城“桃文化”,观看《桃缘奇遇记》等演艺文化盛宴。东平大宋不夜城以“宋韵”为主题,游客可以与身着古装的角色展开互动,和“苏轼”投壶,与棋手对弈,亦或跟“柴大官人”比猜拳,在互动中感受大宋的市井百态。

  可见,很多游客期待在文旅体验中找寻的情感共鸣,其实就在于能否创造让人会心一笑的瞬间、设计让人深度参与的互动,从而让游客深度融入“在地文化”的肌理。

  “无场景,不文旅”。场景化将是文旅融合发展的趋势和未来。打造爆款场景,还要敢于跨界试水,与演艺、电竞、动漫、文创等业态渗透交融、相互赋能。正如《只有河南》用戏剧重构土地记忆;长春的大型实景剧《冰嬉图》,用“演艺+冰雪旅游”再现古老的冰嬉场景;故宫文创以萌系IP唤醒年轻群体……成功的跨界场景始终把握着“文化为魂、体验为王”的核心逻辑,让传统空间变身可触摸、可互动、可传播的立体文化磁场。

  文旅“破圈”

从“演艺热”到“城市热”

  如今,“为一场演出赴一座城”成为越来越多人的休闲方式,“演艺经济”为多地开辟了文旅发展新空间。“演艺+旅游”,这种融合发展创新模式,具备沉浸式、强互动、重体验等特征,契合游客场景化消费的新需求,被旅游业界视为2025年的“黄金赛道”。对游客而言,它也是认识、了解一座城市的重要途径。

  “一个好的演艺产品,能激发观众了解、探寻当地历史文化的兴趣,‘以演促游’的模式揭开了文旅融合新范式——演艺IP成为本土文化的‘动态展览馆’,推动游客有效延长停留时间并衍生二次消费。”泰山文化研究专家吕继祥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演艺经济”正成为吸引游客、拉动泰安文旅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白天看景,晚上观演”成为来泰游客的常态化选择。2024年,全市接待国内游客9429.4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902.7亿元,分别增长12.3%、12.6%,登泰山游客连续两年超800万人次;外地游客平均留泰时间达到2.12天,同比提高10.4%。今年以来,全市旅游市场持续火爆,据初步测算,1至6月,泰安旅游总人数达4286.31万人次,同比增加8.96%,旅游总收入415.65亿元,同比增长9.08%。

  据泰安市泰山封禅大典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市场营销部经理曹博文介绍,改版后的《中华泰山·封禅大典》的异常火爆,极大地带动了周边餐饮、住宿、交通等消费增长。据不完全调查,演出场地周边3公里范围内,酒店入住率同比提升50%,餐饮店铺营业额平均增长60%,旅游商品销售额增长50%,形成了以演出为核心的文旅消费产业链。

  岱岳区九女峰片区打造的“故乡的月”沉浸式演出,已成为九女峰的标志性文化品牌,激活了该片区的“民宿经济”,吸引来庞大客流,带动特色民宿规模化发展。

一眼望千年 故事从“新”说——看泰安文旅演艺如何升维“破圈”?

  九女峰“故乡的月”沉浸式演出。记者 陈阳 摄

  泰山神启跨维数字体验馆以本土神话为蓝本,运用数字技术重构文化场景;央视《启航2025》跨年晚会通过全国性平台传播泰安元素,收视率一路长虹;泰山国际登山节与旅行商大会构建起对外交流的立体网络,而新青年音乐节、泰山动漫节等青年文化IP则成为流量引擎,凸显了“文化体验+商业生态”模式的爆发力。

  然而,如何避免“热闹”过后的“沉寂”?

  这就需要根植泰安这块土地上,守正创新,持续推动文旅产业向重品质、重融合、重服务的方向转型升级。要大力推进“文旅+百业”跨界融合,搞好策划创意,善于点石成金、“无中生有”,推出更多新场景、新业态、新服务、新营销、新模式,吸引更多流量,推动文旅“长红”;要在现有“泰山+”产品体系基础上,推动更多景区景点、场景业态、艺术展演与泰山景区联动,打造更多产品组合,提高“串珠成链”效果;从硬环境建设与软环境提升上双向发力,不间断推出系列主题文旅活动,持续提升文旅市场热度;策划更多演唱会、音乐节及各类营业性演出,争取更多会展活动落户泰安,让活动流量变发展增量。

  一地一历史,一域一风华。文旅演艺当如何升维“破圈”?泰安给出的答案是:挣脱对“声光电”的纯粹依赖,跳出“同质化”的窠臼,结合地域特色,锻造更多“大而精、小而美”的精品力作。

  当一座城市能够将“齐鲁青未了”的诗意、“江流天地外”的壮阔转化为当代人的精神养分时,它便真正找到了文化传承发展的密钥,也顺理成章地指向了城市发展的深层逻辑,为城市的发展创造多元可能。

[ 责编:任子薇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中国队首次参加世运会软式曲棍球比赛

  • 贵州加快构建现代化能源体系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吴凯丰团队采用胶体量子点溶液作为增益介质,通过法布里-珀罗谐振腔耦合及双脉冲泵浦设计,开发出连续稳定工作10天以上、能量转化效率大于17%的量子点液体激光器。
2025-08-07 10:18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基因组研究所的研究团队深入解析了中亚野猪种群在跨越欧亚大陆百万年的迁徙历程中适应环境的独特遗传密码,为理解大型哺乳动物如何应对环境变化提供了全新视角。
2025-08-07 10:18
无论是钢琴家指尖流淌出的动人旋律,还是外科医生在显微镜下的精准操作,甚至是母亲为孩子系鞋带时的温柔细致……
2025-08-07 03:40
月球,地球最亲密的邻居,它的“婴儿期”是什么样的?为破解这个谜题,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科学研究院王水炯教授团队和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李秋立研究员团队合作
2025-08-07 03:40
近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耕地保护和质量提升法(草案)》(以下简称《草案》),决定将《草案》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
2025-08-07 03:40
长期以来,石油衍生塑料的污染问题,特别是微塑料对食物和水源的有害影响,一直困扰着人类。研究人员设计了利用恶臭假单胞菌等菌株,将二氧化碳、木质素和食物垃圾等废物转化为生物塑料的方法。
2025-08-06 09:38
南方科技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系副教授林玉峰与合作者揭示了地球磁场发电机对地核流体黏度的不变性,并发现早期地球模型可产生与现今观测高度相似的地磁场结构和强度。
2025-08-06 09:35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万建民表示,纹枯病是威胁全球水稻生产的重大病害,年均造成产量损失10%至30%。
2025-08-06 09:33
近年来,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灾害性天气的突发性、极端性、不确定性愈加明显,特别是进入汛期,突破历史纪录和传统认知的灾害频繁发生。
2025-08-06 09:25
农业农村部、生态环境部日前联合发布《中国渔业生态环境状况公报(2024)》,公布2024年中国渔业水域水质、沉积物、浮游生物等18项指标的生态环境监测情况。
2025-08-06 09:22
林炳亮:基孔肯雅病毒不会通过日常接触引发人际传播,也不会通过咳嗽、打喷嚏等传播。林炳亮:基孔肯雅热和登革热的传播途径一样,都是由伊蚊传播,因此防控措施也一样。基孔肯雅热的治疗尚无特效药物,以对症治疗为主,并做好防蚊隔离。
2025-08-05 10:16
黄皮、龙宫果、嘉宝果、蛇皮果……不少爱吃水果的消费者发现,无论是在线下超市里,还是在线上购物软件里,市面上出售的新奇小众水果越来越多了。泰国的榴莲、山竹都是很热门的水果,我们在泰国采购过程中发现,当地的榴莲果园里会混种一些龙宫果的树木。
2025-08-05 10:15
》显示,长江流域水生生物资源恢复态势总体向好,完整性指数持续提升。
2025-08-05 10:14
近30年来,程芳琴带领团队聚焦煤、电、冶等产业中产生的工业固废处理处置问题,致力于工业固废的低碳化、高值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置。通过“预处理活化—资源化利用—无害化处置”的技术链条,让工业固废逐步从环境负担转化为可利用资源,促进循环经济发展。
2025-08-05 10:13
物理学家利用一种仅几千克重的装置从核反应堆中捕获了中微子,这种装置的重量比标准的中微子探测器小几个数量级。Scholberg的COHERENT探测器首次利用了一种名为相干散射的现象,即中微子与整个原子核发生“散射”,而不是与构成原子的粒子发生散射。
2025-08-05 10:11
湖南益阳,大通湖区宏硕生态农业农机合作社,王建刚守在水田边,脸上的汗连珠落下,在稻秆上摔出水花。在湖南农业大学等高校和科研院所推动下,再生稻种植在湖南年推广面积已超400万亩,越来越多种粮大户从中受益。
2025-08-04 09:43
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研究员韩文标团队首次发现双黑洞并合事件可能发生在第三个致密天体附近,为揭开双黑洞的形成之谜提供了全新线索。研究团队注意到,若双黑洞在第三个致密天体附近并合,绕第三个天体的轨道运动会产生沿着观测者视线方向的加速度,进而通过多普勒效应改变引力波频率,在信号中留下独特“印记”。
2025-08-04 09:40
经过近10年的持续攻关,研究团队采用单晶石墨作为前驱体,在金刚石压砧内的准静水高压(2亿兆帕)、高温(1400摄氏度)条件下,成功合成百微米级大小、高度有序的六方金刚石三重孪晶样品。
2025-08-04 09:37
现在,深海所的科学家与合作者首次在深渊极限深度中发现了大规模的化能合成群落,几乎覆盖了整个北太平洋的深海俯冲带,在海沟中绵延超过2500公里。“我们的分析显示,深渊冷泉甲烷的碳和氢同位素值非常负——指示甲烷是微生物成因,是在微生物作用下由二氧化碳和氢气合成的。
2025-08-04 09:36
光明日报上饶8月3日电 记者王洋、李玉兰、胡晓军从江西婺源森林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获悉,该保护区与井冈山大学蜘蛛生物学研究团队在蜘蛛物种多样性初步调查中发现了跳蛛科合跳蛛属新物种——婺源合跳蛛。
2025-08-04 09:2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