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盛夏的鲁西南小镇,村庄绿意盎然,群众悠然惬意,而这正是济宁市兖州区颜店镇打造美丽幸福人居环境的真实写照。
近年来,颜店镇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度的重点工程来实施,聚焦基础设施提升、拆旧拓新、长效管理三大关键,推动农村环境从“一时净”向“长久美”跃升。
颜店镇史家村一景。
要素保障“落子准”
“以前村里的路坑洼不平,现在新修的路直通家门口,出门方便多了。”颜店镇毛庙村村民高培申指着刚竣工的村内道路感慨道。
颜店镇曾面临人居环境提升资金不足与村民就业增收难的双重难题。2024年,颜店镇争取600万元以工代赈专项资金,将“要素保障”精准“落子”在通村道路及村内道路提升改造上。通过以工代赈项目,颜店镇已改造提升15个村25公里农村道路,实现带动就业278人,发放劳动报酬210万元。
为保障村路质量,颜店镇创新“料工分离”项目实施方式,即材料供应上由镇采取询价方式确定统一供应商;务工组织以村为主,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同时将技术培训嵌入施工全过程,实现了“零工变小工、小工变大工”的转变。“听说村里要修路,动员群众自己干,我立马报了名。刚开始只会搬砖清路基,技术员教会我支模板、调混凝土,现在我也算半个技工了,每天最高能拿180块钱。”西嵫阳村村民许恩锋说。
同时,颜店镇还把要素保障不断向村庄道路管护倾斜。除镇域G327国道、兖颜路等主干道由镇领导包保外,村道则按网格划分至村干部、党员、网格员,276名公益岗人员每天按时上岗清扫,4名队长随时巡回检查。此外,颜店镇还开展人居环境整治“五清五提升”攻坚行动,使全镇农村整体面貌得到显著提升。
拆围拓墙“补短板”
“以前村里乱搭乱建围挡多,如今拆后建了小菜园、健身广场,老百姓休闲有了好去处。”翟三村村民徐留夫笑着说。
近年来,颜店镇大力开展遮丑围挡清理行动,全镇60个行政村全部实现围挡动态清零,拆除各类围挡1600余处、约5.3万平方米。
“拆围只是手段,‘变废为宝’才是关键。”颜店镇人居环境岗负责人徐青朋说。当地对拆围后腾出的土地结合村庄规划与发展需求,引导各村整合集体土地、破旧厂房等闲置资源,开展“微改造、精提升”。目前,全镇累计新建小菜园、健身广场及各类车辆集中存放场院400余处。
翟三村就通过整合闲置资源,打造了辣椒产业,年销售额200余万元,村集体增收18万元,100余村民变身“产业工人”。“以前一年到头回不了几趟家,现在每天骑电动车10分钟到厂,每月还能拿4000多元的工资。”翟三村村民邓广江曾是建筑工地的“打工仔”,现在已是村办辣椒加工厂的设备维修组长。
如今,像邓广江这样从“候鸟式打工”转为“家门口就业”的村民,在颜店镇还有很多。大嵫阳村通过采取村集体和个人共同投资的方式建立了香酥煎饼加工点,打响了“嵫阳山”香酥煎饼电商品牌;红庙村整合5处闲置宅院,引进黑鱼罐头加工厂,12名村民在家门口上班,村集体年收租金1.2万元……目前,全镇已有278人通过各类产业项目实现稳定就业,年人均增收2.1万元。
长效机制“显活力”
“每天早上8点多钟,全村的每一条胡同都检查完毕,监督各家‘门前三包’制度落实效果。”史家村卫生协管员何光亮说。“一人一早一胡同”的保洁制度,让史家村的街上看不到垃圾。
人居环境整治“一时净”易,“长久美”难。颜店镇积极探索“一村一策”长效管理模式,以点带面将典型经验进行复制推广,激活群众的自治潜力。大张村注重发挥村规民约作用,全方位推动“门前五包”责任制落实,明确责任区域、责任人、监督人及包卫生、包绿化、包美化、包看护、包秩序“五包”内容,引导群众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共同维护干净整洁的人居环境。大嵫阳、屯三等村深化“信用+”积分制,通过将村民参与事项所获积分兑换成实实在在的物品,推动形成环境卫生整治人人参与、共建共治的浓厚社会治理氛围。
从“干部干、群众看”到“一起干、比着干”,村民主人翁意识被激发,颜店镇用干群合力绘就了一幅人居环境“蝶变”的生动图景。“我们将以‘生态美’为底色,持续推进人居环境整治走深走实,让颜店镇既有‘颜值’更有‘内涵’,为乡村振兴注入更强劲动力。”颜店镇人居环境分管负责人张建鲁说。
(大众新闻·农村大众通讯员 胡超 王蔓蔓 王洪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