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近日,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中药化学系支部书记刘永刚带领师生实践团队,再度深入沂蒙地区的医药企业、基层医疗机构及中药资源产地,开展以“产学研融合”为核心的实践调研活动。这是该校连续第九年在沂蒙地区开展乡村振兴实践,团队通过实地走访、技术交流与公益服务等形式,将中医药理论与产业实践深度融合,为乡村振兴注入中医药动能。
校企协同,开辟中药兽用新赛道。实践首站,团队走进诺达药业兽药生产基地。在现代化生产车间,刘永刚与企业技术人员围绕中药复方在增强动物免疫力、减少抗生素使用等领域的应用展开深入研讨。双方聚焦“经典名方二次开发”“药食同源物质应用”等课题,达成共建联合实验室的合作意向,计划共同推动中医药成果向兽用领域转化。“高校的技术支撑为传统兽药研发打开了新思路,期待通过产学研合作打造更多绿色安全的创新产品。”企业负责人徐峰表示。
公益帮扶,构建基层健康服务闭环。在鲁蒙中医院,实践团队针对当地高发的腰痛病症开展精准帮扶。团队结合中医体质辨识与临床调研,挖掘本地药材改良经方,指导院内制剂研发;创新融合针灸推拿技术与智能康复设备,形成特色腰痛疗法;基于药食同源理念拟定养生膳方,构建起“预防-治疗-养护”的全链条健康服务体系。师生们用专业知识将中医药服务送到百姓身边,推动基层医疗从“治已病”向 “治未病”转变。
资源普查,激活生态产业双重价值。雪山彩虹谷小镇作为生态敏感区,拥有丰富的药用植物资源。实践团队深入山谷,对薯蓣、小蓟等十余种药用植物的生态特征及分布规律进行系统记录,采集标本用于制作教学材料赠予当地。结合沂水温润气候与肥沃土壤的天然优势,团队为景区提出扩大药用植物种植规模的建议,助力实现生态景观提升与中医药健康旅游产业发展的双重效益。
九年来,北京中医药大学在沂蒙地区持续发力,推动柘木药材纳入2022年《山东省中药材标准》,协助企业研发上市十余种产品,开展义诊服务超千人次,深入中小学课堂普及中医药知识。该校以中医药为纽带,在产业升级、健康保障、文化传承等维度激活乡村发展内生动力,让沂蒙精神在中医药助力乡村振兴的实践中焕发新时代光彩。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通讯员 张欣 田家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