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三同”模式助力企业内外贸一体化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山东> 要闻 > 正文

“三同”模式助力企业内外贸一体化

来源:大众新闻2025-07-24 13:55

  走进烟台欣和企业食品有限公司厂区,高耸的银色金属发酵罐整齐排列。“这里每一个罐体都在精准采集温度,确保原料在恒定的环境中,完成长达6个月的深度发酵。”欣和公司技术经理林华介绍道。从大豆原料入罐,到滴滴醇厚的酱油成品,全程密闭、全自动流转,不仅锁住了欣和酱油独特的风味密码,更铸就了其四季如一、稳定可靠的高品质——这正是欣和践行“同线同标同质”(简称“三同”)理念的生动写照。

“三同”模式助力企业内外贸一体化

  “我们的产品既能漂洋过海,也能走进千家万户。对企业而言,内外销并举,才是行稳致远之道。”林华的话语,道出了众多外贸企业渴望突破的心声。然而,长期以来,国内外市场在产品标准、认证要求上的显著差异,如同一道无形的墙,让企业深陷“内外有别”的困境。更令人扼腕的是,部分企业将最优产品专供出口,导致国内消费者不得不通过高价代购才能享用,造成消费力外流。

  “三同”模式的应运而生,恰似一把钥匙,旨在开启这道壁垒:要求出口企业在同一条先进生产线上,严格执行相同的质量标准,生产供应国内和国际市场的产品,确保两者品质毫无二致。这不仅是对企业质量管控体系的严苛考验,更是打通国内外市场、实现一体化发展的关键一步。

  “‘待世界如家人’,这是我们刻入骨髓的理念。我们自己不吃的,绝不卖给消费者!”欣和将这份对品质近乎偏执的追求,融入血脉。为了兑现“三同”承诺,欣和不惜重金,投入数亿元打造了行业领先的智能化生产线:从源头原料的智能筛选、高效圆盘制曲、恒温密闭发酵,到精密过滤杀菌、高速自动灌装、机器人码垛以及全自动立体仓储,最大程度地消除了人工干预带来的波动,让每一瓶酱油的品质都如出一辙。

  与此同时,欣和构筑了强大的法规标准系统,实时追踪国内外最新要求,并以最高标准统一原料甄选、过程管控和出厂检验。这份对品质的极致坚守与持续创新,让欣和的产品香飘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更赢得了“全球食品工业奖”等国际权威奖项的加冕,成为国内“三同”实践的标杆典范。

  食品行业试点取得显著成效的基础上,黄渤海新区正全力推动“三同”工程向工业品领域纵深拓展。政府通过精准滴灌的惠企政策、强化供需高效对接,持续扩大试点“朋友圈”,为外贸企业在“双循环”的浪潮中稳健前行保驾护航。

  视线转向今年成为“三同”企业的泰和新材,在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下,其坚持以产业链协同推动价值链高端跃升,以高水平科技创新能力护航产业链安全可靠。

  当泰和新材的芳纶面对高端市场时,如何打破国外长期的垄断,在激烈的竞争中突出重围成为一大难题。对此,泰和新材交出的答卷是:公司坚持以产业化开发,标准化带动,将先进适用科技型创新成果融入标准,深度参与制修订各类标准150余项,推动产业链参与国际高水平竞争,携手合作伙伴共同迈向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未来。

  在“山东优质品牌”“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好品山东”等荣誉加持下,泰和新材成为“三同”企业后,将以打造国际化公司为目标,实施“走出去”战略,全面推进海外客户本土化服务,同时强化标准支撑,完善国标、行标等协调发展的化纤标准体系,加快技术、标准、认证体系与国际接轨,加强国际合作互认,深入推进品牌国际化发展,着力提升国际循环质量水平,发挥龙头企业作用,促进“双循环”发展格局。

  内外贸一体化重点是做好国际国内标准认证互认衔接。“‘三同’企业要勇担示范重任。一方面要严控质量、增加优质供给,满足国内消费升级需求,助力国内国际双循环;另一方面要积极响应政府号召,争做‘三同’的践行者、宣传者和推动者,带动更多企业加入,共同壮大内外贸一体化发展格局。”黄渤海新区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说,“三同”要求企业也要练好内功,以标准统一为核心,技术创新为动力,品牌与渠道为支撑,同时借力政策资源与供应链协同,突破市场壁垒。

  当“新区制造”以“三同”为标尺匠心雕琢,不仅能赢得全球市场的尊重与信赖,更能让国内消费者同步共享高质量发展带来的品质红利。下一步,黄渤海新区将持续扩大试点领域,推出惠企政策,锚定供给侧与需求侧发力,帮助越来越多的外贸企业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站稳脚跟,为新区内外贸一体化发展注入新动能。

  (大众新闻记者 孙源泽)

[ 责编:张悦鑫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AI时代,“隐形热门”竟是它?|科学报国正当时

  • “爱心教室”托起多彩暑假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近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科研人员对约4.36亿年前的志留纪早期腕足动物化石居群展开深入研究,首次揭示了这些远古海洋底栖生物如何利用刚毛来维持彼此间的“社交距离”
2025-07-24 03:15
在广袤的田野上,每一抔泥土都隐藏着一个微观的奇妙世界——数量庞大、种类繁多的微生物。
2025-07-24 03:15
雄伟的跨海大桥、海中的钻井平台……人类的脚步正延伸向深海。
2025-07-24 03:15
“孙女给我请了一个24小时‘家庭药师’,就在我的手机里。边聊天,边指导我用药,省心安心、方便管用!”视频中的高奶奶高兴地说。
2025-07-24 03:15
“中试”即中间试验,是科研成果从实验室跨越至生产线的关键桥梁。中试成功与否,对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具有重要意义。
2025-07-24 03:15
8月1日—8月30日,为市民带来国防科普与沉浸式军事体验的盛宴。
2025-07-23 15:19
如果未来20年我们能造出通用量子计算机,它将提供一种革命性的计算能力。
2025-07-23 09:20
在广州,年过八旬的老太太小心地穿上助行外骨骼机器人,在设备辅助下轻松登上楼梯。曾经科幻电影中的场景,正发生在我们今天的生活中。
2025-07-23 02:40
“智能电网可接纳高比例新能源”“地下空间深度开发与空中慢交通系统立体分流”“太空超大型设备实现在轨制造”“生态标签农产品比例提至40%以上”“脑机接口技术为脑功能损伤患者的康复带来福音”……
2025-07-23 02:40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刘世荣院士团队日前发布“气候智慧型适应性造林”新范式,构建起气候—树种—立地精准匹配体系
2025-07-23 02:40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小麦大麦优异种质资源发掘与创新团队在一种小麦野生近缘种——冰草中鉴定出一个可调控穗粒数的关键基因AcRR1
2025-07-23 02:40
22日17时37分,随着330千伏玛玉二线结束试运行,330千伏玉树第二回线路工程宣告正式投运。
2025-07-23 02:40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7月21日发布的第五十六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今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1.23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79.7%,越来越多群体共享数字发展成果。
2025-07-22 10:35
“对承担国家、北京市6G重大科技攻关任务的企业,给予1:1配套、最高3000万元资金支持。”
2025-07-22 02:35
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获悉,该校国家肉牛改良中心主任昝林森团队联合相关科技企业,成功研发“中国黄牛1号”50K育种芯片并正式对外发布。
2025-07-22 02:35
由中铁二院勘察设计的中老铁路开通运营三年多来,发送旅客超5000万人次,货运量突破6000万吨,客货运输实现量效双增。
2025-07-22 02:35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我国重要战略举措,它主要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
2025-07-22 02:35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质过程与成矿预测全国重点实验室研究员赵来时介绍,钕黄河矿是黄河矿的富钕端元矿物,隶属于稀土碳酸盐矿物家族,具有独特的钕元素富集特征。
2025-07-21 09:46
很多人第一次听到“超导”,可能会觉得陌生。简单说,超导就是某些材料在特定条件下电阻突然消失的现象。
2025-07-21 09:40
雨又下了一夜,太阳终于爬上了大娄山。贵州省遵义市湄潭县种粮大户王建全望着绿油油的稻田却犯了愁:“雨水多,禾苗长得快,可田里的稻飞虱太多了,恼火呦!”
2025-07-21 02:4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