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齐鲁潮评丨“山东制造”,何以能?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山东> 要闻 > 正文

齐鲁潮评丨“山东制造”,何以能?

来源:网信山东2025-06-26 22:37

  6月22日,随着直径达17.5米的“山河号”盾构机平稳穿越黄河南岸大堤,山东济南黄岗路穿黄隧道顺利完成黄河段掘进任务,标志着世界最大直径水下盾构隧道工程建设完成又一重要节点。

  这是“山东制造”的又一次“闷声逆袭”。在创新浪潮奔涌、数智变革重塑全球产业格局的今天,山东这个拥有雄厚工业底蕴的经济大省,正以澎湃的活力、前瞻的布局和前所未有的开放姿态,加速驶向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

  “山东制造”为什么总是能“出圈”?

  政策引领,软支撑赋能,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山东海陆兼备,作为全国唯一一个拥有全部41个工业大类的制造业大省,制造业是山东经济的根基,也是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赢得未来竞争优势的关键。

  产业发展,政策先行。2024年9月,《山东省先进制造业促进条例》正式颁布实施,为推进新型工业化、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了法定依据。全省上下协同发力,全力推动制造业扩量提质增效。

  以新能源汽车产业为例。2022年,山东率先出台充电设施向县域延伸规划,2024年再推基础设施“提速提效”等十大行动,明确公共充电站乡镇全覆盖、加氢设施与智能网联试点建设目标。今年1月,山东印发《关于工业稳产优供助力提振消费的行动计划》,分三个层次提出包括加快推动汽车行业改造提升在内等12条政策措施,力争实现2025年全省新能源汽车产量力争达到100万辆左右。这些系统化政策布局,成功筑起支撑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四梁八柱”。

  山东高度重视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将其作为“头号工程”作出部署、聚力推进。目前,全省各级助企帮扶力度大、举措多。在国际局势动荡的背景下,针对企业出口预期转弱等现实困难,优化提升服务能级,按照企业发展阶段、规模大小、对行业发展影响等分层分类,固化为省级层面的工作制度,为山东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政策方面的软支撑。

  创新驱动,硬实力托底,打造核心竞争力。

  创新是制造业发展的第一动力。山东高度重视制造业创新,通过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

  在高端装备制造领域,山东技术创新成果显著。潍柴动力发布了全球首款热效率突破53%的商业化柴油机,中车四方研制出时速600公里的高速磁浮列车,山东重工发布的氢内燃机重卡实现零碳排放。手握“硬核科技”底牌,山东正在彰显由“制造”到“智造”的硬实力。

  同时,山东构建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生态,培育专精特新、单项冠军、科技领军等优质企业,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为山东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从全球首台氢内燃机重卡到打破国外垄断的CVT拖拉机,从“墨子号”量子卫星到C919大飞机的“山东芯”,把人们传统印象中的以“大个头”著称工业大省的标签升级为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特色鲜明的智造强省。山东,正以“硬核科技+绿色动能”的组合拳,掀起一场装备制造的静默革命。

  集群发展,全产业跃迁,形成规模效应。

  产业集群是制造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山东已培育6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20个省级集群,其中3个集群入选2024年国家级竞赛胜出名单,数量居全国前列。

  近年来,山东扎实抓好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制定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规划和政策,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道路上成果不断:全球运力最强固体火箭“引力一号”点火升空;潍柴柴油机热效率第四次刷新世界纪录;亚洲首艘圆筒型海上油气生产装置“海葵一号”交付运营;12英寸碳化硅衬底、超大尺寸铌酸锂晶体全球首发;“耕海1号”成为全国首个智能化大型生态海洋牧场综合体平台……

  作为经济与开放大省,山东积极服务和融入国家开放大局,全方位呈现“山东制造”的新亮点与新趋势。

  比如,烟台壹通无人机系统有限公司完全自主研发的大型无人运输机TP1000成功首飞,标志着我国在高端无人航空装备领域实现又一重大突破,为全球航空货运智能化升级注入“中国方案”;还如,山东新能船业有限公司为法国达飞海运集团建造的182TEU纯电动力内河集装箱运输船正式开工,不仅是我国纯电动力内河集装箱船的首次出海,更是“山东制造”向全球产业链高端跃迁的象征。

  从“制造”到“智造”,从“拔尖”到“顶尖”,山东正以创新为引领,数智为驱动,产业为链条,以强劲的发展活力和发展潜力,让山东制造业在中国舞台、全球舞台继续闪耀。

  (来源:闪电新闻 作者 李振华)

[ 责编:王文韬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长春新民大街开街迎客

  • 巡山可可西里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在未来数十年,熟练使用人工智能很可能成为大多数职业的必备技能,并深刻影响就业市场。作为经济土壤中的“超级肥料”,新技术既带来传统岗位的替代,更促进新兴产业发展,直接创造新的岗位需求。
2025-07-07 09:12
抽水蓄能机组主要由发电电动机和水泵水轮机组成,利用山上山下两个水库进行水能和电能相互转换。
2025-07-07 09:11
回溯歼—10飞机研制历程,从立项、首飞到定型,历经数十载,“三滴油”看起来微不足道,却更加说明创新需要点滴用心、长期耕耘。
2025-07-07 09:10
从微小的夸克到浩瀚的宇宙,从生命的密码到自然的规律,科学这双“慧眼”不断重新定义着“可见”与“可知”的边界。从墓室中的真菌到实验室里的潜在新药,科学家用一套跨学科方法挖掘出这个隐藏在自然界的分子宝藏。
2025-07-07 09:08
在6日开幕的中国科协年会上,2025重大科学问题、工程技术难题和产业技术问题正式发布。这凝聚科技界智慧的30项问题、难题“锁定”了哪些前沿领域的核心赛道?其遴选标准蕴含着怎样的科学智慧?带着这些问题,记者专访了丛斌、邹冰松、王小云、陈坚四位院士。
2025-07-07 03:10
2025全球数字经济大会2日在北京开幕。除收录标准的优势外,东壁全球科技文献数据平台还根据中国科技界与教育界的习惯,对所收录期刊进行了学科分类。
2025-07-04 09:55
超材料是一类具有特殊性质的人造材料,而具有热辐射性能的超材料可以把多余的热量“打包”传递到外界,热辐射超材料可广泛应用于零能耗辐射冷却、建筑节能降温、航天热控等诸多重要领域。
2025-07-04 09:53
中国科学院院士、海南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教授骆清铭团队成功绘制出了小鼠三维脑区和立体定位图谱
2025-07-04 09:52
7月4日,神秘的水星将迎来东大距,这是今年第二次水星东大距,观测条件依然不错。
2025-07-04 09:51
科学是生产力的核心要素。
2025-07-04 09:50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因成本低、效率高、易加工等优势备受关注,可应用于光伏发电、车载光伏、光伏建筑等领域。
2025-07-03 09:59
目前,对于10厘米以上大型空间碎片,航天器通常采用主动规避的策略,通过轨道调整,避开可能的碰撞路径。
2025-07-03 09:58
6月26日,中国民航局官网发布公告,提到为切实保障航空运行安全,自2025年6月28日起,禁止旅客携带没有3C标识、3C标识不清晰、被召回型号或批次的充电宝乘坐境内航班。
2025-07-03 09:56
药膳制作师既要懂烹饪,是餐厅的大厨,又要懂中医药理论知识,特别是能够作为食药物质的中药材。
2025-07-03 09:55
运动有助于健康和抗衰老。但究竟是什么让运动有这种奇效呢?我国研究团队历时6年,首次系统解析了人体对急性单次运动与长期规律运动的分子-细胞动态响应谱,揭示肾脏是运动效应的关键应答器官——其内源代谢物甜菜碱作为衰老延缓的核心分子信使,通过靶向抑制天然免疫枢纽激酶TBK1,协同阻遏炎症并缓解多器官衰老进程。
2025-07-03 05:20
近日,四川乐山一小伙感觉身体不适独自乘出租车前往医院就诊,途中开启“超强自救”模式:联系妈妈告知情况、打110报警求助、打120告知医院准备急救。如果长期处于焦虑引起的躯体化障碍状态,患者会反复出现头痛、心慌、呼吸急促、胃肠紊乱、肢体疼痛、睡眠问题等。
2025-07-02 10:06
使用人工智能大模型时,不少人或许都遇到过类似问题:它们有时会捏造细节,甚至“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当“喂给”大模型的训练数据包含虚假信息时,它就会产生“幻觉”、给出错误答案。
2025-07-02 10:05
中国国际航空公司所属的国产C909客机平稳降落在蒙古国乌兰巴托成吉思汗国际机场,标志着国航首条C909国际航线正式开通。早8时许,这架C909客机从呼和浩特起飞,经过1个多小时飞行抵达乌兰巴托。
2025-07-02 10:03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领域形成新质生产力是国民经济形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础和“底盘”。 农业新质生产力是通过提升劳动者素质、优化劳动资料和创新利用劳动对象,实现全要素生产率的显著提高。
2025-07-02 10:01
团队基于卫星遥感数据构建了1988年至2021年青藏高原30米分辨率人工草地数据集,明确了青藏高原主要的人工草地类型及其时空分布特征,并揭示了青藏高原人工草地的迅速扩张及其驱动机制。
2025-07-02 09:5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