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山东“新春第一会”来了!这四个字,为何被全年“置顶”?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山东> 要闻 > 正文

山东“新春第一会”来了!这四个字,为何被全年“置顶”?

来源:大众新闻客户端2025-02-05 15:04

  这个春节,大湾区居民在年货市场挑选罗马生菜时,或许不知道一片菜叶上留下了17道区块链数字足迹,让寿光蔬菜得以跨越山海、鲜味不减;运营刚满百天的潍烟高铁迎来首个春运,胶东旅客带着热气腾腾的鲅鱼水饺,汇入了全国高铁大动脉;DeepSeek大模型一鸣惊人,搅动世界人工智能一池春水,用AI制作的方言拜年视频寄托着游子思念,在互联网上温情奔流。

山东“新春第一会”来了!这四个字,为何被全年“置顶”?

  这些发生在不同领域的过年新鲜事儿,共同指向一个关键词——革新。岁月新更又一春,不断革新的中国,不断革新的山东,满怀希望向前奔。

  “我们乘着改革开放的时代大潮阔步前行,中国式现代化必将在改革开放中开辟更加广阔的前景。”在二〇二五年新年贺词中,习近平主席回顾过去一年改革开放迈出的历史性步伐。

  2月5日,节后第一个工作日,省委召开抓改革创新促高质量发展大会,谋革新之力、强省之进,动员全省上下坚定扛牢“走在前、挑大梁”使命担当,坚定不移向改革要动力、向创新要活力,在春天里吹响锐意改革、大胆创新的嘹亮号角。

  牢记深情厚望,夯动力之基、激活力之源在山东自贸区烟台片区,一项通关监管改革正掀起效率革命——这里首创特定货物“检验批”监管模式,货物随检随走,为企业通关按下加速键。

  山东金河实业集团负责人掰着指头算账:“以前每周都要跑两趟检验,现在每月抽空办一次就行,还能给公司腾出400多万元流动资金,相当于白捡了条新生产线。”立春时节,创新探索涌动齐鲁。

  改革创新是现代化强省建设的动力之基、活力之源。去年召开的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擘画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宏伟蓝图,开启了新时代新征程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不断开辟中国式现代化的广阔前景。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召开前夕,在山东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202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再次亲临山东视察,赋予山东“走在前、挑大梁”的重大使命。“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上当好排头兵”,“在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创新力上走在前”,总书记的关怀厚望言犹在耳。

  划定奋进坐标,绘制施工图纸,山东使命在肩、时不我待。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重要讲话精神,2024年省委召开十二届六次、七次、八次全会,部署改革发展重点工作。

  顶层设计管导向——细化推出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414项改革任务,纵深推进重点领域改革,着力突破体制机制障碍;接续实施“十大创新”行动,加快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系;用足用好国家“两重”、“两新”、专项债券等重大政策,推出3批政策清单和稳经济40条务实举措,制定发展新质生产力政策体系,持续释放改革红利。

  改革创新讲实效——“四新”经济投资占比58.8%,数字经济规模占GDP比重超过49%;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装机达到1.15亿千瓦、占比达48.3%;实施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行动,民间投资增长7.6%;组织实施重大科技创新资源重组等10项牵引性集成改革,探索开展要素市场化配置省级试点;完成55家开发区扩区调区,自贸试验区累计15项改革成果在全国推广。

  每一次破茧成蝶,都是为展翅高飞积蓄力量。积累当好全面深化改革排头兵的坚实基础上,新的一年山东满怀感恩之情、赓续奋进之志,聚焦国家所需,考量山东所能,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以再攀高、再超越的心气干劲,实现改革更大突破、展现创新更大作为。

  破藩篱应变局,以革故鼎新塑造发展新优势在山东,每到休渔期结束,沿海大大小小的渔船千帆竞发,犁开万顷碧波,只为抢得“第一网”,品尝“第一鲜”。他们深谙:弄潮的好手,方可抢收大海的头茬馈赠。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一年。当经济总量距离10万亿仅一步之遥,山东将改革创新“置顶”2025年重点工作,以“关键一招”助力经济大省挑大梁,为实现“十五五”良好开局打好基础、蓄积能量。

  当前,外部环境严峻复杂,经济运行面临内需不足、外需不稳等风险挑战,更好发挥经济大省“挑大梁”作用,解决“成长的烦恼”,关键要在制约高质量发展的突出矛盾上下足改革创新功夫。

  比如,作为传统能源大省,近年来山东通过大力推动能源转型成功甩掉“一煤独大”的帽子,但如何在保障能源稳定供应的前提下,加快构建新型能源体系仍任重道远;比如,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让“大象经济”轻盈起舞,也是传统产业大省必须迈过的坎;再比如,面对诸多资源要素顶到“天花板”,如何发挥“两只手”作用,让有限资源发挥最大效用,考验改革者的智慧……

  “走在前、挑大梁”,不改革创新不行,改革创新的力度小了也不行。

  山东是国资国企大省,也曾遇到机构臃肿、层级较多带来的“肥胖症”困扰。山东下大气力推进国企“瘦身健体”,省属企业两年累计压减权属企业1325户,总部机构数量压减14.9%、人员编制精简15.9%,下一步的改革重点是增强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

  如同国资国企改革,今天的改革创新,已从“长个子”转向“强体魄”,改的是难中之难、坚中之坚,难度系数越来越大。唯有奔着问题改革,找到靶点创新,才能不断激发动力活力,塑造高质量发展新优势。

  走在前、挑大梁,让越来越多的不能变成可能、越来越多的优势变成胜势,历史是最好的启迪:山东人自古就有敢闯新路的传统,回顾40多年来的改革开放史,山东多次为全国创造了发展经验——全国第一批14个开放城市,青岛、烟台位列其中;商品经济大合唱、贸工农一体化、农业产业化经营等经验享誉全国,“诸城模式”、“潍坊模式”、“寿光模式”成为全国样板;进入新时代,自贸试验区累计15项改革成果在全国推广。

  今天的山东,正处在爬坡过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走在前、挑大梁,每一步都需要改革开放来开辟道路。也只有大胆闯、大胆试、大胆干,才能铸就改革开放新辉煌。

  挺膺担当,争做改革创新“实干家” 改革创新从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很多改革都难免面对“改或不改,都很难”的境遇,秉持更强的历史主动精神,才能把全面深化改革引向深入。

  以核电为代表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曾被视为民间资本的“禁区”,再雄厚的资本也难以进入。2024年,山东推开“禁区”之门,允许民营资本进入核电领域,让民营企业信心倍增。今年,山东将健全民间投资常态化推介机制,吸引更多民间资本参与新能源、新基建,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密布更广泛支点。

  改革创新千万条“真经”,一个“敢”字道尽真谛。融资平台和城投公司转型势在必行,但量大面广,牵扯利益多,敢不敢“动奶酪”?中小金融机构改革涉及金融风险防控,专业性强,难度不小,敢不敢“真开刀”?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改革是个新课题,需要细致统筹谋划,敢不敢“蹚新路”?

  一个个问号就是一道道改革考题。从打开思想“禁区”到破除利益“雷区”,不仅检验改革的能力,更考验改革的定力。

  突出放大比较优势的改革创新,突出彰显山东特色的改革创新,突出群众关心关注的改革创新,以改革之“钥”解难题破藩篱,以创新之“力”应变局开新局,山东的改革创新才更具排头兵意义。

  在没有过多论文、荣誉傍身的情况下,去年,潍坊北京大学现代农业研究院的韩雪,凭借猕猴桃精准基因组图谱研究,在新的人才评价改革中脱颖而出,不仅评上正高级职称,还当选课题组组长。

  山东率先开展人才评价试点,为全国人才评价改革提供有益探索。值得注意的是,山东这项改革不同于以往以“破”为主的政策倡导,而是更加注重以“立”为主,既做“减法”、也做“加法”,适应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改革新要求。

  事必有法,然后可成。改革创新如同掌舵行船,调查研究是锚,扎得深,船才稳;方案制订是罗盘,定得准,路才明;推进过程是帆,张得有序有力,才能行稳致远。改革既不能操之过急,也不能裹足不前,既是一门艺术,也是一场考验。

  每一个春天,都是希望的开始,梦想的起点。蛇年来临,让我们用蛇行千里的无畏和坚韧,攻坚克难、挺膺担当,争做改革创新“促进派”“实干家”,用一项项精细的改革“工笔画”,绘就山东高质量发展的新图景。

作者:李子路 李振 于新悦

来源:大众新闻客户端

 

[ 责编:张悦鑫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共赴科幻之旅——探访2025中国科幻大会

  • 西藏隆重庆祝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于3月27日至31日在北京举办,以“新质生产力与全球科技合作”为年度主题。其中将举办碳达峰碳中和科技、世界绿色设计等论坛,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注入绿色动能。
2025-03-28 03:30
日前,我国自主研制的最大直径盾构机“沧渊号”成功下线,将承担世界最长公路水下盾构隧道——海太长江隧道工程左线掘进任务。大海古称“沧渊”,海太长江隧道横跨长江入海口,全长39.07公里,其中过江隧道长11.185公里,最大埋深超75米,计划于2028年建成。“沧渊号”开挖直径达16.66米,整机总长176米,总重量超5650吨,再创国产超大直径盾构机新纪录。
2025-03-28 04:00
3月27日,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高能同步辐射光源HEPS正式宣布启动带光联调,这标志着HEPS装置建设进入冲刺阶段。HEPS是设计亮度世界最高的第四代同步辐射光源,也是我国第一台高能量同步辐射光源。截至2025年1月,经过多轮束流调试,HEPS储存环束流强度达到40毫安以上,发射度降低到93皮米弧度。
2025-03-28 04:00
3月27日,以“新质生产力与全球科技合作”为主题的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在北京中关村国际创新中心拉开帷幕。来自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上千名嘉宾齐聚一堂,共议前沿科技趋势、共享创新思想、共谋发展机遇。
2025-03-28 03:30
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会同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50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和9项标准修改单。截至目前,我国已累计发布食品安全国家标准1660项,包含2万多项指标,涵盖全部340余种食品类别。
2025-03-28 04:00
记者日前获悉,自去年10月全球洲际间断分布的5种崖柏属植物全部落户重庆市开州区崖柏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以来,科研团队已成功繁育崖柏实生苗30万株,崖柏扦插苗20万株,
2025-03-27 04:00
职业技能培训对劳动者提技增收、缓解就业矛盾意义重大。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职业技能培训工作,2024年印发《关于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意见》,要求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
2025-03-27 05:10
长期以来,天气预报主要依赖于传统的数值天气预报模型。随着AI技术的突破,气象领域开始应用AI技术提高天气预报以及气候预测水平。2023年,《科学》杂志将“AI辅助天气预报的发展”评为世界科学十大进展,同年我国主导的AI大模型在精细化天气预报中的应用,更被评为中国科学十大进展之首。这些里程碑既展现了大气科学与AI融合的潜力,也为应对极端天气和防灾减灾创造了新机遇。
2025-03-27 05:10
当前,人工智能技术快速迭代并被应用到各行各业,从根本上改变着人类的生产生活。人工智能的发展越快,公众的期待与担忧越是急剧上升。如何平衡推进人工智能应用与治理,如何缩小科技发展带来的数字鸿沟,成为今年论坛上嘉宾热议的焦点之一。
2025-03-27 05:10
近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联合发布《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办法》聚焦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关键点,通过标识提醒用户辨别虚假信息,明确相关服务主体的标识责任义务,规范内容制作、传播各环节标识行为,将于2025年9月1日起施行。如何让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亮明身份”,不再“真假难辨”?如何破解人工智能安全治理难题?记者就此进行了采访。
2025-03-27 05:10
当前,人口老龄化问题正在全球范围内加速蔓延,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必须面对的共同挑战。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预计2050年全球60岁以上人口数量将达21亿,其中包括4.26亿80岁以上的老年人。在养老领域,养老机器人不仅可以减轻社会和家庭照料老年人的负担,还可支持老年人享受高质量的居家生活,因此智能养老机器人正逐渐成为世界各国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的重要技术手段。
2025-03-27 05:10
目前,中国电信积极探索中央企业和国家科研院所的深度合作范式,打通基础研究和成果转化通道,推动量子技术产业化发展。
2025-03-26 10:28
至此,中国空间站舱外航天服已经圆满保障空间站任务以来的19次出舱活动,使用年限次数超出“3年15次”的寿命设计指标。
2025-03-26 10:27
中国人工智能大模型加速“出海”“出圈”,让更多澳大利亚华商和杨东东一样,开始将目光瞄准中国人工智能领域,积极寻找投资机会。
2025-03-26 10:27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文旅需求正从“看山看水看风景”向“品文品魂品生活”转变。比如,逛博物馆,青铜器的精美纹饰固然能够吸引人的兴趣,但观众更希望了解青铜器纹饰背后的礼制密码;去故宫旅游,飞檐斗拱彰显的传统建筑之美固然让人欣喜,但榫卯结构背后的“天人合一”哲学更引人深思。山水器物背后的文化密码,具有一定的隐匿性,不易被直接观察和理解,而数智技术为游客了解这些文化密码提供了一把钥匙。
2025-03-26 04:45
记者从25日召开的中央企业“人工智能+”媒体通气会上获悉,近年来,国务院国资委持续深化中央企业“人工智能+”专项行动,着力提升中央企业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竞争力。截至目前,中央企业在工业制造、能源电力、智能网联汽车等重点行业布局应用人工智能,科研、生产、客服等方面降本增效明显。
2025-03-26 04:45
25日,人类细胞谱系大科学研究设施(以下简称“细胞谱系设施”)在广东广州国际生物岛正式启动建设。这一设施是国家“十四五”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2025-03-26 03:45
1956年,27岁的林皋带领年轻教师和同学们从零开始,通过自行设计制作的激振和测振仪器设备,在我国率先开展大坝抗震试验。
2025-03-25 09:10
2024年财政收入恢复性增长,比上年增长1.3%。在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建设方面,《报告》指出,推动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2025-03-25 09:09
在应用数学中心,来自东南大学通信、网络安全、电子、医学、制药等约10个学科的科研团队经常汇聚一堂,寻找交叉融合的合作点。
2025-03-25 09:0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