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10月17日下午,广交会琶洲展馆内,一场以“成都都市圈企业协同出海”为主题的沙龙,正悄然成为境外采购商争相奔赴的“信息金矿”。不大的会议室里座无虚席,热情与期待交织。台上,企业代表轮番推介,自信从容;台下,采购商凝神聆听,不时提笔记录,迅速锁定心仪的合作目标。
这场由成都市商务局联合德阳、眉山、资阳市商务局共同举办的沙龙,集中发布了都市圈优质产品、服务体系与产业机会清单,30余家重点企业开展深度洽谈。有限的空间,因高效精准的匹配,跃升为“成都机遇”对接全球市场的重要节点,更成为都市圈产业协同出海的生动缩影。
满载而归
蓉企借船出海,开拓市场新机
对企业而言,这场沙龙是走出去的跳板,更是链接全球的窗口。
“我们首次参加广交会,就赶上了这场沙龙,希望能借此拓展出口业务,打开新产品市场。”成都安可信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外贸经理麦波丽说道。这家专注于气体安全防护的企业,带来了工商业及民用气体探测器、气体控制器等多款产品。麦波丽期待,通过沙龙帮助企业精准对接更多工业、石油等领域的B端采购商。“虽然是我们第一次参会,但广交会三天的洽谈情况超出预期,哈萨克斯坦、俄罗斯、巴西等国的客商都表现出浓厚兴趣,已有客户确认将安排样品测试。”
寻找更广阔的合作空间,是企业来到广交会最直接的动力。
专注于投影仪研发的成都市和天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带来了不少新研发设计的产品。公司外贸总监王珍告诉记者,“我们希望让更多采购商了解并认可我们的产品。目前对接效果远超预期,在南非、俄罗斯等市场的拓展取得积极进展。”
从“产品出海”到“机遇共享”,沙龙的功能不断迭代升级。
会上发布的“蓉品出海”机会清单与成都都市圈企业产品机会清单,为海外客商提供了清晰的合作导航,更推动了成都都市圈企业和产品“出海”从单向推销转向“双向奔赴”。“沙龙不仅搭建了面对面交流的平台,推动供需精准对接,也帮助企业把准国际市场脉搏。”成都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说。
透过数据看趋势。根据统计,这届广交会,成都都市圈有314家企业参展,企业数较上届增长11.3%, 充分反映了成都都市圈企业协同出海的强烈意愿。而聚焦成都市交易团,展位申请企业数更是较上届增长39.8%,参展企业数增长17.2%。
随着“同城化”进程的深入推进,成德眉资产业协同和市场联系愈发紧密。成都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称,这样的联动正是为将分散优势整合为集群竞争力,推动都市圈企业协同出海。“我们还将携手德阳、眉山、资阳,持续推进产业协作配套、深化创新协同、优化营商环境,动态更新各类机会清单。”
精准对接
采购商目标明确,锁定成都合作
参展企业是“扬帆出海”,到场的采购商则是“有备而来”。供需双方在这片“信息金矿”中高效碰撞,合作匹配愈发精准。
“我知道成都是座旅游城市,但现在我更关注那里的商务合作机会。”孟加拉国周德里电子供应链经理阿明·穆罕默德·拉塞尔坦言。周德里电子的业务涵盖消费电子、家用电器及关键电子元器件,“期待在成都找到长期合作的可靠伙伴,并发现家居领域更多更好的新产品。”
“来之前我做足了功课。”阿明·穆罕默德·拉塞尔告诉记者,“我关注到,这里有一家专注投影仪制造的企业,很期待能和他们有更深入的沟通交流。”
EGLO巴基斯坦照明经理梅布布·加赞法尔一样准备充分,“我和同事已经看过一些成都企业的展位,他们产品品质让人印象深刻。”为提升产品竞争力,他重点关注智能照明控制系统、高性能电子元器件等领域的优质企业。
从“知道成都”到“选择成都”,采购商关注点的转变,印证了成都制造吸引力升级。孟加拉国朗讯色彩特效有限公司的马蒙·阿卜杜拉·阿尔对成都合作充满期待,“成都在家居电子领域拥有不少实力企业,产品品质出色,和我们采购需求高度契合。希望能在这里找到合作伙伴,进一步完善供应链。”
“希望能深入了解成都都市圈营商环境,接触更多优质工厂。”马蒙·阿卜杜拉·阿尔说。
一场沙龙,折射出一种趋势。“我们特意在广交会场馆搭建对接平台,邀请成德眉资企业与境外采购商面对面交流。一方面,为更好地推广成都都市圈特色优质产品;另一方面,也希望倾听采购商的真实需求,让供需对接更精准、合作共赢更高效。”成都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说。
沙龙虽已结束,会场内的交流热度却未消散。那些匆忙的脚步、频繁交换的名片,不仅是“蓉品”走向世界的又一张请柬,更是成都都市圈以协同之姿、开放之态,开拓全球市场的最新注脚。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 记者 孟浩 图片由活动方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