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中新网四川新闻9月24日电在海拔3500米的川西色达,牧民扎西通过手机实时查看牦牛群动态;壤塘县卫生院医生借助远程会诊系统商讨诊疗方案;盐源民族中学彝族少年通过4K直播,与百里外的彝文书法家研习技艺……这些数字生活场景的背后,是中国电信四川公司以科技创新书写的县域振兴答卷。
牦牛带上电信定制耳标,精准监测定位,防止走丢。中国电信四川公司供图
作为国资国企托底性帮扶的重要力量,中国电信四川公司深入贯彻四川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以“信息化赋能”为思路,构建“科技筑基、民生提质、产业造血”三位一体帮扶体系。近三年累计投入超千万元,在盐源、壤塘、色达三县推动5G、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与传统产业融合,形成覆盖教育、医疗、产业的数字解决方案,探索出电信特色科技赋能路径。
牦牛产业是甘孜州支柱产业与传统优势产业。每年初春,色达县牧民需清点牛群准备转场,传统转场依赖经验,常面临草料匮乏、天气变化、野生动物侵扰等问题,可能造成经济损失。针对这一困境,中国电信打造“云端牧场”,通过数字监控与电子耳标结合,实现牛群“养、管、销、种”全流程数字化管理。目前,23万头牦牛已实现“云放牧云管理”,推动传统牧业向现代化、集约化转型。
帮扶中,中国电信响应国家及省卫健委政策,结合壤塘县战略,助力其推进“1+3+N”县域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壤塘县作为阿坝州的重要县份,长期存在医疗资源分散、服务能力不均等问题。阿坝电信依托通信基础设施与高速数据传输能力,以县医院信息集成平台为底座,实现与藏医院、妇幼保健院系统无缝对接,整合资源并延伸至三个医疗次中心及乡镇卫生院,构建覆盖全县的医疗信息网络。
“上午乡卫生院检查,下午县医院专家给方案。”上寨乡牧民的经历,体现智慧医共体的改变。系统投用后,壤塘县医疗协同性与质量提升,患者在县域内就诊可获连贯服务,避免重复检查诊断。通过区域互联互通,系统为农牧民提供疾病诊疗、康复、预防等全过程卫生健康服务。
在盐源民族中学,中国电信“非遗数字传承矩阵”优化彝文书法传承方式。过去,当地学校难邀专业老师授课;如今通过云教育平台,学生足不出校就能与各地专家、传承人实时互动,通过直播学习书法。少年们可清晰观看老师挥毫,了解笔画特点、结构规律,高清视频精准呈现示范动作。平台双向互动功能支持学生随时提问、展示习作,老师即时点评,实现跨时空“面对面”教学,让优质资源突破地域限制,推动彝族文化从“深山独奏”走向“云端共享”。
下一步,中国电信四川公司将继续履行央企责任,以科技激活欠发达县域内生动能,在巴蜀大地绘就乡村振兴画卷。(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