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9月23日,2025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新都庆丰收活动在四川省农科院新都基地启幕。围绕“庆农业丰收享美好生活”的主题,一场由科技深度赋能、院地紧密联办的丰收盛宴,生动展示了现代农业的崭新面貌和乡村振兴的勃勃生机。
活动现场,歌舞《香城丰收年》点燃丰收喜悦;情景剧《从田间到舌尖》以一粒米的旅程为线索,巧妙勾勒从育种到餐桌的现代农业全链条;诗朗诵《稻子熟了》则以深情的语言,礼赞大地的馈赠与农耕的智慧。
丰收集市现场
文艺节目所描绘的图景,源于田间地头的生动实践。“科技如何从实验室走到田间地头?”伴随着主持人抛出的问题,全场的目光聚焦到一线亲历者的身上。朱从桦博士细数团队在天星村日夜攻关,培育“一碗鲜米”的历程;种植大户李卓恒分享如何借助冷链技术实现错峰销售,“让农民收入提升30%以上”,破解“丰产不丰收”的难题;李志研究员举起一颗紫皮大蒜,详解“水稻+新都蒜”模式如何实现一地双收。
会场外,试验田上空,10余架无人机正进行飞行演示,精准悬停执行模拟喷洒作业。“我们这些飞手,很多都是返乡青年。”正在操作无人机的“新农人”刘超自豪地说,“依靠无人机,我们两个人就能轻松管理200亩农田的植保,再也不用背着药箱深一脚浅一脚地蹚水田了。”从育种突破到智能植保,科技正深刻改变着传统农业的生产方式。
据悉,四川省农科院与新都区构建的院地合作机制已稳健运行10余年。双方以共建试验基地为依托,聚焦水稻、油菜、果蔬等关键产业,系统性推动“四新五良”科技成果的转化与应用。截至目前,已有累计超千项新品种、新技术及专利在此从实验室走向田间地头,直接转化为区域农业现代化的核心驱动力。(姜姝琪 易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