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四川> 要闻 > 正文

成都世运山水间

来源:光明网2025-08-13 13:41

  鼓声震天、桨影翻飞,龙舟如箭,劈开兴隆湖碧波。“水很清澈,风景也美!”鼓手彭春挥臂击鼓,时而有水花溅上鼓面,这是成都世运会龙舟比赛的现场。没有人工砌筑的笔直水道,只有天然湖岸蜿蜒而成的赛道,运动员的呐喊与岸边观众的欢呼交织,竞技的激情就这样融进巴蜀的山水长卷。

  如果说竞技体育是人类对极限的挑战,成都世运会则展现了另一种可能,让自然成为竞技最美的舞台。

成都世运山水间

  划龙舟10人座500米半决赛在成都兴隆湖湖滨赛场举行。新华社记者 王翔 摄

  兴隆湖的“水赛道”是成都自然禀赋赋能赛事的经典之作,这片天然水域水质常年保持在Ⅱ至Ⅲ类,75.3%的水生植物覆盖率让湖岸绿意葱茏。场馆设计团队摒弃人工改造,直接利用湖岸曲线布局赛道。皮划艇破水疾行,龙舟在开阔湖面竞速,观众席借势湖滨台阶而建,抬眼就能看到运动员挥桨搏浪,远眺则见城市天际线倒映粼粼波光。

  隔湖相望的沙滩赛场更将“自然即赛场”理念推向极致,原生态沙滩经科学测算后打造成为国际标准赛场,运动员腾空扣杀时,兴隆湖的潋滟水色与连绵远山是自然背景板。“既能看清楚赛场上的攻守瞬间,又能把山水风景尽收眼底,这是人工场馆里无法复制的体验。”观众谢雨恒说。

  从湖泊转向城市绿地,赛事与地貌共生。在桂溪生态公园的掷准飞盘赛场,彩色飞盘时而掠过树梢,时而擦过草丛,旋转时带起的风里混合着青草芬芳。奥地利掷准飞盘队队员拉斐拉·纳拉特分享心得:“我喜欢这个场地,有草地、有树木、有湖泊,满眼都是绿色,很享受在这里的比赛。”在三岔湖桃花岛,索道滑水赛道两侧青山如屏,运动员脚踏滑板掠过水面,尾浪翻卷着拍向岸边。“岛屿是天然防风屏障,围合水域自成平静赛道。”设计师王百川感叹“大自然早为我们备好了场地。”

  龙泉山脉的苍翠成为东安湖赛场的流动幕布。依湖而建的场馆群被葱郁林木环绕,东安湖将多功能体育馆、小球馆温柔环抱,天然构成一幅山水画卷。观众从环湖绿道步行入场,沿途湖光山色与火热赛场仅“一次转身”之隔。而在青龙湖湿地公园腹地,射箭场馆利用平缓草地与杂木林地形,打造出兼具挑战性与观赏性的野外赛道。距离最近的居民区足有3公里,浓密林木织就天然隔音屏障,成为成都“赛事与生活互不打扰”的独特注解。选手贝塞拉·阿里萨加声称“感觉自己好像走进了一本童话故事书。”

  自然赛场并非放任自流,这些浑然天成的赛场背后,有一套“隐形”的支撑系统。在兴隆湖赛场,科技力量全方位守护赛事有序与生态平衡。湖区布设的10个监测点覆盖进水出水、浅水区、深水区及湖心,自动监测设备实时回传水质数据,水温、酸碱度等关键指标全程可控。同步开发的无人机巡查系统,以高空视角织密监督网络,实现污染源精准溯源与科学治理,为水上项目筑牢了稳定优良的水环境基底。

  东安湖的科技生态守护亦显精密。龙泉驿区水务局聚焦“水安全、水环境、水生态”核心任务,专项制定世运会水环境保障应急预案与生态流量保障方案,通过河长统筹、专家把脉的机制,联动无人机辅助巡查与水质全天候自动监控等技术,构建起全链条保障防线,让清澈湖面既成为赛事竞技的优质舞台,也始终保持着自然本真的灵秀。

  邀山水入赛、纳自然为景,这些嵌在成都山水间的赛场,既保留了自然的野趣与灵动,又因科技的精准护航而更具韧性。当世运竞技的潮水退去,青山碧水、沙岸湿地,依旧是老人散步的公园、孩童嬉戏的乐园,是成都市民推窗可见的风景。(易佳)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河北卢龙:特色农业助力乡村振兴

  • 贵州罗甸:做热“亲水”夏日品牌 促全域旅游发展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广东珠海以南海域,一座银灰色的三角形装置随波起伏。这里是我国自主研发的全球首台兆瓦级漂浮式波浪能发电装置“南鲲号”,日均发电量可达1万千瓦时,能满足约1500户家庭一天的用电需求。
2025-08-13 10:02
研究发现,在1950年至2020年间,极端高温的加剧导致热带地区陆栖鸟类的丰度下降了25%至38%。研究人员以地球生命力数据库中的全球陆栖鸟类种群数据作为研究起点,未包括水鸟和海鸟。
2025-08-13 10:01
中性原子体系因优异的扩展性、高保真度量子门、高并行性和任意的连接性,成为极具潜力的量子计算和量子模拟平台。审稿人高度评价这项研究工作,认为这一工作是原子相关量子物理领域在计算效率和实验可行性方面的一次重大飞跃。
2025-08-13 10:01
“植物如何整合复杂环境信号是深入理解植物生存智慧的关键,也是创制兼具养分高效利用与逆境抗性的未来作物新品种的理论基础。储成才团队相信,随着研究的深入,未来会有更多基于植物“生存智慧”的作物新品种出现,让农业更高效、更环保。
2025-08-13 10:01
8月12日是世界大象日。记者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亚洲象研究中心了解到,从最新一线监测数据看,我国野生亚洲象象群交流频繁、种群结构稳定、生育率稳步提升、
2025-08-13 03:45
团队需要从头开始,设计一款“更适合日本”的机器人:体形小巧,穿行灵活,语音系统换成日语,屏幕上的动画表情还能变换。擎朗智能目前在日本已经设立200多个技术支持点,确保常规故障能在2小时内响应,24小时内修复。
2025-08-12 10:06
夏季天气炎热,很多人喜欢去游泳馆游泳。“游泳可以提高心肺耐力和身体柔韧性,改善体脂率,因此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潘力军说,游泳如果不注意卫生,可能感染红眼病、中耳炎和胃肠道疾病,建议做好如下防护措施:  游泳前,注意自身的健康状况。
2025-08-12 10:03
近日,随着最后一笔数据在青藏高原上录入系统,三江源国家公园正式完成自然资源确权登记。2019年,《关于统筹推进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与《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指导意见》相继出台,“依法确权”成为基石。
2025-08-12 10:02
一般认为,宇宙中的每个星系中心都有一个超大质量黑洞,而更大的星系则拥有更大的黑洞,即超巨型黑洞。Collett表示,恒星运动学被视为黑洞质量测量的“金标准”,引力透镜效应则可以帮助团队“探测到更遥远的宇宙”。
2025-08-12 10:01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杨维慎、彭媛团队开发了一种便捷的触发式界面反应策略,实现了二维金属-有机框架膜(MOF膜)的快速制备及高效气体分离。该研究为面向应用的MOF纳米片和超薄二维MOF膜的定制化制备提供了新思路,可满足不同应用场景下的高性能分离需求。
2025-08-12 10:00
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科研人员最近在引力波天文学领域取得了突破性发现:双黑洞并合事件可能发生在第三个致密天体的“眼皮子底下”。
2025-08-11 09:56
日前从安徽省林业局获悉,安徽扬子鳄野外种群数量创历史新高。监测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7月20日,扬子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扬子鳄产卵超3800枚,扬子鳄野外种群数量超1920条。
2025-08-11 09:53
近年来,我们团队聚焦海洋多场环境耦合机制、多体结构相互作用、多尺度耦合效应等难题,开展深度产学研用合作,研发多款海工装备。
2025-08-11 09:45
在医学和生物技术领域,实现蛋白质定向进化,使其具有新功能或改进功能至关重要。为此,美国斯克利普斯研究所的科学家开发了一个可以加速蛋白质进化的合成生物学平台T7-ORACLE。
2025-08-11 09:43
近日,科学信息分析公司爱思唯尔与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发布《传承与创新:解码中医药科学发展轨迹》报告。
2025-08-11 09:41
实验室是科技创新的重要摇篮,但里边有不少危险而又昂贵的设备,可能对科研工作者人身和财产安全造成威胁。如何织密安全防护网?
2025-08-08 10:25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俞书宏院士团队成功开发出一种可闭环生物回收的纤维素基介电薄膜,能够提高电子器件的循环利用率,从而减少电子废弃物。
2025-08-08 10:16
日前,济南量子技术研究院团队与深圳国际量子研究院团队合作,在可见光集成光学领域取得重要进展:成功研制出一套新型可见光矢量光谱分析仪。
2025-08-08 10:12
中国林科院林业所林木细胞遗传研究组近日提出了研究裸子植物生长停滞可塑性的独特模型。这一成果填补了人们对裸子植物发育可塑性认识的空白。
2025-08-08 10:11
8月6日,揽月月面着陆器着陆起飞综合验证试验在位于河北省怀来县的地外天体着陆试验场圆满完成,此次试验是我国首次进行载人航天器地外天体着陆起飞试验。
2025-08-08 10:0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