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7月17日,成都召开城乡人居环境“净优亮美”专项行动新闻发布会,通报上半年专项行动实施情况,发布下半年任务清单。
修补坑洼村道1900余处、新增停车泊位5万余个、11个特色街区植入特色文化元素……今年以来,成都市从群众身边的小事入手,以城乡人居环境“净环境、优秩序、亮空间、美风貌”专项行动为抓手,推动城乡环境“微更新”。
在武侯区华西坝片区,退休居民自发组建“协同人”队伍,参与街巷环境维护;双流区创新推出“双流好市”,将流动摊贩从“打游击”变为规范经营,城市秩序类投诉量下降近70%;成都市公园城市局利用桥下空间、屋顶等“边角料”区域,打造848处兼具景观与功能的“金角银边”点位。这些看似微小的改变,正悄然提升着城市的生活品质。
据成都市城管委主任李伟介绍,专项行动依托12345热线、网络理政平台梳理出噪音油烟、环境卫生、物业服务等十大类民生问题,分类施策推进整治。中心城区重点提升街区风貌,新建12个口袋公园,优化355处街巷街角;县市新城整治城郊结合部环境,修复城市道路病害2万余处;农村区域则聚焦道路、河道等薄弱环节,实现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98.3%。
城乡人居环境改善提升是一项民心工程,在治理过程中,成都注重激发群众参与热情。青羊区黄田坝片区建立“一企一策”服务机制,双流区推行“街长轮值管家制”,成都市农业农村局通过“积分制”激励村民参与环境整治。这种多元共治的模式,让环境改善从政府主导转向全民参与。
“改善人居环境需要绵绵用力、久久为功。”成都市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净优亮美”专项行动是支持成都高质量发展的务实举措,7月将全面启动第二批35项整治任务,包括改造2082个农村垃圾收集点、治理65个共享单车拥堵点位等,通过持续不断的“微更新”,让街巷更整洁、出行更顺畅、夜晚更明亮、生活更美好。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周洪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