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一张音乐节票根,串起古蜀金沙的文明密码与宽窄巷子的袅袅茶香。2025成都草莓音乐节吸引2.3万名乐迷激情狂欢,其中50%的外地乐迷凭借“演出前后2天可凭门票免费游玩成都多个景点”的优惠政策,在音乐节后继续留在成都逛景点、品美食。这种创新的“票根联动”模式,正在重塑成都文旅消费新格局。
在青羊区少城宽窄剧场,沉浸式旅游剧目《遇见天府》自今年2月首演以来,已成为演艺与旅游深度融合的典范之作。作品巧妙地将成都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剧情,带领观众穿越三千年蜀都岁月。来自大连的游客在观剧后感慨:“仿佛亲身经历了成都茶馆文化的千年传承,明天一定要去人民公园体验茶香。”
白天逛四川博物院、青羊宫、杜甫草堂,晚上看音乐节演出,让游客的行程既充实又惊喜。这正是青羊区“跟着演出去旅行”新模式的生动写照。
文殊坊大型沉浸式文旅剧《花重锦官城》演出现场(图源:成都市青羊区委宣传部)
作为首批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四川省首批天府旅游名县、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青羊区依托丰富的在地文化资源,构建起独特的“一芯三链”产业体系。在17.33平方公里的少城国际文创谷内,以演艺演出为核心,文博旅游、影视音乐、创意设计三链协同发展。这里不仅汇聚了杜甫草堂、金沙遗址、宽窄巷子等文化地标,还分布着12个各具特色的文创园区,《苏东坡》《花重锦官城》《激流·家》等10余部原创剧目在此轮番上演,形成了剧场矩阵与音乐现场相结合的演艺生态。
通过演艺活动聚集人气,再以“票根联动”将人气导流至景区、酒店、商业街区等消费场景,青羊区打造了一条完整的文旅消费价值链。据统计,这一创新举措让游客平均在成都多停留1.5天,带动周边餐饮、住宿、购物等消费显著增长。在今年“五一”假期期间,青羊区接待游客278.47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5亿元,充分展现“演艺+”文旅融合模式的蓬勃生机与巨大潜力。
为推动演艺产业高质量发展,青羊区构建了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政策支持体系。文旅企业最高可获500万元项目补贴,演艺场馆年度演出超150场可获票房5%补贴(最高30万元),演出企业年度票房超千万元可获收入1%奖励(最高200万元)。2024年已有40余家企业获得政策支持,真金白银为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能。目前,青羊区已吸纳四川人艺等25个头部演艺院团入驻,2024年各类演出3000余场,票房收入约2亿元。随着金沙演艺综合体即将投用、峨影1958电影公园开工在即,少城国际文创谷的发展步伐不断加快。截至目前,文创谷已集聚各类文化企业5900余家,根据规划,到2029年,这里将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百亿级文创园区,形成更加成熟的“演艺+”复合生态体系。
在青羊区,每一场精彩的演出都成为游客认识这座城市的文化窗口,演艺正成为新时代文旅融合的最佳媒介。(易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