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清晨,城市尚未苏醒,成都高新综合保税区的卡口已灯火通明。满载货物的重型卡车鱼贯而入,“嘀嗒”一声轻响,电子关锁蓝光闪烁,车牌、箱号、重量等信息瞬间被“数智综保”系统精准捕获,抬杆放行全程仅需30秒。“以前高峰期排队动辄一两小时,现在‘刷脸’就走,‘秒过’成了新常态!”司机师傅感慨。
记者今日获悉,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1—5月,成都高新综合保税区实现进出口总额2180亿元(含双流园区),同比增长14.9%,占全省外贸进出口总额的50.6%。
走进“同企跨片”的作业现场,满载货物的货车正凭借智能电子锁自由穿梭于区内不同区域,卫星定位轨迹在后台清晰可循。这项全国首创的模式,让企业跨片成本归零,通关时间压缩90%,货物调拨从此告别“翻山越岭”。
同时,成都高新综保区还结合关务系统规范“一票多车”具体流程,解决了一个报关单对应多个通关车辆单的车辆进出区需要编为车队、统一等候和进出卡口的问题。
此外,成都高新综保区的“数智综保”系统,通过强大的信息采集能力和自动计算能力,实现了对企业报关信息的实时掌握和精准分析。
成都高新综保区内的“集中查检”场站,则是终结“货等人”困局的关键性场景,海关关员集约化处理着来自不同区域企业的待验货箱,“7x24小时”预约机制确保“随到随检随放”。这项全省首创的举措,已惠及综保区内外300余家企业。
“通关从5天缩至1天内,验放时效普遍提升80%以上,物流成本直降三成。”西门子关务负责人表示。
在新昊运保税仓库,保税料件在WMS系统指令下,仅用15分钟便完成状态切换、直达非保税区。“海关把政策变成了‘真金白银’!”企业负责人的赞叹,道出“区内直转”模式直击痛点的价值:货物告别“出区再进”的折腾,数据跑路彻底替代了货物跑腿。
此外,针对重大项目设备运行调试需求,成都高新综保区还创新引入寄售维修型保税仓新业态,创新“分送集报货物自主备案”“前置分送集报货物集中检验”等措施,实现保税货物7×24小时即到、即备、即走,有力保障了重大项目建设。
“成都高新综合保税区聚焦‘一芯一屏’,兼顾智能终端等应用领域,坚持通过深化改革、制度创新和数智综保建设,不断提升通关便利,促进企业降本增效和产业升级。”成都高新综合保税区相关负责人介绍,区内企业可以在保税状态下开展加工制造、研发、检测维修、物流配送、仓储、中转、商品展示等多项业务,积极促进区内企业加速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 记者 吴怡霏 供图 受访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