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五月骄阳似火,正值杂交水稻制种父母本移栽的关键农时。近日,四川绵阳广袤田野里,西南科技大学联合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的专家团队带领当地制种大户开展了一场“杂交水稻制种高素质农民培训”活动,对杂交水稻母本机插秧技术进行了现场教学。
“秧盘下田前要晾干2-3天,插秧深度要控制在2厘米左右。”在场专家一边示范操作,一边向围观的农户详细讲解技术要点。农机手们将嫩绿的秧苗搬上插秧机,操作插秧机在田间来回穿梭,不一会儿,一片片新绿便在田野里蔓延开来。
据了解,传统人工插秧每人每天仅能完成1亩左右,机械插秧制种每天可栽插30亩左右,效率提升近30倍。更重要的是,机械插秧制种能够精准调控基本苗数、插秧深度、株行距等关键指标,确保秧苗立苗稳、扎根深,为后期高产稳产奠定基础。作为水稻生产机械化的关键环节,机械插秧制种也是解决广大农村因劳动力不足和农业效益低下,导致耕地抛荒的有效手段。
“机械化作业真是太巴适了。”黎雅镇制种大户陈晓明算了一笔账,采用机械插秧制种,每亩可节约成本200-300元。今年,他将制种田扩种到800亩,预计可节省成本16万元以上。
绵阳是全国五个种业大市之一,杂交水稻制种面积和产量位居四川省第一。在推进杂交水稻制种产业发展进程中,绵阳市实行“人才支撑+科技创新”双轮驱动,大力推广农业机械化生产,不断提升杂交水稻制种全程机械化生产水平,用机械化引领产业发展跑出“加速度”,助力绵阳“种业强市”,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罗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