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为基层壮马赋能,效果是实打实的。”四川成都高新区芳草街街道盛泰社区党委书记赵建清说,以往人员欠缺、经费不足、低效劳动的现象少了,社区工作者解决问题、服务群众的能力本领得到明显提升,干劲更足了。
今年以来,成都高新区持续聚焦“六个强化”赋能要求,精准发力为小“马”赋能,激发基层工作者干事创业的热情,为社区治理开足“马力”。
多举措为“马”赋能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这是不少基层工作者的共同感触。“小马”拉不动“大车”,根源在于“人少”“体弱”。
为此,今年以来,成都高新区不仅给社区增加了人手、给足了经费,还分层分级对社区工作者、网格员、微网格员等进行主题培训,不仅让服务更精细化了,也提高了基层工作者解决问题、服务群众的能力。
除了给人,还要扩充基层工作者的知识面,提升专业能力。“社区工作是复合型的,工作人员只有了解各方面的知识技能,成为了行家里手,才能更好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赵建清看来,时代在进步,居民的诉求也在变,社区工作者亟须增能。
今年,盛泰社区邀请相关职能部门、高校导师和行业专家对社区工作人员、网格员、微网格员,围绕高空抛物、文明养犬、消防安全、应急救护等主题进行赋能培训。通过分类精准培训,提升了工作人员的职业素养和为居民群众解决急难愁盼问题的能力。
针对社区书记层面,成都高新区孵化社区书记双月谈、社区书记工作室“共创营”等活动。其中,社区书记工作室“共创营”不定期组织社区党组织书记外出实地参访培训,启发思路,增强本领。一系列赋能培训,也让广大社区工作者了解,社区工作不只是家长里短的琐事,更是涵盖方方面面的系统工程,需要不断学习、提高本领。
目前,成都高新区新补充社区工作者150名、党建指导员29名,有力解决基层人手紧张问题。开展微网实格各级周周讲活动677场,组织44227人参与社区安全课堂培训,发放培训合格证书25608份。
小“马”带动万“马”奔腾
临近中午,成都高新区石羊街道锦城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二楼的会议室里,一群人正讨论得热火朝天。“现在能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坐下来和大家一起共商社区事务,多亏了街道协调职能科室下沉到基层,为我们进行业务知识赋能,让我们抽身回归到联系服务群众的主责主业中来,激发基层治理的活力和潜力,带动基层治理效能的整体提升。”成都高新区石羊街道锦城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赵海艳说。
怎样进行业务知识赋能?“社区‘点菜’,街道‘配菜’。”赵海艳以爱邻议事活动为例说道,过去他们进小区开坝坝会,因相关专业知识不足,只能做问题的搜集、报送、回复等跑腿工作,一来二去,很多事情不能得到及时解决。现在,在开坝坝会前,石羊街道会提前做进网入格需求征集,根据社区上报的需求协调对口科室一起进小区,现场为居民解疑答惑。
锦城社区下辖的中海国际中心是超甲级写字楼,入驻企业近700家,“大咖说”则是街道为锦城社区赋能的一个项目。“在面临企业裁员时,员工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企业享受哪些税惠政策?”针对辖区企业和员工需求,石羊街道协调法院、劳动和税务等部门以及律师等各个领域的大咖和专家走进楼宇,就企业、员工关注关心的问题,进行逐一讲解和答复。
“专业力量下沉到一线,将大量问题化解在基层,利于推进了社会的和谐稳定。”赵海艳表示,锦城社区将依托基层赋能,调动更多的居民参与到社区治理中来,实现大家的事情大家议、大家的事情大家办,让小“马”拉大车变万“马”奔腾。
截至目前,成都高新区备案社区社会组织2155家,成立社区社会组织联合会2家,承接开展民生微项目约110个,开展各类社区活动1470余场,惠及居民超15万人次。成都高新区慈善会联合会员发起帮困、助学、扶老、救灾等公益项目11类,累计募集和使用慈善资源合计超7000万元。(文/袁晴 任欣怡 图片由盛泰社区、锦城社区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