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推广种植超2亿亩,这里的水稻有“个性”!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四川> 要闻 > 正文

推广种植超2亿亩,这里的水稻有“个性”!

来源:成都日报2024-07-19 12:08

  近日,广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会计学院思·享服务团,深入百色市凌云县下甲镇峰洋村开展了以“乡村‘彩绘’助力振兴,千万工程‘文创’示范”为主题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走进长江上游优质粮油中试熟化基地,高标准农田里满目皆绿,一行行秧苗整齐有序地挺立在田中,连线成片,长势喜人。不过记者也注意到,基地里的水稻长势各不相同:植株有高有低,叶有粗有细,根茎有壮有弱……

  “这里长着800多个水稻新品种,每个品种都有自己的‘个性’。”负责精心“照顾”它们的杨福明是基地的负责人。他告诉记者,“中试熟化”是科研成果转化落地前的试验,也是产品能否大规模量产前的“临门一脚”,成都天府粮仓产业园率先将“中试熟化”理念引入到农业科研中,在全省率先探索建立“校企地”合作共建的优质粮油中试熟化基地,基地累计筛选出62个高产优质粮油新品种,在全省推广2亿亩以上。

  为什么建?

  解决新品种“转化难”“推广难”“选种难”问题

  “这800多个品种,来自不同的科研院所、种子公司,由我们基地的职业经理人,按试验示范展示的不同技术要求开展生产环节全流程规范化管理。”走在中试熟化基地的田埂上,杨福明一边查看苗情长势,一边介绍,“科研院所和种子公司将新品种种在我们基地,就是想通过大规模推广前的较小规模试验,筛选成熟的粮油新品种、新技术大面积转化应用。”

  长江上游优质粮油中试熟化基地缘何建在崇州?杨福明解释说,位于长江上游区域的崇州,温度、湿度、土壤等各类作物生产的数据指标都处于中等水平,具有代表性。

  谈到成都天府粮仓产业园建中试熟化基地的初衷,杨福明表示,粮油品种从试验田走到田间地头,离不开市场推广平台。以往,科研机构负责选育新品种,可他们不擅长市场推广;为了推广种植,种子公司也要“各显神通”;而面对琳琅满目的种子,农民选择上也犯难。为解决科研机构的品种和技术“转化难”、种子公司“推广难”、种植户“选种难”等问题,长江上游优质粮油中试熟化基地应运而生。

  “试”什么?

  不仅有新品种,还有新技术

  “中试熟化基地共1000多亩,今年,根据科研院所、种子企业的试验和展示需求,中试熟化基地除科研新品种试验区外,还划分了优选品种展示、粮仓高产创建区。”站在田埂边,杨福明突然伸手拔出一根水稻杆,一层一层剥开,露出了绒毛状的穗子,“水稻8期是成熟期,看着幼穗的性状应该才3-4期。”随后,他将信息记录在随身携带的本子上。

  “中试”还有哪些指标?杨福明给记者展示了中试熟化基地的资料册,厚厚的几叠表格上,何时插秧、何时破口、何时进行了哪种植保……一条条详细记载的信息,保障了每年数百个中试熟化品种在这里茁壮成长。

  “崇州的基地管理非常好,充分发挥了品种的潜力。”不久前,四川省水稻栽培专家、四川农业大学教授马均来到天府粮仓产业园,查看水稻插秧情况。

  不止四川农业大学,近年来,万建民、胡培松、钱前等8名院士领衔的研发团队,中国农科院、中国水稻所、南京农业大学、西南大学等15家科研院所,中种集团、荃银高科等30余家种子公司合作,在中试熟化基地开展水稻小麦油菜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展示。目前,产业园中试熟化水稻、小麦品种占全省主推品种80%以上、成都市主推品种100%。

  成效如何?

  62个新品种在川推广2亿亩以上

  “平均亩产达831.91公斤!去年测产出来的绿色高效超级稻品种‘川康优6308’就出自我们这个基地!”谈到基地的中试熟化成效,杨福明首推的“川康优6308”是四川农业大学研制培育的米质和产量“双突破”的水稻品种,有效穗多、结实饱满,曾获四川省“稻香杯”优质米一等奖。通过中试熟化后,今年,“川康优6308”在省内推广种植面积达40多万亩。

  “在崇州这个基地,我们的中试熟化很成功,”四川省水稻育种专家、四川农业大学教授王玉平告诉记者,对科研院所来说,崇州的中试熟化基地打通了实验室“小试”到“大面积”转化应用之间的关键环节。今年,川农大在基地进行中试熟化的共有60多个新品种。

  “基地常年试验示范水稻小麦油菜新品种1000个以上,截至目前,基地累计筛选出62个高产优质粮油新品种,在全省推广2亿亩以上。”说起中试熟化基地的成绩,杨福明如数家珍:这些年来,共有近百个粮油新品种通过国家以及省级审定。业内有名的水稻良种“川优6203”“川康优丝苗”“川康优6307”“川康优6308”“宜香优2115”“F优498”等都出自崇州基地。

  其中,四川绿丹种业在基地筛选的“宜香优2115”水稻品种自2016年以来销量一直稳居全国前十、四川第一,占全省水稻种植面积8.2%。种植主体收益方面,通过种植基地选育的国标二级、部颁一级等优质粮油品种,受到市场青睐。如,基地选育的“野香优莉丝”销售价格1.65元/斤,高于普通水稻价格26%,亩均增收200元以上。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

  策划 高筱娟 严斌 单正华 张渝

  程琪霖 记者 粟新林

  图片/视频 粟新林

[ 责编:孙琦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习近平会见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

  • 习近平会见英国首相斯塔默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近年来,北京市延庆区大力发展低空经济,2023年相关产业产值达23.3亿元。天气渐冷,北京八达岭长城脚下,中关村延庆园内的低空经济产业园依旧热火朝天,一派繁忙景象。
2024-11-19 09:50
据最新一期《自然·化学》杂志报道,美国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团队在最新研究中给出了一个涉及两种简单分子间反应的精妙解释。
2024-11-19 09:47
利用样地观测数据、空间分析和树线模型模拟,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研究员梁尔源等人系统分析了尼泊尔珠峰国家公园和安纳普纳保护区混交林树线,揭示了糙皮桦和喜马拉雅冷杉的种群更新动态和树线位置变化。
2024-11-19 09:46
机器人服务员、咖啡师、宠物……各种机器人让人目不暇接。自动载人飞行器,无人机、无人车、无人船……智能驾驶技术遍布“海陆空”。11月14日至16日,第二十六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在广东深圳举行。
2024-11-19 04:55
近日,记者从湖北省神农架林区林业管理局野保科开展的陆生野生脊椎类动物普查中获悉,神农架现有陆生野生脊椎类动物710种,比原来的493种增加217种。
2024-11-19 05:00
北京时间11月15日23时13分,天舟八号货运飞船在文昌航天发射场由长征七号遥九运载火箭成功发射。自中国空间站建造以来,空间应用系统已在轨开展了百余项科学实验和应用试验,阶段性研究成果持续产出。
2024-11-18 10:27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王晓群研究员课题组、广东省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张旭院士课题组和北京师范大学吴倩教授课题组合作,深入解析了人类背根神经节(DRG)发育过程中调控多种感觉神经元分化的多层级信号通路,并成功构建了人类DRG类器官(hDRGOs)模型。通过比较人类和小鼠的感觉神经元发育,研究人员发现两者在发育进程、基因表达谱和细胞亚型上存在差异。
2024-11-18 10:24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发展通用航空和低空经济。航空航天民航高校应发挥特色优势,形成“航空+”的多元化低空经济专业型人才培养模式,促进低空经济科技链、人才链、产业链的有机衔接。
2024-11-18 10:21
中北大学极端环境特种传感与测试创新研究团队成员正在围绕近期发射任务进行产品研发。日前,第28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评选揭晓,中北大学极端环境特种传感与测试创新研究团队获“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集体”荣誉称号。
2024-11-18 10:16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天舟七号货运飞船已于11月17日21时25分受控再入大气层。 天舟七号货运飞船于2024年1月17日在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入轨,装载了航天员在轨驻留消耗品、推进剂、应用实(试)验装置等物资。
2024-11-18 10:14
一声战机轰鸣划破长空,一柄银色利剑直冲天际。此次歼-35A敢于摘掉面纱公之于众,不是因为它不再神秘,而是因为它拥有基于实力、能力、国力上的强军自信与大国自信。
2024-11-15 09:20
我国科学家目前已完成八条全球主要海沟深渊的载人深潜科考,创造多项世界载人深潜作业和科考新纪录,在深渊深海地质、生命与环境科学领域取得了一系列原创性重大发现和科考成果。
2024-11-15 09:16
我们必须坚持科技创新的战略先导地位,开辟新领域新赛道,在全球科技竞争中抢占先机,在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发展中赢得主动权。
2024-11-15 09:12
该项技术由华中科技大学国家脉冲强磁场科学中心与东方电气集团东方电机有限公司、东莞磁脉电气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完成。
2024-11-15 09:12
120公斤推力级涡喷发动机KP12可配装多用途无人机开展灾情监测、空中消防、物资投送、通讯中继等。
2024-11-15 09:11
可满足海洋、减灾、气象等多个行业的业务需求。
2024-11-15 03:20
日前,《细胞》杂志在线发表了华中农业大学教授严建兵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揭示玉米籽粒脱水的分子机制,为快脱水宜机收玉米品种的培育奠定重要基础,我国宜机收玉米品种培育有望进一步“提速”。
2024-11-15 03:20
日前,北京理工大学张军院士团队首创片上光谱复用感知架构,自主研制了国际首款百通道百万像素高光谱实时成像器件,其光能利用率创造了世界纪录。相关成果日前在《自然》期刊发表。
2024-11-14 04:55
中国石化在天津南港正式投用国内首座冷热能互换站,年处理能力超260万吨。
2024-11-14 05:05
13日,全球首个吉瓦级海上光伏——国家能源集团国华投资山东垦利100万千瓦海上光伏项目首批光伏发电单元成功并网,成为全球率先成功并网的最大海上光伏项目。
2024-11-14 05:0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