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成都历史名人传承创新活动第三场讲座丨吴华章:观西蜀子云,学问思辨行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四川> 要闻 > 正文

成都历史名人传承创新活动第三场讲座丨吴华章:观西蜀子云,学问思辨行

来源:光明网2023-11-27 10:12

  11月24日,成都历史名人传承创新系列活动第三场讲座《扬雄与成都》在四川成都郫都区友爱子云学校瞻思馆举行,本场讲座由成都市郫都区人大常委会文史委主任吴华章担任主讲老师。

IMG_256

  郫都区友爱子云学校所在的友爱镇,正是“西道孔子”扬雄的故里。吴华章将扬雄的一生分为少中老三个阶段,从幼时好学的扬雄开始讲起,与子云娃娓娓道来了扬雄的一生。

  “扬雄自幼好学,早年拜入学者林闾翁孺门下学习了3年,在语言文学上有一些收获。3年后,15岁的扬雄拜入蜀中大儒严君平门下,这一学就是6年。严君平为其系统教授了《周易》《老子》等典籍和自己的哲学思想。”吴华章介绍。

  纵览扬雄一生,好学深思,著述丰富。扬雄著作的《太玄》《法言》等书籍奠定了他在中国哲学史和儒学发展史上的崇高地位;《甘泉赋》《羽猎赋》《长扬赋》《河东赋》《蜀都赋》等使其与司马相如齐名而并称“扬马”,被《中国文学史》称为“西汉末年最著名的辞赋家”;《方言》和《训纂》使其被后世称为“世界上研究方言第一人”。另外,他还在天文学、数学、历史、音乐等方面有重大贡献,被当代学者称为“百科全书式的奇才”。

  “同学们还得注意,扬雄非常热爱自己的家乡,进而苦心钻研,写下了传世的《蜀王本纪》。”吴华章强调,尽管流传至今的《蜀王本纪》只有1333字,但它是古蜀大地历史最原始、最直接的文献资料,是关于古蜀历史“现存最可靠之纂缉文字”。

  “原来扬雄小时候的家境是很贫困的,但是他非常能吃苦,非常热爱学习,还学有所成,这让我很敬佩。”听了吴华章老师的讲座,郫都区友爱子云学校四年级一班的李博文同学颇有感慨。

IMG_256

  讲堂里,坐在李博文同学旁边,四年级三班的潘语霏有了另一番思考。“吴老师说,‘扬子为学,宗仰孔孟,抉择诸子’。这让我明白了,学习要有广阔的视野,读书不仅要求‘深’,而且要求‘博’,才能真正地学有所思、思有所获。”潘语霏说。

  郫都区友爱子云学校与扬雄的“交集”,其实远远不止本场讲座。如果在校园里走一圈,一定会发现:子云广场的扬雄像雕塑端坐台上,目视远方,让来到学校的每一个人都忍不住地想拜上一拜;太玄广场精心选取《方言》中的奇文异字雕刻于石板,让学生感受方言的乐趣;子云路、四赋廊满是扬雄文化介绍,让学生在行走间有所学所得;识贤堂、崇贤堂不仅有悦耳书声,还写满了扬雄故事……

  “我们还研究开发了扬雄文化课程,课程主要包括《千秋扬雄》校级读本、扬雄经典语录晨读、《子云谣》校歌、扬雄连环画故事长廊等内容。”郫都区友爱子云学校校长李军强介绍。课程实施以来,李军强越来越感受到,子云娃更了解子云了,更愿意亲近子云了,众多子云娃潜移默化地受到了子云先生的影响。

IMG_256

  对子云娃来说,学校是他们重点了解和学习扬雄的地方,但并不是唯一的地方。成都市郫都区在扬雄墓周边统筹规划建设扬雄纪念馆,复建子云亭、读书台、墨池等重要名胜景点;扬雄出生地友爱街道与当地乡村庄园合作共同修建“扬雄文苑”,打造了扬雄雕塑、子云廊、洗墨池、草玄亭等,建成扬雄文化宣传中心;推广扬雄文化主题研学路线,使扬雄文化从抽象式符号变得可知可感可寻。

  “扬雄文化传承工作开展以来,不仅全区学校将扬雄文化融合进校园建设和课程建设,还有很多省市的学校老师来找我们‘取经’,把扬雄文化纳入到他们的教育改革,取得了不错的效果。”郫都区教育局有关负责人表示。

  扬子久幽不改其操,博览无所不见,学究天人,超越荀孟,浩然见其正,渊然见其深。“扬雄文化穿越千年照耀着我们,我们也一定继承他的学习精神,让自己有朝一日‘学问思辨行,智慧集大成’。”潘语霏说。(文/陈晨 成都市委宣传部供图)

[ 责编:徐皓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抗战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标识发布

  • 我国成功发射通信技术试验卫星十九号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近日,多奈单抗注射液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开出全国首方,引发广泛关注。
2025-05-13 09:55
这场堪称检验船舶前期设计建造工程的“期中考”,将进一步验证大型邮轮在设计、工艺、生产准备、总装建造等阶段所取得的一系列重大科研成果。
2025-05-13 09:28
农业农村部的数据显示,我国农作物秸秆产生量逐年递增,目前全国农作物秸秆产生量为8.67亿吨,可收集量为7.33亿吨,秸秆综合利用率达88.3%。
2025-05-13 09:26
近年来,应急管理部会同相关部门统筹推动全国应急避难场所的建设和发展。
2025-05-13 09:25
东北大学数字钢铁全国重点实验室,是致力于我国钢铁行业“由大到强”的科技“领跑者”。
2025-05-13 09:23
记者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获悉,5月11日21时27分,长征六号甲(又名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点火起飞,成功将遥感四十号02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2025-05-12 10:15
人们常说,人类对火星表面的了解甚至超过对地球海底的认知。研究团队收集了约4.4万次深海潜航的数据,包括载人深潜器、遥控及自主潜水器的作业记录,并据此绘制了一张潜航活动分布图。
2025-05-12 10:12
人工智能(AI)研究人员创建了一个能够自主进行天体生物学研究的系统——AstroAgents,用于研究宇宙生命学科的起源。
2025-05-12 10:10
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人工智能发展在发挥多方面积极作用的同时,也面临着安全风险等一系列问题。
2025-05-12 10:05
5月8日,第27届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在国家会议中心正式开幕。
2025-05-12 10:02
“君子慎独,不欺暗室。”坚守学术诚信,是科学研究的基本要求,也是科研人员安身立命之本
2025-05-10 22:50
国家安全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与我们每一个公民都息息相关。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行为,都有可能像蚁穴溃堤般,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威胁国家安全。
2025-05-10 14:22
满场跑的人形机器人,能透视的眼科手术设备,可诊疗阿尔茨海默病的大脑“地图”……昨天开幕的北京科博会如同北京未来产业新成果的全景展示。
2025-05-09 17:21
近日,某医院护士2017年发表的一篇论文引起广泛关注——其中不仅惊现“男性患子宫肌瘤”,还煞有介事地介绍对照组患者中“男27例”“女13例”。
2025-05-09 13:05
虽然名字中有熊又有猫,但是大熊猫的生活习性、身体特征、食性等方面都与猫科动物相差甚远;随着分子生物学发展,研究者认为大熊猫应属于熊科成员。
2025-05-09 09:48
糖在激活味蕾的同时,给公众健康带来了负面影响。而糖究竟是如何“诱惑”人类味觉的一直是个谜。
2025-05-09 09:46
香港中文大学教授张立团队联合深圳大学副教授王奔、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研究员徐天添等科研人员,成功研发全球首个磁控血液凝胶纤维机械人,有效实现颅内肿瘤精准治疗。
2025-05-09 09:45
近年来,《流浪地球》《独行月球》《问天》等国产影视作品受到观众喜爱,这正是航天科普与文艺跨界融合的结果。
2025-05-09 09:38
从进入隐生状态,到覆盖上冰膜,再到电子束攻击,其中的每个步骤,实验人员都需要保护好水熊虫。
2025-05-09 09:35
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7日发表公报说,该院前院长、美国知名政治学者、“软实力”概念提出者约瑟夫·奈6日去世,享年88岁。
2025-05-08 12:5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