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同学们好,有谁看过《长安三万里》?还记得影片中的杜甫与高适是在哪里相识的吗?”成都历史名人传承创新活动首场讲座——《杜甫与成都》日前在成都市草堂小学西区分校举行。
主讲老师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助理研究员、《杜甫研究学刊》编辑张月的话音刚落,学生们纷纷举起小手,竞相回答老师的提问。“在电影里,杜甫先是在洛阳与李白相遇,后来两人又结伴漫游,杜甫本人在诗歌中提到与高适相逢在梁宋(今河南开封、商丘)。”草堂小学西区分校学生颜子罗回答道。
“回答正确!”张月说,杜甫的一生,结交了李白、高适等挚友,48岁来到成都的杜甫最初寄居在西郊外的浣花溪。第二年春天,杜甫在高适和严武等友人的帮助下,按照传统的川西民居风格,于浣花溪畔兴建了几间茅屋,这就是大家熟知的“杜甫草堂”。
张月的话语刚刚落下,大厅里响起了讨论声。“家长带我们去过杜甫草堂,原来杜甫草堂是这样建起来的。”同学们纷纷感慨。
在草堂安顿的同时,杜甫还在成都游历了武侯祠、琴台、万里桥、青城山、新津修觉寺等地。张月说:“期间,有一首名垂千古的诗篇就是写的武侯祠,有没有同学知道是什么诗呢?”
“老师,是《蜀相》,其中‘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两句更是让人难忘。”现场一位同学应声答道。
听完学生的回答,张月点头予以认可。“杜甫敬仰诸葛亮的高风亮节,也和诸葛亮一样有一颗爱国爱民的心,他们都值得我们敬重,我们也应该学习他们的情怀和精神。”
张月的一席话,唤起了在场学生的共鸣,孩子们都专注地看着讲演的幻灯片,他们要把幻灯片里的内容长留心底。
杜甫在成都生活了将近五年。五年里,杜甫深深感受到了成都的风景美、人文美和生活美。于是,他写就了200多首关于成都的诗篇,是历代诗人里写成都文字最优美、数量最多的诗人,让成都成为了诗坛的一方关注地。
讲座的最后,张月特别向孩子们推荐了第十届 “荷花奖”获奖舞剧《杜甫》。该剧以大写意的艺术表现手法,细腻地刻画了杜甫“视国家为生命、以民生为己任”的民族大义和气节情怀,深刻地诠释了他的卓越诗作和“杜甫诗史”产生的社会文化根源,呼唤当下“深入生活、扎根人民”。
看完舞剧《杜甫》的部分精彩镜头,学生们纷纷表示一定要请父母带自己去看看剧目,让自己更深入地了解杜甫、学习杜甫。(文/陈晨 成都市委宣传部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