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成都:农旅融合绘就乡村美丽画卷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四川> 要闻 > 正文

成都:农旅融合绘就乡村美丽画卷

来源:光明网2022-09-22 14:19

  金秋时节,四川成都田野间游人如织。

  近年来,成都做强乡村资源优势,加快推进农旅融合产业发展,逐步形成“以农促旅、以旅兴农”的产业格局,促进百姓增收致富,实现乡村振兴可持续发展。

  盘活资源打造致富产业

  9月,行至金堂县淮口街道龚家村的山顶观景平台极目远眺,成片的油橄榄和红枫交相辉映,在蓝天白云映照下万分斑斓。

  几年前,这里还被产业发展难、人地矛盾大、生态环境脆弱等问题频频困扰。“那段时间我们迫切需要一条出路,没想到无意引进的油橄榄变成了金果果,不仅绿了一方土地,还富了一方百姓。”龚家村村民林大爷说。

成都:农旅融合绘就乡村美丽画卷

  2009年,西班牙华侨曾涌注意到油橄榄种植所需的条件与金堂匹配,于是引入第一株油橄榄试种。种植成功后,金堂很快派出考察团队赴甘肃武都学习油橄榄产业。

  此后,金堂不断探索推广“龙头企业+村集体经济+基地+农户”“企业+专合社+农户”等多种利益联结方式和“先租返包”“联产经营”“预分红”等生产经营模式,鼓励有条件的村集体、农户与企业联合经营发展油橄榄种植,鼓励农户以土地、劳动、生产资料等入股企业。

  随着油橄榄产业做大做强,“橄榄乡村游”也逐渐在金堂兴起。在龚家山,观景平台、橄榄大道、露营、林中民宿等旅游项目拔地而起,村民们的收入更高了,村子的经济也发展的更好了。

  据了解,2015年底,龚家村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仅有8680元,2021年,龚家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6500元,翻了两番。有了油橄榄生态效益的加持,金堂种植油橄榄的地区“颜值”攀升,游客更是纷至沓来。

  林盘文化留住乡愁

  “我小时候在农村长大,前些年更多时间生活在城里,心里总觉得少点什么。”成都市民刘先生没想到,现在一家人周末可以到大邑县安仁镇南岸美村享受田园生活,找回童年的归属感。

  走进南岸美村,一户户农家院落与周边高大的乔木、河流有机融合,构成集生产、生活、景观于一体的川西林盘,锦绣安仁奇境花园、生态博物馆等文旅新业态兴起,溪地阿兰若、咏归川等乡间民宿享誉国内。

  在成都大地,像南岸美村一样探索林盘经济发展新模式,活化闲置资源打造优质林盘,营造农商文旅体消费新场景的村庄比比皆是。目前,成都市有林盘约1.7万个。

  早在2018年,成都确立“十大工程”,其中之一就是“实施川西林盘保护修复工程”。成都依照传统川西林盘“田、林、水、院”空间格局,统筹实施了山水林田湖整治,塑造了“中国川西林盘聚落”,在川西坝子逐步呈现了“岷江水润、茂林修竹、美田弥望、蜀风雅韵”的锦绣画卷。

  截至目前,成都正推进1005个川西林盘的修复和利用开发,兑现了川西林盘的生态价值、文化价值及产业价值,探索出一条川西林盘推动乡村振兴的好路径。

  新业态激发内生动力

  疫情刚过,新津区渔耕田·鱼菜共生农场迎来了络绎不绝的游客。放弃IT行业高年薪到乡村创业的陈斌忙得不亦乐乎。

  “我们采用‘鱼肥水-菜净水-水养鱼’‘鱼菜共生’循环模式,不仅不用化肥农药,还可以实现养鱼不换水,种菜不施肥。”陈斌介绍,农场抢占新媒体风口,全网有粉丝150万+,依托粉丝筛选高净值客群,精准对接市场需求,构建了“流程简、供需准、客群稳”的都市现代农业供应链。

  目前,陈斌的农场生产面积虽不足30亩,但搭建了28个大棚,种植了100多种蔬菜,养殖了10多种淡水鱼,一年下来有500万左右的收入。

  截至目前,成都新建30个乡村振兴就业创业基地,开展返乡创业培训9853人次,返乡创业企业本年度实现产值7.71亿元,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21.97万人,新增转移5.96万人。

  随着成都进一步落实政策带动人才到乡村就业创业,为人才提供全要素、便利化、低成本的服务,成都乡村的发展将迎来更广阔的空间。(文:张璋 陈晨 图片来源:成都市农业农村局)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开往春天的列车

  • 污水变资源 微藻“显神通”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国家能源局20日发布的全国电力工业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2月底,全国累计发电装机容量34.0亿千瓦,同比增长14.5%。
2025-03-21 03:40
今年前两个月,我国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0.6%和9.1%,有力支撑工业经济实现稳步向新向好发展。
2025-03-21 03:40
2024年12月16日,中国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五号乙运载火箭/远征二号上面级,成功将卫星互联网低轨01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03-21 10:12
一颗青梅、一杯酸奶、一碟陈醋、一缸酸菜……中国人的餐桌上,常能看到酸味的身影。夏季气候炎热,人体出汗较多、胃口可能变差,适量食用酸味食物可以起到开胃、收敛止汗的作用。
2025-03-21 10:11
阿卜杜拉国王科技大学的一项开创性研究首次直接观察到了DNA开始解旋的瞬间,揭示了使细胞能够准确复制其遗传物质的基本机制。
2025-03-21 10:09
根据新一期《自然》杂志发表的气候科学研究,2023/24年海洋表面温度的大幅上升虽然是异常现象,但用气候模型预测时并不全然意外。
2025-03-21 10:07
液体粉笔的研发让师生免受粉尘之扰,如今湖北应城市黄滩镇刘垸村粉笔年销售额超过1亿元,村民眼中的夕阳产业焕发新生。实践证明,深耕技术创新,用好技术赋能,不仅能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还能提高产品品质和性能,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
2025-03-20 09:54
今年春节刚过,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研究员黄家兴就跨越3000多公里,从北京来到云南沧源佤族自治县,开启新一年的追花之旅。跟着帮扶团队,蜂农李光强学到了真本事:以前有蜜就割,蜜蜂饿肚子出逃;现在留蜜补蜜,提高采蜜效率。
2025-03-20 09:53
对人性温度的感知,对多元价值的判断,对公共利益的坚守,这些人类独有的认知维度,是AI无法替代的核心价值。
2025-03-20 09:52
从燧人氏钻木取火,到墨子提出“光沿直线传播”的朴素理论,再到牛顿用棱镜分解白光揭示光谱的奥秘,光始终是科学与技术演进的见证者。进入21世纪,这场跨越千年的对话迎来了全新维度——光经济。
2025-03-20 09:49
春分,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四个节气。在国家卫生健康委19日举行的“时令节气与健康”发布会上,专家提醒,春分时节,昼夜平分,公众要注重规律起居、保证睡眠、均衡寒热饮食、适时添减衣物。
2025-03-20 09:40
近日,国内首款碳-14核电池原型机“烛龙一号”发布,这标志着中国在核能技术领域与微型核电池领域取得重要突破。
2025-03-19 10:24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近日公布2024年全球知识产权申报统计数据。中国申请量为70160件,同比增长0.9%,仍是申请量最大的来源国。
2025-03-19 10:20
先优化人员分工,过去按天计工时,改为了以量计价,鼓励村民优化流程,提高效率,用人成本降低了20%。
2025-03-19 10:19
近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联合发布《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自2025年9月1日起施行。
2025-03-19 10:15
首次揭示了植物新型广谱抗病天然产物——芥酸酰胺及其抗病机制和化学防御策略,对于开发新型绿色无害农药、减少细菌病害、保证植物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2025-03-19 10:14
包括加快人工智能(AI)大模型迭代升级、推出AI应用新产品、加快开源步伐等,进一步竞速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赛道,优化人工智能落地应用体验。
2025-03-18 09:13
上海、浙江、广东、四川等地中小学也在积极开发人工智能教育资源、构建人工智能课程体系,并已取得一定成效。
2025-03-18 09:13
日前,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科研人员及合作者在重离子治癌微观机理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2025-03-18 01:55
日前,记者从江西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获悉,该保护区与湖北博得生态中心科研团队在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时发现一个蜘蛛新种——官山伪遁蛛。
2025-03-18 01:5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