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在青海果洛藏族自治州久治县民族寄宿制中学,汇聚着藏族、汉族、回族、撒拉族、保安族5个民族共1644名学生。一直以来,学校通过让师生走出去、拓眼界,课堂教学夯基础、特色活动促交融等,让民族团结的种子在师生心中生根发芽。
图为久治县民族寄宿制中学一角丁虎摄
走进校园,“石榴籽雕塑”格外醒目。圆润饱满的石榴造型,承载着“相互了解、尊重、包容、欣赏、学习、帮助”的理念。课堂内外,“双语共育”为民族团结搭起了语言桥梁。
每逢节日,学校都会举办多民族语言朗读比赛,藏族、撒拉族、汉族学生用母语演绎经典;在运动会上,老师鼓励各民族学生参与项目,在协作中打破隔阂;学校还准备各民族的传统服饰,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多元文化魅力。
“走出去”与“结对子”让民族团结的视野越拓越宽。学校每年以“交往交流交融”活动为抓手,选拔优秀学生走出高原,2023年,8名学生赴北京参观天安门、长城,回来后用画笔描绘祖国地标;2024年,16名学生走进上海汽车展厅,体验无人驾驶技术,开阔眼界让牧区孩子树立明确学习目标……
同时,学校与上海丰庄中学结成帮扶对子,搭建起跨地域交流的桥梁:两地学生书信往来,久治学子寄去虫草标本,分享家乡特色;上海师生捐赠水杯生活物资,传递温暖关怀。这场跨越千里的互动,让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孩子彼此了解、相互联结,让民族团结之情愈发浓厚。
如今,学校升学率从56%升至78%,各民族学生用普通话交流、在运动场并肩、在活动中相融。久治县民族寄宿制中学正以实际行动,让民族团结之花在高原校园绚烂绽放。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王雯静 通讯员郝子逸、丁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