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逐“绿”向“新” 积蓄工业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青海> 要闻 > 正文

逐“绿”向“新” 积蓄工业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来源:青海日报2024-01-08 10:36

  工业是经济发展的“压舱石”,工业稳则经济稳。

  打开2023年青海工业经济发展画卷,一组组数据勾勒出快速发展的清晰脉络:根据青海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统计,2023年1月至11月,全省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5%,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5个百分点,位居全国第12位;完成一般性工业投资295亿元,同比增长14.8%。预计全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左右,完成一般性工业投资315亿元,规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500亿元左右。

  一个个较快增速的数据,彰显着青海工业经济发展之“稳”,产业创新优化升级之“进”,积蓄着高质量发展新动能。2023年,记者深入工业生产一线,走进企业、走进车间、走进园区,解码青海工业高质量发展背后的“动力”与“活力”。

  以“绿”为进 产业迈上新台阶

  2023年9月15日,黄河流域最大的水电站——黄河上游拉西瓦水电站工程通过竣工验收,意味着拉西瓦水电站从建设期正式转入生产运行阶段;9月16日,随着国家能源集团青海玛尔挡水电站750千伏云杉变电站全站设备带电运行,标志着国内海拔最高的750千伏超高压变电站正式投运;11月14日,随着玛尔挡水电站下闸蓄水指挥部一声令下,两套导流洞平板闸门徐徐落下,国家重点能源项目玛尔挡水电站正式下闸蓄水,标志着该电站正式进入2024年3月首台机组投产发电前的冲刺阶段;12月14日,随着最后一层堆石料碾压完成,羊曲水电站镶嵌混凝土面板堆石坝顺利填筑到顶,该坝型是国内首座镶嵌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标志着工程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一项项标志性工程建设“快马加鞭”,将为“双碳”目标实现作出重要贡献。

  9月,国家电投集团黄河上游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海南基地共和县100万千瓦光伏项目第二批50万千瓦项目顺利接入昕阳变330kV汇集站,标志着项目实现全容量并网发电。

  10月,在海南藏族自治州330千伏塔拉—宗日输电线路工程建设现场,随着最后一个跨越档附件安装工作的完成,塔拉-宗日输电线路工程成功实现“17连跨”,创造了青海电网建设输电线路跨越数量之最。将进一步提高青海南部电网输电能力,为海南州地区经济快速发展提供可靠电力供应。

  从“风生水起”到“风光无限”,青海的绿色能源已构成了一道独特而壮观的风景在海南藏族自治州的塔拉滩上,一块块闪耀的太阳能光伏电板构成了“蓝色海洋”;在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的瀚海戈壁上,一个个白色的“大风车”不分昼夜地旋转……

  12月,黄河公司建设管理的“青豫直流”二期2标段90万千瓦光伏项目首批10万千瓦项目顺利接入旭明变330千伏汇集站;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青海青豫直流二期90万千瓦光伏项目建成投产;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青海分公司共和塔拉滩30万千瓦光伏建设项目成功并网发电;中核汇能青海德令哈50万千瓦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中33万千瓦(330MW)光伏项目实现全容量并网发电。

  与此同时,青海第三批风光大基地首个开工项目天合中核汇能海南100万千瓦源网荷储项目正式开工建设。

  绿色引领加快转型升级,产业承“链”而上,助力提升新型工业化更浓“含绿量”。8月,天合光能青海基地年产5GW N型i-TOPCon高效太阳能电池成功下线。至此,天合光能青海基地从拉晶、切片到电池、组件实现全线贯通,意味着青海光伏全产业链实现了“零的突破”。

  “青海坚持上下游协同发展思路,推进落实《青海省实施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六大工程’工作方案》,明确重点发展盐湖综合利用、新能源、新材料、有色冶金、大数据等5大产业集群,积极发展光伏、风电等新能源产业。”省工信厅相关负责说。

  8月,记者从青海省能源局了解到,由青海省能源局和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联合编写的《青海省清洁能源发展报告2022》正式发布。数据显示,青海省清洁能源装机规模突破4000万千瓦,占比突破91%。截至11月底,全省电力总装机4921.98万千瓦,其中清洁能源装机4532.84万千瓦,占比为92.09%,新能源装机3228.33万千瓦,占比为65.59%。

  向“新”而行 激活发展新引擎

  工业化发展向“新”而进,青海聚焦产业“四地”建设,着力打造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现代产业。

  据统计,2023年1月至11月,累计生产钾肥658万吨、占全国钾肥产量六成以上,碳酸锂10.1万吨、同比增长47.5%;单晶硅15.66万吨、同比增长1.34倍,多晶硅15.64万吨、同比增长近2倍,光伏电池34.44万千瓦、同比增长49.9%;碳纤维1.52万吨、同比增长1.16倍。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同比增长66.8%、50.2%。

  当“智”造的“东风”吹进传统产业,不仅提升了品质与效率,还有生产模式的焕新。

  走进西宁(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甘河工业园区的西部矿业青海铜业有限责任公司电解车间,阴极铜的出装槽作业正在紧张进行,剥片机组的机器人满负荷工作,一摞摞阴极铜板经过机械臂高效快捷的剥离,打包入库,每天有448吨阴极铜走下生产线,它们将作为铜箔的原材料运输到省内外的下游企业。

  青海铜业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黄家全告诉记者:“车间采用的电解方式在国内而言较为先进,具有较高的机械化跟自动化程度,通过优化配料、创新工艺操作等方式提高生产效率和产能,2023年全年实现阴极铜12.06万吨。”

  而这只是青海企业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的一个缩影,在全省的各大园区、企业里,到处都在上演“智”造助力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与转变。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创新也让新型工业化“新”路越走越宽。

  5月31日,三江源国家公园可可西里卓乃湖中国移动5G基站开通运行,标志着我国面积最大、海拔最高的世界自然遗产地中心区域可通过5G网络连接全球,将助力三江源国家公园“智慧化”管理,利用5G技术在可可西里保护区向世界传递“中国生态保护”声音。

  “按时高标准高质量建设开通卓乃湖5G专网,发挥5G超远覆盖技术,卓乃湖保护站周边7公里地域已接入5G网络,上网传输速率最高可达860Mbps。” 中国移动青海公司总经理胡波介绍。

  6月28日,中国华能自主研发的国内首套全国产光伏监控系统——华能睿渥S316在华能青海共和世能光伏电站正式投运,标志着我国光伏电站控制技术的自主创新取得了重要进展。

  9月15日,在2023“一带一路”清洁能源发展论坛绿电成果零碳产品认证发布会上,黄河公司高效IBC组件产品颁获国际EPD认证证书,这也是青海省获得的首个国际EPD认证证书。

  “2023年以来,我省落实‘数据援青’决策部署,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协同发力。西宁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建成投运,省通信网络保障中心获批设立,京东(青海)数字经济产业园开园运营,绿色算力产业联盟、智慧双碳大数据中心正式成立,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加速融合,数字经济产业规模突破千亿元。”省工信厅相关负责人说。(记者 王菲菲)

[ 责编:孙琦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长春新民大街开街迎客

  • 巡山可可西里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在未来数十年,熟练使用人工智能很可能成为大多数职业的必备技能,并深刻影响就业市场。作为经济土壤中的“超级肥料”,新技术既带来传统岗位的替代,更促进新兴产业发展,直接创造新的岗位需求。
2025-07-07 09:12
抽水蓄能机组主要由发电电动机和水泵水轮机组成,利用山上山下两个水库进行水能和电能相互转换。
2025-07-07 09:11
回溯歼—10飞机研制历程,从立项、首飞到定型,历经数十载,“三滴油”看起来微不足道,却更加说明创新需要点滴用心、长期耕耘。
2025-07-07 09:10
从微小的夸克到浩瀚的宇宙,从生命的密码到自然的规律,科学这双“慧眼”不断重新定义着“可见”与“可知”的边界。从墓室中的真菌到实验室里的潜在新药,科学家用一套跨学科方法挖掘出这个隐藏在自然界的分子宝藏。
2025-07-07 09:08
在6日开幕的中国科协年会上,2025重大科学问题、工程技术难题和产业技术问题正式发布。这凝聚科技界智慧的30项问题、难题“锁定”了哪些前沿领域的核心赛道?其遴选标准蕴含着怎样的科学智慧?带着这些问题,记者专访了丛斌、邹冰松、王小云、陈坚四位院士。
2025-07-07 03:10
2025全球数字经济大会2日在北京开幕。除收录标准的优势外,东壁全球科技文献数据平台还根据中国科技界与教育界的习惯,对所收录期刊进行了学科分类。
2025-07-04 09:55
超材料是一类具有特殊性质的人造材料,而具有热辐射性能的超材料可以把多余的热量“打包”传递到外界,热辐射超材料可广泛应用于零能耗辐射冷却、建筑节能降温、航天热控等诸多重要领域。
2025-07-04 09:53
中国科学院院士、海南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教授骆清铭团队成功绘制出了小鼠三维脑区和立体定位图谱
2025-07-04 09:52
7月4日,神秘的水星将迎来东大距,这是今年第二次水星东大距,观测条件依然不错。
2025-07-04 09:51
科学是生产力的核心要素。
2025-07-04 09:50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因成本低、效率高、易加工等优势备受关注,可应用于光伏发电、车载光伏、光伏建筑等领域。
2025-07-03 09:59
目前,对于10厘米以上大型空间碎片,航天器通常采用主动规避的策略,通过轨道调整,避开可能的碰撞路径。
2025-07-03 09:58
6月26日,中国民航局官网发布公告,提到为切实保障航空运行安全,自2025年6月28日起,禁止旅客携带没有3C标识、3C标识不清晰、被召回型号或批次的充电宝乘坐境内航班。
2025-07-03 09:56
药膳制作师既要懂烹饪,是餐厅的大厨,又要懂中医药理论知识,特别是能够作为食药物质的中药材。
2025-07-03 09:55
运动有助于健康和抗衰老。但究竟是什么让运动有这种奇效呢?我国研究团队历时6年,首次系统解析了人体对急性单次运动与长期规律运动的分子-细胞动态响应谱,揭示肾脏是运动效应的关键应答器官——其内源代谢物甜菜碱作为衰老延缓的核心分子信使,通过靶向抑制天然免疫枢纽激酶TBK1,协同阻遏炎症并缓解多器官衰老进程。
2025-07-03 05:20
近日,四川乐山一小伙感觉身体不适独自乘出租车前往医院就诊,途中开启“超强自救”模式:联系妈妈告知情况、打110报警求助、打120告知医院准备急救。如果长期处于焦虑引起的躯体化障碍状态,患者会反复出现头痛、心慌、呼吸急促、胃肠紊乱、肢体疼痛、睡眠问题等。
2025-07-02 10:06
使用人工智能大模型时,不少人或许都遇到过类似问题:它们有时会捏造细节,甚至“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当“喂给”大模型的训练数据包含虚假信息时,它就会产生“幻觉”、给出错误答案。
2025-07-02 10:05
中国国际航空公司所属的国产C909客机平稳降落在蒙古国乌兰巴托成吉思汗国际机场,标志着国航首条C909国际航线正式开通。早8时许,这架C909客机从呼和浩特起飞,经过1个多小时飞行抵达乌兰巴托。
2025-07-02 10:03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领域形成新质生产力是国民经济形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础和“底盘”。 农业新质生产力是通过提升劳动者素质、优化劳动资料和创新利用劳动对象,实现全要素生产率的显著提高。
2025-07-02 10:01
团队基于卫星遥感数据构建了1988年至2021年青藏高原30米分辨率人工草地数据集,明确了青藏高原主要的人工草地类型及其时空分布特征,并揭示了青藏高原人工草地的迅速扩张及其驱动机制。
2025-07-02 09:5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