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救援队集结待命。青海日报记者 公保安加摄
8月14日12时10分,海北藏族自治州刚察县热水地区西海煤炭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柴达尔煤矿301采区3690综采工作面发生冒顶事故,截至目前,1人获救,1人遇难,尚有19人被困。
事故发生后,应急管理部立即派出工作组和专家赶赴现场指导救援工作。青海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建军,省委副书记、省长信长星作出要求,强调尽全力抢救被困施工人员,最大限度减少伤亡。省政府立即启动省级II级应急响应。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李杰翔和省委常委、副省长王黎明第一时间赶赴事故现场指挥调度。各级救援力量向事故发生地集结,展开紧张救援。
8月14日,记者赶到现场时已是21时左右,救援工作正在紧张进行,被困人员的安危牵动着每一个人的心。
15日2时35分,国家矿山应急救援队青海队副大队长马均太和他的7名同事走出矿井。从14日22时50分进入矿井展开救援时算起,他们已经在矿井连续工作了近4个小时。
他们排着整齐的队伍,从出事煤矿井下走出。门口的应急灯光照亮了他们疲惫的身影,他们的脸上和身上沾满了煤泥,脚上的胶鞋也被糊了一层厚厚的泥浆。
“煤泥堆积在距入口300米处,从中间向两端倾泻,井下是个‘U’字形的工作面,我们主要进行了煤泥的清理和有毒有害气体检测。”马均太介绍。
记者在现场看到,救援队携带了便携式通信电话、破拆工具、医药箱、一次性氧气呼吸器等救援器械,队员们的腰间挂着一个信号喇叭。
作为一名专业的矿山救援人员,马均太向我们详细介绍了工具的用途和目前的情况,“井口离被困人员的地方有1200米,虽然我们有35名队员参与救援,但是单靠人力清理难度很大,下一步,我们将按照指挥部的安排,展开进一步的救援工作。”
在现场,记者看到各级消防、公安、应急、卫生健康、专业救护队伍也已组织人员搭建帐篷,调试机器,为救援的顺利开展做着准备工作。海北州副州长殷茂文介绍,900余名救援人员已抵达,正在展开抢险救援。
应急灯光下,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海北供电公司工作人员正在调试发电机。
事故发生后,海北供电公司按照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应急指挥中心部署,迅速编制事故应急保电工作方案,组织应急保障人员奔赴矿区开展救援应急保电工作,供电人员全部在变电站在岗值守,并组织人员对煤矿供电线路进行特巡。
“公司已出动了36名应急保障人员,7辆应急保电车、1辆500kW应急发电车,均已到达事故现场,110kV热水变电站、刚察变电站、默勒变电站全部恢复人员值守,已完成为矿区供电的35kV热柴线、默海线、海柴线开展测温、巡视工作,线路运行稳定,救援现场供电正常。下一步,我们将加强对供电设备、线路的检测和防范措施落实,组织应急抢修人员做好现场保电工作,保证安全可靠供电。”海北供电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
柴达尔煤矿海拔3500多米,四面环山,进出只有一条道路。沿着矿区道路进入现场,不止一次看到执勤的警察,为了保障“生命通道”的畅通无阻,他们第一时间赶赴现场,维持治安秩序。
事发后,省公安厅派出由治安部门组成的工作组赶赴事故现场指导开展相关工作;交警部门加强交通指挥疏导,确保省内外救援专业力量和医疗救护车辆有序通行。
此前,刚察县公安机关组织30名警力第一时间抵达现场,海北州公安局调动80名警力进行增援,全力开展事故现场治安和交通秩序维护、火工用品看护及调查取证等相关工作。
14日23时许,事故矿井入口搭起了三顶医疗救援保温帐篷。刚察县卫生健康局的工作人员迅速将呼吸机、除颤仪、氧气插管等急救设备放入帐篷。
刚察县卫建局局长英周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现场有129名医护人员,18辆救护车,我们准备把危重病人第一时间救出来以后,安置在搭建的这三个临时救援帐篷里面,让危重的病人及时得到简单救治。”
经过专家组反复研究和商讨,制定了新的救援方案。青海煤矿设计院副院长、现场指挥部专家组专家姚京栋介绍,“本着‘生命至上、全力救援’以及‘科学有序救助、避免发生次生灾害’的原则,综合省内外各专业专家意见,专家组指定的方案根据现场情况边实施边优化。”
“在抢险过程中,两个小时内连续发生2次煤泥涌出现象,造成救援难度增大,风险增高,情况陡然变得更加复杂。”姚京栋说:“处理地面采坑周边水,在采坑坡地边缘开挖截水沟,铺设PE管引水至坑外,确保外围水不影响井下的工作已完成。通过地面钻孔采用水泥和水玻璃同时注浆,在工作面支架顶部形成胶结体的工作钻机也已经到位,专家组正在连夜细化救援方案,确定相关参数后立即实施,在确认工作胶结体稳定胶结后,将清淤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