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这里是“中华水塔”三江之源,这里也是“世界牦牛之都”“中国藏羊之府”,这里是青海,独特的地理环境让这里蕴藏着无穷无尽的生态宝藏。
2019年,我省与农业农村部就建设绿色有机农畜产品示范省签订了部省共建示范省的框架协议,两年来,我们破浪前行,聚焦健康有机,开展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聚焦产品质量,已在全省30个牧业(半农半牧)县实施了牦牛藏羊原产地可追溯试点。聚焦绿色循环,全省规模养殖场废弃物处理设施设备配套率达到95%……生态绿色农牧业高质量发展步履坚定,未来可期。
今年三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青海代表团审议时提出了“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的重大要求。瞄准绿色有机这一青海最大的优势、最鲜明的特色,为全省农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万亩油菜花海。青海省农业农村厅供图
源头把控,化肥农药“双减”行动提升绿色含金量
告别了曾经由于使用化肥农药,造成枸杞林成片死亡、出果率低、果实品质差、经济收益低的窘境,现在格尔木市河西农场的枸杞已经在响应“双减行动”政策下向绿色有机大步迈进。
说起今年自家的收入,河西农场的种植户李海春十分自豪,她在河西农场有40亩(2.67公顷)枸杞地,去年,他家的收入仅枸杞一项纯收入超过了25万元。
“因为地里用的都是有机肥,打的生物农药,我的果子低残留、品质好,去年的枸杞还在晾晒场上就被收购了,基本上是采摘一茬,就能卖一茬。”李海春说,如今的好销路得益于政府推动实施的2019年以来化肥农药“双减”行动,不仅让种植户认识到了绿色有机的重要性,也让因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导致病害增多的土地变得健康起来。
同样是化肥农药“双减”行动的受益者,作为中国首张有机枸杞认证证书获得企业——格尔木亿林枸杞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最大的法宝就是“有机”这个金字招牌。从种植、浇水、施肥、打药、田间管理等全部按照有机标准实行精细化管理,所生产的枸杞自然、原生态、品质优良,在海外市场很受欢迎。
化肥减量增效是农业绿色发展的必然要求,而绿色是青海农副产品最大的比较优势。无论是高原生长的青稞,还是富硒土地里的蔬菜,或是牛羊吃的饲草,集中连片的油菜,在我省绿色有机农畜产品示范省建设的路上,化肥减量增效让我省的农畜产品更加出彩。
两年的时间里,我省各级农业农村部门紧紧围绕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全力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试点工作。“两减”行动试点面积达到414万亩(1亩约合0.067公顷),2020年完成试点面积300万亩,比上年增加186万亩,实现全省化肥和化学农药使用量分别较行动实施前减少40%和30%以上。其中,玉树、果洛两州和湟源县基本实现化肥零使用,走出了一条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为我省农畜产品的发展壮大注入了绿色含金量。
生态循环,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彰显绿色底蕴
一直以来,青海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路上不停探索,不仅是工业领域,在农业领域也形成了一批经验、闯出了一些路子。
从草场退化、草畜矛盾突出的状况到构建起设施养畜、科学养畜、草畜平衡、协调发展为主要内容的草地生态畜牧业发展模式,如今的泽库县宁秀镇拉格日村,探索出草地生态畜牧业“拉格日模式”,2018年实现整村脱贫。在“拉格日模式”的带动下,黄南藏族自治州泽库县诞生了64家生态畜牧业合作社,37个标准化高效养殖基地。
除了“拉格日模式”,还有生态、生产、生活“三生”共赢的“梅隆模式”,修复、保护、发展并重的“甘德经验”等典型经验,这些探索实践不仅转变了牧民经营理念,创新了生产经营方式,而且加快了农牧民脱贫致富步伐,保护了草原生态,闯出了一条符合青海实际的草地畜牧业发展新路子。
此外,青海积极探索不同畜种、不同模式、不同工艺的畜禽养殖粪污综合处理技术,建立了“养殖→有机肥生产→种植→养殖”的良性循环产业链,确定了适宜我省推广的固体粪便集中加工利用、粪污全量收集集中处理、水肥一体化、粪便垫料回用4种粪污处理利用模式,并在全省养殖相对集中的区域内加以推广。通过推进农牧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形成了“牧—肥—农—牧”循环模式,促进农牧共同发展。
目前,青海在8个县开展了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整县试点。在410个规模养殖场实施粪污资源化利用设施设备提升改造,全省规模养殖场废弃物处理设施设备配套率达到95%,大型养殖场废弃物处理设施设备配套率达到100%。
绿色有机,“青字号”经济效益不断攀升
一扫就知道牦牛的品种、性别、养殖合作社的规模地点,还有详细的屠宰信息、加工日期,更能查看动物有机认证和产品有机认证,这是青海祁连亿达畜产肉食品有限公司所有牦牛肉包装上印有的农产品合格证二维码能查询的信息,方便的肉源可追溯查询系统,让这家企业的牦牛肉销量稳步增长。
“青字号”品牌的最大价值体现在生态上,体现在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唯一性和稀缺性上,如何让这些优势最大程度地体现,成为了我省助推“青字号”产品发展的关键。
2019年6月,我省启动实施牦牛藏羊原产地可追溯试点以来,按照统一追溯模式、统一追溯标识、统一业务流程、统一编码规则、统一信息采集的要求,在全省30个牧业(半农半牧)县实施了牦牛藏羊原产地可追溯试点。目前,工程数据采集200万余头(只),全省已附带合格证上市农产品10万余吨。
牦牛藏羊原产地可追溯试点不仅为企业的产品提供了安全保障,通过建立牦牛藏羊原产地可追溯体系,补齐质量安全追溯短板,倒逼生产、加工等环节提高产品品质,帮助加快绿色有机“青字号”特色畜产品品牌的打造,助推牦牛藏羊特色产品进入中高端市场,真正实现优质优价。
同时,在质量监管上,我省有机监测认证草场7300余万亩、牛羊445万头(只),有机肉品7.5万吨,建成全国最大的有机畜牧业生产基地。建立了牦牛、青稞、油菜、有机肥产业联盟。认定玉树牦牛等5个国家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认定省级农牧业产业化联合体30家;建立国家级、省级现代农牧业产业园28个。在央视及北上广等大城市发布青海牦牛、柴达木枸杞等16个省级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广告。认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813个。
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大力推进农牧业绿色化、优质化、标准化、品牌化、效益化、市场化,加快构建现代农牧业生产体系、壮大绿色农畜产品加工体系、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体系、完善农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立绿色农产品流通体系、培育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青海正在奋力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记者王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