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打造人才“磁场” 让人才“活水”竞相涌流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青岛> 要闻 > 正文

打造人才“磁场” 让人才“活水”竞相涌流

来源:青岛日报2023-10-23 09:56

  得益于青岛丰富的海洋科研资源,中国科学院院士桂建芳每年都要来青岛几次。这里的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中国海洋大学、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等单位实力强劲,为深耕海洋产业的人才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在青岛,像桂建芳一样的人才有很多,他们被这所城市,更多的是被城市所能提供的发展资源所吸引,在往来交流中把智慧和成果惠及到城市建设中。同时,在青岛还有更多的人才被城市的产业、科研等资源吸引,属意城市的发展前景,扎根这所城市,在付出与收获中创造价值。

  城市要发展,人才是根基。多年来,青岛始终坚持敞开怀抱广纳四海英才,做人才的避风港、圆梦地,全力实现城市与人才的双向奔赴。今年以来,全市吸引集聚人才12.56万人,全市人才总量达到271万人。

  招才引智有高度

  牛耀龄是海洋地质与海洋地化研究领域国际知名学者,曾参加过3个大洋钻探航次。当前我国的大洋钻探事业处于快速发展期,这给了牛耀龄回国发展的信心。

  决定回国的时候,有很多城市向他抛出橄榄枝,最终他决定落户青岛,“中国有条件、青岛有优势,在全球重要的深海地质和地幔动力学问题上,给出符合地质地球物理观察、符合物理和化学过程原理的正确答案。”在青岛,他将致力于推动中国的大洋钻探计划,建设一支有创造力、有勇气、有敢于向权威和传统挑战的大洋岩石圈研究团队,助力中国在国际大洋钻探领域获得更多话语权。

  引进牛耀龄的事例就是青岛招才引智工作成果的一个缩影。“引进一位人才,带来一个团队,支撑一个项目,做大一个产业”,对青岛的广大人才工作者来说,这是普遍共识。

  在以往招引人才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未来的发展大势,今年,青岛选择发挥海洋科教资源富集优势,选题“海洋”,下大力度集聚全球高端海洋人才。从路径来看,全市部署实施海洋人才集聚三年行动计划,出台政策措施,让海洋平台和海洋产业发展成为人才到青、留青的强大“磁石”。

  “我出生在安徽皖西,为了温饱,小时候吃过很多红薯。其实特别想吃鱼,更希望我们整个村的人都能吃到鱼。”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杨红生回顾自己的海洋牧场研究之路的初心,朴实无华。在以他为代表的众多海洋科技工作者的推动下,“建设海洋牧场,构筑‘蓝色粮仓’”的梦想最终在青岛如愿以偿。在杨红生背后,是一个人才团队,他们来自全国各地,以创新支撑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全面升级,推动我国海洋牧场建设从2.0向3.0阶段迈进。

  当前,崂山实验室、国家深海基地、海洋所、黄海所、海洋一所等“国字号”海洋科研院所云集,海洋平台建设、海洋产业发达吸引了大量海洋人才慕名而来。目前青岛的海洋人才总量已达37.63万人,是名副其实的海洋人才高地。

  对青岛而言,要实现“人才强青”,除了引进、培养像牛耀龄、杨红生一样的高层次人才,实现带起一个团队、做强一个产业的目标,青年人才也是吸引的目标,其充沛的创新活力可以为城市发展助力。

  “青岛的城市氛围很好,不管是产业前景、企业活力,还是城市面貌、生活气息,都挺吸引人。”孙扬是西安交大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专业的博士,被青岛的产业活力吸引,选择到青岛求职,通过参加招聘会、与相关行业的企业家交流,他“留在青岛”的想法也越来越深。

  为了吸引孙扬这些青年人才,青岛推出了国际人才创新创业周、蓝洽会、千山峰会、青聚英才、惠才赋能等系列活动,吸引集聚更多青年人才走近青岛、携手青岛、拥抱青岛。在中国海洋大学等22所在青高校密集举办65场线上线下招聘双选会,3000家用人单位累计提供岗位5万余个。2000余家用人单位将赴上海、西安等15个省外重点城市,以及济南、烟台、潍坊等11个省内城市的高校招才引智,预计向青年人才提供4万余个招聘岗位。

  瞄准海外归国人才,青岛一方面发挥传统引才品牌“蓝洽会”的作用,今年首次推出“青聚英才”海外人才现场招聘活动,组织100家用人单位现场提供1500余个岗位;另一方面,通过举办专场招聘会,从就读于国(境)外著名高校(全球TOP200高校)的山东籍在校学生以及新录取学生中招募“海外引才特派员”等举措,筑起城市招引海外人才的“蓄水池”。

  “海外引才特派员们利用学习之余,对青岛市的留学人才招引工作给予了大力支持。很多同学不仅自己学习青岛市的一些人才政策,也利用各自的途径在周围同学中积极宣传,对我们开展的一些海外引才活动,大家都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人才服务有温度

  当前,国内一二线城市人才布局趋向年轻化,高层次人才年轻化趋势尤为明显,如何吸引年轻人成为每个城市的“必答题”。

  细数各城市的举措,首先是出台落户安置、资金扶持等政策,包括低成本安居政策、起步资金扶持政策、落户奖励政策以及落户创业服务政策等,此外则是从城市环境的打造上,推动子女教育设施、文化体育设施、时尚休闲设施、职业培训等更完备,让城市更具吸引力。

  从青岛来看,出台的各类政策也涵盖了补贴、服务、生活等各方面。例如,“真金白银”补贴来青安家的青年人才,对在本行政区域内购买唯一商品住宅的研究生,按照博士研究生每人15万元、硕士研究生每人10万元的标准发放一次性安家费;在“人才服务”方面,青岛提升青年人才服务“一件事”联办平台效能,集成人才落户、学籍确认、补贴申领等13项毕业生来青就业高频服务事项,实现“一网通办”“全程网办”。

  “青岛的人才政策对我来说还是蛮有吸引力的,再加上青岛的产业环境,我也想留下来打拼打拼。”今年,青岛农业大学的应届毕业生宋韵决定留在青岛发展,一系列政策为他在青岛安家、发展提供了助力,这是这座城市的温度。

  “温度”不止于此。青岛还通过创造多种供给,提升综合性人才环境和人才成长生态,满足在青人才的生活、精神需求。

  日前,西海岸新区首个城市青年人才成长平台“蛤蜊青年磁场(GALA HUB)”启用,该平台围绕青年行为特点和社交模式,开发青年社交场景,通过兴趣爱好链接青年群体,打造新区青年共享交互“强磁场”。在这里,有集时尚演出、创意分享、社交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青年主阵地,还有潮流运动、极客科技等十大类社交场景,让青年人才参与城市生活的路径极大丰富。

  在城阳中心城区,总建筑面积1.1万余平方米的“优徕青年社区”为解除青年人在住宿生活、就业创业、城市融入等后顾之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个社区的公共区域面积达1180平方米,包含咖啡吧、书吧、健身房等多个功能区,可以一站式、全链条综合服务青年人才。

  未来发展有厚度

  实现城市与人才的双向奔赴,最重要的是创造条件实现产业链与人才链的高度契合,为人才发展打造良好的生态。为此,青岛下大气力解决人才政策与产业发展紧密度不够、人才创新创业难、产学研衔接有鸿沟等难题。

  创新推出自主荐才、按薪定才机制,每年遴选20余家人才密集、经济贡献大的头部企业,赋予企业“自主荐才权”配额,可直接推报人才纳入青岛市“拔尖人才”管理,赋予企业在人才工程评选中的“话语权”。同时推行“按薪定才”,只要企业给予的薪酬达到一定额度,可直接认定为青岛市高层次人才,享受相应人才服务。

  得益于自主荐才机制,青岛立博汽车零部件精密铸造有限公司研发中心主任柴叶飞和副主任王树军获评高级工程师职称。“创业多年,企业规模不断扩大,我们的技术水平也不断提升,但一直没有参评过职称。这次通过‘专精特新’企业职称举荐制让我们成功取得了高级工程师职称,解决了困扰我们多年的问题。”柴叶飞高兴地说。

  “揭榜挂帅”是为了解决不少企业面临的“卡脖子”难题而出台的。企业在政府打造的平台上将需要的关键核心技术项目张出榜来,谁有本事谁揭榜,为企业、高校、院所等提供了榜单平台对接服务。据不完全统计,“揭榜挂帅”平台上线以来,实名注册使用超1.6万人次,企业发榜285个,榜单金额达13.49亿元;223个人才团队成功揭榜,金额达8.25亿元;有88个项目进入实质签约,32个正式签约,合同金额达9064万元。

  “人才贷”机制也是青岛为解决人才在创新创业过程中面临的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而创新推出的新机制。这包括一系列的人才金融赋能政策,有“人才金”育种、“人才贷”墩苗、“人才板”加速、“人才险”兜底等举措,接续助力产业发展的金融赋能链条。目前,已考察对接人才项目200余个,1亿元“人才金”带动3.8亿元社会资本,累计实现利税1.78亿元、带动就业1600余人。

  “我们推出各种举措,就是为了创造良好的人才生态,推动全市人才队伍结构日益完善,为各类人才施展才华搭建更为广阔的‘舞台’,让各方面人才各得其所、各展其长,让越来越多的‘千里马’在青岛这片创新沃土上竞相奔腾。”市委组织部副部长、青岛市委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工委书记吴学新说。(刘萍)(完)

[ 责编:邢彬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中国航展举行地面装备动态演示

  • 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厦门开幕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日前,北京理工大学张军院士团队首创片上光谱复用感知架构,自主研制了国际首款百通道百万像素高光谱实时成像器件,其光能利用率创造了世界纪录。相关成果日前在《自然》期刊发表。
2024-11-14 04:55
中国石化在天津南港正式投用国内首座冷热能互换站,年处理能力超260万吨。
2024-11-14 05:05
13日,全球首个吉瓦级海上光伏——国家能源集团国华投资山东垦利100万千瓦海上光伏项目首批光伏发电单元成功并网,成为全球率先成功并网的最大海上光伏项目。
2024-11-14 05:05
当前,我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基础扎实,农业现代化正向纵深迈进,更需要铆足干劲、再接再厉,大力提升农业发展的质量和水平。
2024-11-14 04:45
北京大学郭雪峰教授、山东大学李延伟教授和北京大学莫凡洋教授等联合研究团队,通过在芯片上对开环易位聚合反应的在线调控,实现了单个聚合物的精准合成,有望为聚合物材料精准制造与有机合成领域带来革命性进展。
2024-11-14 04:55
构建具有我国特色的工程师认证制度,应从我国实际出发,形成一个由政府人才综合管理部门主导,由产业部门、企业、院校、工程界和专业社会组织紧密合作、合理分工的治理体系。
2024-11-14 04:55
近日,由中国企业承建的南非最大的可再生能源项目——红石100兆瓦塔式熔盐光热电站顺利实现并网发电。
2024-11-14 06:10
世界气象组织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以下简称《公约》)第二十九次缔约方大会(COP29)期间发布报告说,2024年有可能成为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年。
2024-11-13 09:47
在刘汉龙指导下,肖杨凭借在微生物加固土体力学领域的丰富研究成果,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
2024-11-13 09:46
到点自动发车、区间自动运行、到站自动对标停车、车门站台屏蔽门联动开启……京张高铁在全球第一次实现了运营时速350公里的有人值守自动驾驶。
2024-11-13 09:40
中欧科技合作“龙计划”2024年海洋遥感高级培训班日前在海南三亚开班。在11日上午举办的开幕式上,近30位国内外遥感领域知名专家和近60位来自海洋遥感领域优势科研院所与高校的青年科研人员共同参加活动。
2024-11-13 09:39
近年来,北京涌现出一批新能源、人工智能、智能制造、先进制造等领域的高科技民营企业,目前已逐渐形成技术和品牌优势。
2024-11-13 09:40
记者从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获悉,在12日开幕的第十五届中国航空航天博览会上,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国家航天局“中国军工”“中国航天”展台亮相。
2024-11-13 09:39
由于轴子暗物质信号极其微弱,经典磁场干扰可能成为高灵敏识别轴子信号的巨大挑战。
2024-11-12 09:09
该项目位于福建东山县杏陈镇、前楼镇海域,该地区多年平均日照时间为2204小时,太阳能资源丰富,年平均风速5.2米/秒、最大风速可达48米/秒。
2024-11-12 09:09
在“夸父”设施园区,有数座单体建筑(科研厂房),它们都是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的子系统,每个科研厂房里都有多个系统正在建设和运行。
2024-11-12 09:08
未来,核聚变能将在人类的能源系统中占据非常大的比重,来自核聚变的清洁、持久且便宜的电能会走进千家万户。
2024-11-12 09:06
非编码RNA可能成为未来癌症诊疗的新指标和新靶点,其独特的细胞类型特异性表达也为实现个性化医疗提供了可能。
2024-11-12 09:05
11月11日,空军八一飞行表演队和空军航空大学“红鹰”飞行表演队展翅珠海,以独特的方式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成立75周年。
2024-11-12 09:06
在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教授钟柏昌看来,用信息化手段为水火箭这类跨学科教学项目“赋能”,是开展科普教学创新的有效尝试。
2024-11-11 09:3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