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深耕"精细化" 让公园管理"高效"更"长效"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青岛> 要闻 > 正文

深耕"精细化" 让公园管理"高效"更"长效"

来源:青岛日报2023-10-16 15:57

  绿色发展,全民共享。公园城市建设既是生态项目,更是民生项目。

  自公园城市建设攻坚行动开展以来,青岛着力推进山头公园、城市绿道、林荫廊道、立体绿化、口袋公园等整治建设工作。截至目前,共整治建设山头公园60个,建设完成城市绿道226公里、林荫廊道70条、立体绿化213处、口袋公园115个,特别是太平山中央公园、浮山森林公园正式对市民开放以来,已成为市民休闲健身的新地标。

  在享受绿色福利的同时,如何一体化推进城市更新建设和管理,持续打好公园管理攻坚战、持久战也提上了日程。有道是:“三分建设,七分管理。”高品质的绿色空间离不开精细化管理,如何让不断增长的“绿色”为市民带来更多获得感?青岛在公园管理领域又有哪些创新举措和亮点?对此,记者近期展开探访。

  共建共治共享,“市民园长”上岗

  市民是公园的受益者、共享者,也可以成为管理者。家住延安路街道延安二路社区的李惠云有个习惯,每天都会去自己的“责任田”转一转、看一看,这缘于她的一个身份——“市民园长”。

  在延安路和延安一路交叉口的一处口袋公园,吃过早饭的李惠云来到这里,沿着园内小路边走边看,见到碎纸屑、矿泉水瓶,就随手捡起来扔进垃圾箱。在一棵树前,李惠云驻足细看。“叶子有点黄,地面也有点硬了,该养护了。”李惠云说着,拿出手机拍照,然后通过“市民园长”平台上传。“专业的养护公司收到反映的问题后,会及时前来查看解决,特别高效。”李惠云表示。

  谈起自己的“市民园长”身份,李惠云很是自豪,“公园是大家的,我们理所应当去好好爱护它,我是‘园长’,更要以身作则。利用闲暇时间逛一逛公园,看看花草树木长势、公园设施有没有破损,一旦发现问题,我就第一时间上报。”

  “市民园长”是“啄木鸟”,也是“和平鸽”,承担着收集和反映居民的意见、建议,倡导文明游园,维护园内秩序,监管养护单位日常工作等责任。

  散布于城市生活区的口袋公园,有效美化了城市环境,丰富了居民生活空间,只有建管并举,才能将身边的“绿色财富”管理好、维护好。

  “当前,口袋公园都有专业的养护单位实施管理,但毕竟人手有限,难免出现管理缺位。”市北区城市管理局工作人员介绍,为破解难题,自2021年起,市北区采取公开招募的方式在辖区内聘请“市民园长”,市民自愿报名。选聘过程中也会充分考虑应聘者的服务时间、管理经验以及是否热心社会公益事业、是否关心城市园林绿化事业发展等条件。

  目前市北区共聘有“市民园长”69名,现阶段已上线“市民园长”平台,“市民园长”和热心市民将日常发现的问题上传至平台,绿化公司将第一时间反馈处理,并将以积分形式每年对“市民园长”展开考评,增强市民参与绿化养护监管的积极性。

  “在聘任之初,我们就对‘市民园长’开展业务培训,让他们能够掌握辨别一些基础的林木养护及病虫害知识。”市北区园林绿化工程一公司业务部部长钟震宇介绍,“他们监督园林工作,能够帮助我们发现现场管理还存在哪些问题,让我们可以及时整改,共同把我们园区环境打造得更加优美。”

  其实,早在2019年底,中山公园就开始试行“市民园长”制,意在发挥志愿服务作用,创新公园管理模式,让“市民园长”在公园管理者和市民之间架起一座良好沟通的桥梁,让市民和游客参与到公园管理中来。

  如今,随着公园城市建设和管理工作的深入,实施“市民园长”制,是推进共建共治共享的有益尝试,也是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的具体体现。

  “智慧大脑”当管家,带来户外新体验

  如何管理好公园,智慧化也是重要的发展趋势。通过数字化赋能,可以使公园管理效率更高,也更专业。

  比如,“市民园长”平台就是“智慧园林大数据平台”的一个小板块。为推进城市园林绿化智慧管理体系建设,市北区园林绿化工程一公司建立起“智慧园林大数据平台”,关注前端实施,注重终端分析,及时掌握工作动态,将传统粗放的养护管理模式向现代精细化养护管理模式转变。

  “针对已交接的公园养护工作,我们依托智慧园林大数据平台,把各类园林数据采集入库,形成数据统计分析指导、科学预判,有序开展病虫害防控、水肥管理、苗木补植等各项工作,实施精雕细琢的养护管理。”市北区园林绿化工程一公司业务部副部长侯金珠介绍,例如,公司建立土壤实验室,对公园土壤进行采样、检测,将土壤氮、磷、钾元素含量及pH值录入平台,养护单位可通过检测结果针对性地安排浇水施肥;设置气象站,实时监测空气温湿度、降雨量、风速等气象数据,生成气象简报,便于合理安排应急处置及绿化养护工作。

  智慧化赋能在越来越多的公园里被应用。走进太平山中央公园,时不时就能看到脚踏平衡车的巡逻人员,来回穿梭扫地的智能扫地机器人“蜗小白”,以及遍布园区各角落的保洁人员……随处可见智慧化、精细化管理的影子。

  自今年8月1日起,太平山中央公园引入城市“大物管”管理模式,园区划分为四大片区17个网格,实施精细化管理,按照业务细分为绿地养护、环境保洁、秩序维护、设施设备维护四大专业条线,全面提升园区品质。经过两个多月的运行,整个园区园容管理、秩序管理以及绿化养护等方面都有了新的变化,市民对公园管理也有了一些新的感受。“城市更新建设,让公园面貌焕然一新;后续的精心管护,让园区品质得到保障和进一步提升,让老百姓身边的‘绿色’常绿常新。”市民刘女士感叹,园区道路干净整洁、林木草坪修剪精致,进入园区,自己的心情自然而然变得舒畅起来。

  “我们投入400多人来保障园区的管理,配置智能扫路机、高压清洗车、驾驶式扫地车、升降车、洒水车、巡逻平衡车、无人机等智能化、机械化设备,不断提升公园管理水平。”青岛城发智慧城市服务运营管理有限公司品质管理(安监)部经理隋立俊介绍,后期,公司将围绕智能化管理平台,将太平山中央公园打造成园区态势可视化、安全防控主动化、日常管理数字化、游客服务便捷化的智慧公园。

  作为“天然氧吧”“城市绿肺”,浮山森林公园正式开放以来,也成为一处市民游山玩水的“打卡”胜地。浮山市北段通过手机“电子围栏”、云广播提示、执勤人员巡逻、无人机自动巡航等多种方式,守护游客安全;在保洁及养护方面,配备新能源洗扫一体车,通过群反馈信息及时作业、查漏补缺,为游客提供宜游的园区环境。“驿站还配备了AED急救设备、自动售卖机、爱心雨伞等设施设备。此外,园区通过多点监测布局,对路域展开实时监控,让市民登山游玩更加安全、便捷。”市北区浮山保护管理分中心主任戴宗迪介绍。

  在浮山崂山段,园区打造综合管理服务平台,为浮山装上“智慧公园大脑”,以三维实景数字孪生平台为基础,运用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通过288个定点监测布局,以及常规路域监控、客流量统计、点烟行为识别等12个子场景,实现对浮山(崂山区)绿道的安防、消防、照明、停车等全域监测,实现公园智慧化管理,也为市民登山游玩提供更安全、优质的体验。

  对公园建管而言,数字化赋能不仅能精准识别、及时追踪发生的生态问题,为科学保护、系统治理提供技术支撑,让公园管理更加智慧化、科学化,还能为游客提供多样性、个性化的便民服务,从而达到互动互感的户外新体验。

  “一园一策”,特色管护下足“绣花功夫”

  山头公园是难得的“城市绿肺”,不断提升精细化养护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内在品质,才能让市民群众享受更多的生态福利、绿色福利。

  在去年全市整治建设完成的60个山头公园中,青岛西海岸新区占据14个,数量最多。针对公园管护,他们又有哪些新举措?“2022年11月我们开始进场养护峄山公园、花科子山公园、塔山公园、徐山文化公园、乳山公园5座山体公园。”青岛西海岸公用事业集团市政管理有限公司运营管理处副处长朱泳权介绍,各养护作业队成立专门团队,具体负责5座山体公园的环境卫生及绿化设施养护工作,根据季节变化做好病虫害防治、除草、冬季涂白、死株及干枯枝清理等常规性养护工作,同时配备应急队伍,配备好人员、车辆、物资,做好重点时段的值守等工作。为确保园内环境卫生清洁,还建立了“扫、捡、冲、刷、洗、拔、擦、巡”等组合式作业模式,结合春、夏季公园广场市民散步、乘凉、娱乐人流量较大的特点,落实徒步巡查和定人定岗制度,加大巡查频次,确保公园内保洁“见微见细”。

  朱泳权介绍,管护过程中,各养护单位每周制定养护计划,并且开展内部的定期考核。据悉,下一步,青岛西海岸公用事业集团市政管理有限公司将继续细化管理措施,积极探索设岗搭台,多元共治,努力营造整洁、有序、安全、健康的休闲娱乐环境,推进各公园精细化管理,努力提升美丽山体公园游园品质,着力打造“席地而坐”城市绿地客厅,为城市发展赋能。

  开展精细化管理,因地制宜是关键。竹子庵公园是李沧区2022年整治提升的9座山头公园之一,打造青岛地区竹子特色主题种植景区,形成体验崂山道教文化、感受原生态田园景观的,集自然、古朴、文化于一体的精品工程。“在竹林养护过程中,每年都会剔除下来一批老竹,养护工人们就地取材、变废为宝,把它们编制成精美的围栏,安装于花圃和竹林外围,不但起到保护绿植的作用,更成为园区一道特色风景线。”青岛盛太园山林养护工程有限公司负责人赵毓帅介绍,要想持续性地管理好公园,需要下足“绣花功夫”。为此,公司探索形成了竹子庵公园管护“抹、拾、冲、补、换、巡”的“六步”工作法,展开“搬家式”保洁,网格化不间断捡拾垃圾、树叶及其他杂物;针对雨后园路出现不同程度的污泥、落叶等杂物,及时冲洗;对老化绿篱及缺株断档等开展排查、补种;每天对点位周边展开“无死角”“零盲区”的地毯式巡查,做到日查即改。“在整治提升过程中,我们就按照‘因地制宜、一山一策’的要求,打造的9座山头公园各具特色,后续的管理也同样精心、精细、精致。”李沧区城市建设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只有建管同发力,才能让这些匠心打造、精心管理的公园品质持续提升,让绿色空间更好地与城市相融相生,让更多人在“家门口”就能拥抱“诗和远方”。

  市北区持续推行“日巡查、周调度、月考核”长效机制,通过现场检查等多种渠道,对养护公司量化打分,确保养护质量保持稳定。“巡查考核的内容包括日常植物修剪、苗木补植、病虫害防治、卫生清理、设施器材定期养护维修等方面,实施绿化、设施、秩序全方位监管,营造安全、舒适、洁净的游园环境。”市北区城市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今年,青岛将继续深入实施公园城市建设,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重要理念,突出生态优先,做到建管并重,让公园真正成为城市永久的财富。(梁超)(完)

[ 责编:邢彬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燕赵”粮仓春耕正当时

  • 西宁至成都铁路四川段首座隧道贯通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包括加快人工智能(AI)大模型迭代升级、推出AI应用新产品、加快开源步伐等,进一步竞速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赛道,优化人工智能落地应用体验。
2025-03-18 09:13
上海、浙江、广东、四川等地中小学也在积极开发人工智能教育资源、构建人工智能课程体系,并已取得一定成效。
2025-03-18 09:13
日前,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科研人员及合作者在重离子治癌微观机理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2025-03-18 01:55
日前,记者从江西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获悉,该保护区与湖北博得生态中心科研团队在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时发现一个蜘蛛新种——官山伪遁蛛。
2025-03-18 01:55
3月17日16时7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使用谷神星一号运载火箭,成功将云遥一号55-60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这次任务还搭载发射了中科卫星06星、07星。
2025-03-18 01:55
“昼夜温差真的能催芽,看!这些小瓜苗又长高了1公分!”在松荫轩智慧农场暖棚,六顶“小黄帽”在苗床间晃动,园艺社的孩子们一边用尺子测量一边记录数据,几双小手轻轻拨开土壤,细致地为新一批种子“安家落户”。
2025-03-18 01:55
在最近的科技新闻中,人工智能依然备受关注:能看会写的AI医生、灵活拧螺丝的机器人、会自己“脑补”物理规律的视频生成模型……
2025-03-17 08:57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人工智能驱动未来发展是备受关注的热点话题。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也明确提出,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将数字技术与制造优势、市场优势更好结合起来,支持大模型广泛应用,大力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手机和电脑、智能机器人等新一代智能终端以及智能制造装备,引发广泛关注。
2025-03-17 02:10
番茄像葡萄一样成串生长,可以揪着吃。走进北京市大兴区长子营镇北京京农智慧农业有限公司的智慧温室产业示范园,无土栽培串收番茄,经过一系列改良升级,正走向千家万户的餐桌。
2025-03-17 02:10
在广州开发区、黄埔区,有3个“80%”令人瞩目:80%以上的规上工业企业是民营及中小企业,80%以上的高新技术企业是民营及中小企业,80%以上的发明专利、创新成果和新产品来自民营及中小企业。
2025-03-17 02:10
从内蒙古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获悉,该院陈贵林教授团队发现,甲虫与蚂蚁合作,共同完成了荒漠生态系统中药用寄生植物锁阳种子的传播,从而首次揭示了锁阳种子的传播机制,为荒漠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新的证据,也为保护和管理锁阳种群提供了新的视角。
2025-03-17 02:10
当前,泰国经济处于缓慢复苏阶段。世界银行最新发布的报告指出,尽管泰国经济增长略好于预期,但整体增速仍然低于东盟邻国。面对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泰国亟须采取有效措施提升自身经济韧性,以确保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2025-03-17 02:10
据《自然》杂志近日报道,美国新兴技术观察站(ETO)一项分析报告发现,中国目前正在进行的大部分芯片设计和制造研究方面的基础研究,有望为未来的计算硬件奠定基础。
2025-03-14 09:46
车市竞争从价格战转向智驾战。近期上市的几款新车上搭载或升级智驾功能,包括15万元级的深蓝L07,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表示:“今年8月将智驾覆盖到10万元级车型。“比亚迪多款车型搭载了基于地平线征程6M的天神之眼C高阶智驾系统。
2025-03-14 09:39
此项研究中,团队将金属熔化,并利用团队前期制备的高质量单层二硫化钼压砧进行挤压,实现了多种二维金属的普适制备。
2025-03-14 09:38
近日,来自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陈喆研究员团队,联合浙江大学化学系白宏震、汤谷平教授及海洋学院王楠副教授团队,在材料科学领域的国际顶级期刊Advanced Materials上发表最新研究成果。
2025-03-14 09:38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北大—清华生命科学联合中心白洋团队13日凌晨在国际学术期刊《细胞》发表成果,构建首个作物根际细菌基因组数据库以及作物根际病毒基因组数据库,
2025-03-14 04:10
我出生在安徽寿县农村,幼时目睹父老乡亲缺医少药的困境,长大后便下定决心做一名医生,治病救人。
2025-03-14 04:25
2025年3月13日是第20个世界肾脏日,本届主题是“您的肾脏还好吗?早检查,保健康”,旨在呼吁全社会关注肾脏健康,提高对慢性肾脏病的早期认识,强调了早期发现和干预对肾脏健康的重要性。
2025-03-13 09:15
从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获悉,该所王占彪研究员团队定量解析了童装、针织衫、工作服、T恤和作训服等棉质纺织品“从种子到成衣”全阶段的碳排放情况,即碳足迹,并提出对应的具体“减碳”策略,为我国棉花纺织服装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思路和线索,也为全球棉花纺织产业减排策略的制定提供了科学依据。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发表在环境科学类国际期刊《资源、保护与回收》上。
2025-03-13 04:4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