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深耕"精细化" 让公园管理"高效"更"长效"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青岛> 要闻 > 正文

深耕"精细化" 让公园管理"高效"更"长效"

来源:青岛日报2023-10-16 15:57

  绿色发展,全民共享。公园城市建设既是生态项目,更是民生项目。

  自公园城市建设攻坚行动开展以来,青岛着力推进山头公园、城市绿道、林荫廊道、立体绿化、口袋公园等整治建设工作。截至目前,共整治建设山头公园60个,建设完成城市绿道226公里、林荫廊道70条、立体绿化213处、口袋公园115个,特别是太平山中央公园、浮山森林公园正式对市民开放以来,已成为市民休闲健身的新地标。

  在享受绿色福利的同时,如何一体化推进城市更新建设和管理,持续打好公园管理攻坚战、持久战也提上了日程。有道是:“三分建设,七分管理。”高品质的绿色空间离不开精细化管理,如何让不断增长的“绿色”为市民带来更多获得感?青岛在公园管理领域又有哪些创新举措和亮点?对此,记者近期展开探访。

  共建共治共享,“市民园长”上岗

  市民是公园的受益者、共享者,也可以成为管理者。家住延安路街道延安二路社区的李惠云有个习惯,每天都会去自己的“责任田”转一转、看一看,这缘于她的一个身份——“市民园长”。

  在延安路和延安一路交叉口的一处口袋公园,吃过早饭的李惠云来到这里,沿着园内小路边走边看,见到碎纸屑、矿泉水瓶,就随手捡起来扔进垃圾箱。在一棵树前,李惠云驻足细看。“叶子有点黄,地面也有点硬了,该养护了。”李惠云说着,拿出手机拍照,然后通过“市民园长”平台上传。“专业的养护公司收到反映的问题后,会及时前来查看解决,特别高效。”李惠云表示。

  谈起自己的“市民园长”身份,李惠云很是自豪,“公园是大家的,我们理所应当去好好爱护它,我是‘园长’,更要以身作则。利用闲暇时间逛一逛公园,看看花草树木长势、公园设施有没有破损,一旦发现问题,我就第一时间上报。”

  “市民园长”是“啄木鸟”,也是“和平鸽”,承担着收集和反映居民的意见、建议,倡导文明游园,维护园内秩序,监管养护单位日常工作等责任。

  散布于城市生活区的口袋公园,有效美化了城市环境,丰富了居民生活空间,只有建管并举,才能将身边的“绿色财富”管理好、维护好。

  “当前,口袋公园都有专业的养护单位实施管理,但毕竟人手有限,难免出现管理缺位。”市北区城市管理局工作人员介绍,为破解难题,自2021年起,市北区采取公开招募的方式在辖区内聘请“市民园长”,市民自愿报名。选聘过程中也会充分考虑应聘者的服务时间、管理经验以及是否热心社会公益事业、是否关心城市园林绿化事业发展等条件。

  目前市北区共聘有“市民园长”69名,现阶段已上线“市民园长”平台,“市民园长”和热心市民将日常发现的问题上传至平台,绿化公司将第一时间反馈处理,并将以积分形式每年对“市民园长”展开考评,增强市民参与绿化养护监管的积极性。

  “在聘任之初,我们就对‘市民园长’开展业务培训,让他们能够掌握辨别一些基础的林木养护及病虫害知识。”市北区园林绿化工程一公司业务部部长钟震宇介绍,“他们监督园林工作,能够帮助我们发现现场管理还存在哪些问题,让我们可以及时整改,共同把我们园区环境打造得更加优美。”

  其实,早在2019年底,中山公园就开始试行“市民园长”制,意在发挥志愿服务作用,创新公园管理模式,让“市民园长”在公园管理者和市民之间架起一座良好沟通的桥梁,让市民和游客参与到公园管理中来。

  如今,随着公园城市建设和管理工作的深入,实施“市民园长”制,是推进共建共治共享的有益尝试,也是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的具体体现。

  “智慧大脑”当管家,带来户外新体验

  如何管理好公园,智慧化也是重要的发展趋势。通过数字化赋能,可以使公园管理效率更高,也更专业。

  比如,“市民园长”平台就是“智慧园林大数据平台”的一个小板块。为推进城市园林绿化智慧管理体系建设,市北区园林绿化工程一公司建立起“智慧园林大数据平台”,关注前端实施,注重终端分析,及时掌握工作动态,将传统粗放的养护管理模式向现代精细化养护管理模式转变。

  “针对已交接的公园养护工作,我们依托智慧园林大数据平台,把各类园林数据采集入库,形成数据统计分析指导、科学预判,有序开展病虫害防控、水肥管理、苗木补植等各项工作,实施精雕细琢的养护管理。”市北区园林绿化工程一公司业务部副部长侯金珠介绍,例如,公司建立土壤实验室,对公园土壤进行采样、检测,将土壤氮、磷、钾元素含量及pH值录入平台,养护单位可通过检测结果针对性地安排浇水施肥;设置气象站,实时监测空气温湿度、降雨量、风速等气象数据,生成气象简报,便于合理安排应急处置及绿化养护工作。

  智慧化赋能在越来越多的公园里被应用。走进太平山中央公园,时不时就能看到脚踏平衡车的巡逻人员,来回穿梭扫地的智能扫地机器人“蜗小白”,以及遍布园区各角落的保洁人员……随处可见智慧化、精细化管理的影子。

  自今年8月1日起,太平山中央公园引入城市“大物管”管理模式,园区划分为四大片区17个网格,实施精细化管理,按照业务细分为绿地养护、环境保洁、秩序维护、设施设备维护四大专业条线,全面提升园区品质。经过两个多月的运行,整个园区园容管理、秩序管理以及绿化养护等方面都有了新的变化,市民对公园管理也有了一些新的感受。“城市更新建设,让公园面貌焕然一新;后续的精心管护,让园区品质得到保障和进一步提升,让老百姓身边的‘绿色’常绿常新。”市民刘女士感叹,园区道路干净整洁、林木草坪修剪精致,进入园区,自己的心情自然而然变得舒畅起来。

  “我们投入400多人来保障园区的管理,配置智能扫路机、高压清洗车、驾驶式扫地车、升降车、洒水车、巡逻平衡车、无人机等智能化、机械化设备,不断提升公园管理水平。”青岛城发智慧城市服务运营管理有限公司品质管理(安监)部经理隋立俊介绍,后期,公司将围绕智能化管理平台,将太平山中央公园打造成园区态势可视化、安全防控主动化、日常管理数字化、游客服务便捷化的智慧公园。

  作为“天然氧吧”“城市绿肺”,浮山森林公园正式开放以来,也成为一处市民游山玩水的“打卡”胜地。浮山市北段通过手机“电子围栏”、云广播提示、执勤人员巡逻、无人机自动巡航等多种方式,守护游客安全;在保洁及养护方面,配备新能源洗扫一体车,通过群反馈信息及时作业、查漏补缺,为游客提供宜游的园区环境。“驿站还配备了AED急救设备、自动售卖机、爱心雨伞等设施设备。此外,园区通过多点监测布局,对路域展开实时监控,让市民登山游玩更加安全、便捷。”市北区浮山保护管理分中心主任戴宗迪介绍。

  在浮山崂山段,园区打造综合管理服务平台,为浮山装上“智慧公园大脑”,以三维实景数字孪生平台为基础,运用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通过288个定点监测布局,以及常规路域监控、客流量统计、点烟行为识别等12个子场景,实现对浮山(崂山区)绿道的安防、消防、照明、停车等全域监测,实现公园智慧化管理,也为市民登山游玩提供更安全、优质的体验。

  对公园建管而言,数字化赋能不仅能精准识别、及时追踪发生的生态问题,为科学保护、系统治理提供技术支撑,让公园管理更加智慧化、科学化,还能为游客提供多样性、个性化的便民服务,从而达到互动互感的户外新体验。

  “一园一策”,特色管护下足“绣花功夫”

  山头公园是难得的“城市绿肺”,不断提升精细化养护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内在品质,才能让市民群众享受更多的生态福利、绿色福利。

  在去年全市整治建设完成的60个山头公园中,青岛西海岸新区占据14个,数量最多。针对公园管护,他们又有哪些新举措?“2022年11月我们开始进场养护峄山公园、花科子山公园、塔山公园、徐山文化公园、乳山公园5座山体公园。”青岛西海岸公用事业集团市政管理有限公司运营管理处副处长朱泳权介绍,各养护作业队成立专门团队,具体负责5座山体公园的环境卫生及绿化设施养护工作,根据季节变化做好病虫害防治、除草、冬季涂白、死株及干枯枝清理等常规性养护工作,同时配备应急队伍,配备好人员、车辆、物资,做好重点时段的值守等工作。为确保园内环境卫生清洁,还建立了“扫、捡、冲、刷、洗、拔、擦、巡”等组合式作业模式,结合春、夏季公园广场市民散步、乘凉、娱乐人流量较大的特点,落实徒步巡查和定人定岗制度,加大巡查频次,确保公园内保洁“见微见细”。

  朱泳权介绍,管护过程中,各养护单位每周制定养护计划,并且开展内部的定期考核。据悉,下一步,青岛西海岸公用事业集团市政管理有限公司将继续细化管理措施,积极探索设岗搭台,多元共治,努力营造整洁、有序、安全、健康的休闲娱乐环境,推进各公园精细化管理,努力提升美丽山体公园游园品质,着力打造“席地而坐”城市绿地客厅,为城市发展赋能。

  开展精细化管理,因地制宜是关键。竹子庵公园是李沧区2022年整治提升的9座山头公园之一,打造青岛地区竹子特色主题种植景区,形成体验崂山道教文化、感受原生态田园景观的,集自然、古朴、文化于一体的精品工程。“在竹林养护过程中,每年都会剔除下来一批老竹,养护工人们就地取材、变废为宝,把它们编制成精美的围栏,安装于花圃和竹林外围,不但起到保护绿植的作用,更成为园区一道特色风景线。”青岛盛太园山林养护工程有限公司负责人赵毓帅介绍,要想持续性地管理好公园,需要下足“绣花功夫”。为此,公司探索形成了竹子庵公园管护“抹、拾、冲、补、换、巡”的“六步”工作法,展开“搬家式”保洁,网格化不间断捡拾垃圾、树叶及其他杂物;针对雨后园路出现不同程度的污泥、落叶等杂物,及时冲洗;对老化绿篱及缺株断档等开展排查、补种;每天对点位周边展开“无死角”“零盲区”的地毯式巡查,做到日查即改。“在整治提升过程中,我们就按照‘因地制宜、一山一策’的要求,打造的9座山头公园各具特色,后续的管理也同样精心、精细、精致。”李沧区城市建设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只有建管同发力,才能让这些匠心打造、精心管理的公园品质持续提升,让绿色空间更好地与城市相融相生,让更多人在“家门口”就能拥抱“诗和远方”。

  市北区持续推行“日巡查、周调度、月考核”长效机制,通过现场检查等多种渠道,对养护公司量化打分,确保养护质量保持稳定。“巡查考核的内容包括日常植物修剪、苗木补植、病虫害防治、卫生清理、设施器材定期养护维修等方面,实施绿化、设施、秩序全方位监管,营造安全、舒适、洁净的游园环境。”市北区城市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今年,青岛将继续深入实施公园城市建设,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重要理念,突出生态优先,做到建管并重,让公园真正成为城市永久的财富。(梁超)(完)

[ 责编:邢彬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习近平会见冰岛总统托马斯多蒂尔

  • 习近平会见莫桑比克总理莱维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不久前的国庆中秋假期,人形机器人俨然成为多地商场、工厂、医院甚至众多家庭的“明星”。这款名为Galbot的人形机器人来自银河通用,已正式“入职”该智慧工厂,承担自动质检、零部件分拣与搬运等复杂任务。
2025-10-14 09:57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印发了《云计算综合标准化体系建设指南(2025版)》(以下简称《指南》)。
2025-10-14 09:56
最长主跨跨径、最高主塔塔高、最大锚碇基础、最大主缆规模、最多车道数量……狮子洋大桥集齐了双层悬索桥的多个世界第一。
2025-10-14 09:55
13日18时00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试验三十一号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10-14 09:53
日前从2025龙骨坡遗址学术研讨会获悉,龙骨坡遗址第5轮发掘获得的粪化石中,有几枚被确认为剑齿虎粪化石。
2025-10-14 09:51
十多位国内外医学“大咖”在接受“新华深读”栏目采访时表示:结节检出率升高,核心原因是检查设备精度的显著提升,让过去难以发现的微小结节“无所遁形”。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进步和体检普及度的提升,甲状腺、乳腺及肺结节的检出率呈上升趋势。
2025-10-13 10:26
现有将聚合物转化为金属或陶瓷的技术,往往会导致材料多孔、强度不足,而且部件会出现严重收缩,导致变形。这种3D打印工艺实现了从“制造零件”到“生长功能”的跨越,有望为航空航天、生物医疗、机器人等领域带来新的变革。
2025-10-13 10:24
一个国际科研团队在9日出版的《天体物理学杂志》上发表研究称,他们首次拍摄到两个黑洞相互环绕运行的无线电影像。由芬兰图尔库大学天文学家领衔的研究团队,瞄准一个异常明亮的星系核心中心区域名为OJ287的类星体,成功拍摄到其中两个黑洞相互绕行的珍贵画面。
2025-10-13 10:23
作为深远海风电产业链的“链主”企业,运达能源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运达能源科技集团”)见证并引领了中国风电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全过程。2024年,中国风电新增装机容量达79.8GW,占全球新增装机总量的68.2%,这意味着,全球每新增3台风机,就有近2台落地中国。
2025-10-13 10:22
10月14日,一场赏心悦目的木星伴月将在凌晨上演,为初秋天宇增添一抹诗意。木星是一颗气态行星,也是太阳系中个头最大的行星,虽然距离地球比较远,但由于个头大,从地球上看起来非常明亮。
2025-10-13 10:19
团队进一步提出了跨平台系统设计方法论,包含二维-CMOS电路协同设计、二维-CMOS跨平台接口设计等,并将这一系统集成框架命名为“长缨(CY-01)”架构。据了解,团队下一步计划建立实验基地,与相关机构合作,建立自主主导的工程化项目,并计划用3至5年时间将项目集成到兆量级水平。
2025-10-13 10:18
日前,位于浙江杭州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超重力离心模拟与实验装置的核心设备正式启用。
2025-10-11 09:44
近日,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与国际合作团队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地球科学》发表论文指出,海洋硫酸盐浓度的变化能够改变甲烷的消耗方式。
2025-10-11 09:43
著名科幻作家刘慈欣在小说《诗云》中曾描写过“微型白洞”,让很多人浮想联翩。有趣的是,白洞和黑洞在数学上是同一个“解”——它们的质量、角动量、电荷都相同,唯一的区别是时间反了过来。
2025-10-11 09:40
“金钉子”是定义和区别全球不同年代所形成的地层的“锚点”,用来划分全球地质年代界线。
2025-10-11 09:38
植物生长不仅依赖阳光雨露,更与土壤中“看不见的世界”密不可分——这里生活着大量微生物,它们附着在根系上,帮助植物吸收养分、抵抗逆境。
2025-10-11 09:32
5年来,坚持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突出位置,我国科技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国家综合创新能力排名由2020年的第14位提升至2024年的第10位。
2025-10-10 10:16
在人工智能(AI)与神经科学的强强联合下,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与艾伦研究所团队联合开发出一种名为CellTransformer的AI模型,助力绘制出目前最精细的小鼠脑图,共包含1300个脑区及亚区。
2025-10-10 10:13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研究团队结合模拟计算与机器学习,研制出一种新型3D打印铝合金,不仅耐高温,强度更是传统铸造铝合金的5倍,且比未经机器学习辅助设计的合金强度高出50%。
2025-10-10 10:10
连日来,北方气温骤降,不少秋冬季独有的养生方式和健康说法随之而来,有些操作或说法听起来科学健康,但权威专家表示,如果开展不当反而会带来健康风险。
2025-10-10 10:07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