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闫 杰
“主要看气质”是个网络热词,用来通俗地描述艺术城市很接地气。“知乎”上也有多个类似提问:一座城市的“气质”体现在哪些方面?你最爱哪座城市,它的“气质”是什么样的?
城市“气质”和艺术城市的说法有相通之处,说的都是城市内涵。一个具有艺术气质的人独具魅力,一个富有艺术气息的城市令人向往。因为艺术具有塑造功能,又有溢出效应,对一个人是这样,对城市亦如此。
用“无用之大用”可以更为形象地描述艺术对于城市的塑造功能。说艺术“无用”,是指艺术不能直接作用于现实,艺术没有满足人们物质生活需要的使用价值,对社会的反馈效应间接而又漫长。但与社会发展同质共进的艺术,于人类的进步又是一种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直接关系到人类精神的不断完善。如此说来,艺术对社会的用处又非常重要,所以又说它有“大用”。
中央音乐学院原副院长周海宏在公开演讲中曾反复提及艺术到底有什么用,他给出的答案很简单:为了幸福!因为艺术能够培养我们的感性素质,提升感性智慧,美化我们的生活。艺术推动人类感性文明发展,在生活当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功能。
学者刘彤的说法更为直接形象:“艺术城市”让城市建设“活”起来。以“艺术城市”理念探索中国特色城市发展道路,要基于城市特质资源,凝练城市主题文化,将文化纳入城市顶层设计,用文化规划引领城市发展;要以主题文化塑造城市环境,形成“唯一性”的特色城市;要将当地的特色文化与当地的产业有机结合,实现产城融合。
如此说来,探讨艺术城市的内涵,更多应该着眼多层次的体系。“艺术城市”兼具物质价值和精神价值,体现着一个城市的发展水平以及市民的生存质量,沉淀着这个城市区域的历史文化品格,将审美取向和价值观层面的内在凝聚力,体现为外在人居环境的吸引力。
有学者认为,艺术城市在自身的历史演变过程中产生文化沉淀,不仅包括在时间足迹中进行的空间积累,也包括不易被其他城市模仿和“拷贝”的地域性和文化根植性,同时承载着城市居民人文哲学和艺术气质的认知与升华,它体现了物质性和精神性两种属性的完美结合。
基于上述梳理分析,笔者倾向这一界定:艺术城市是在城市特定发展阶段中,以城市为物质载体,展现艺术的精神内涵,以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为根本,将历史与现代的艺术化城市空间和城市功能有机结合,构建出特色化、可延续,能够引导思想和行动的有机体,逐步形成一种全新的艺术诠释方式和城市发展动力。借用武汉美术馆馆长梵枫的表述:“艺术城市是钢筋水泥和美的平衡,关键即在于城市与艺术的结合。”
根据上述界定,城市这一人类文明成果,强调艺术精神创造的相对独立性,全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人既是艺术城市的建设者,又是艺术城市的共享者。同样,城市载体和艺术内涵类似硬件与软件,基于既有发展的基础、当前的禀赋条件,只有软硬件结合成为有机体,才构成艺术城市完整的要素。而这一“有机体”,不但以全新方式阐释艺术城市,还可成为城市持续发展的强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