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十年,地铁深度改变青岛“生活版图”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青岛> 要闻 > 正文

十年,地铁深度改变青岛“生活版图”

来源:青岛财经网2022-10-20 20:04

  地铁,是青岛城市发展的缩影。

  从2012年青岛地铁集团正式成立,到2015年开通第一条地铁线,到如今,青岛地铁已有十一条在建线路,六条投入运营。十年间,青岛已成为全国地铁发展最快的城市之一。

  十年时光,一条条地铁如时光隧道,改变着城市生活,拓展着城市空间,是青岛这座城日新月异、进阶跃升的生动见证。

  6分钟的“青黄相接”

  那时与今日,青岛与黄岛间讲述的是不同的故事。1986年,青岛与黄岛轮渡航线开通,首次将“青黄”距离拉近至半小时。2011年6月30日,随着胶州湾大桥、胶州湾隧道的通车,将“青黄”间的距离进一步缩短;2021年12月30日,随着1号线南段的通车,“青黄”相接跨越35年的发展,通勤时间从半小时缩短至6分钟。

  从隔海到轮渡,从轮渡到隧道,从隧道到地铁,6分钟的“青黄相接”,是时间的缩短,也是时代的变迁,更是青岛快速发展的最好体现。

  “比开车走隧道还要快,6分钟就能‘过海’!”坐在飞驰的地铁上,从市南区团岛站到西海岸新区的凤凰岛站,短短6分钟就实现了“青黄相接”,这让在青岛市区上班、在新区居住的市民张赟十分激动。2021年底,地铁1号线的全线开通,彻底改变了他之前每天驱车往返“青黄”的出行方式,如今坐着地铁上下班变成了他的日常。

  从一条线,到一张网,地铁改变了这座城,改变了在这里生活的人。

  “地铁时代,速度快了,但生活慢了。”市民崔娜说,从燕儿岛路到芝泉路,不远的距离,往往因为堵车而变得格外遥远。地铁2号线开通后,她终于从堵车的日子中解脱出来。“我不再步履匆匆,早晨可以悠闲地吃顿早餐,晚上还有时间带孩子出去遛弯。”在崔娜看来,地铁帮她省下的时间,足够让她更从容地面对生活。

  一个个跳动的数字,无不折射出青岛发展的一次次飞跃。

  十年间,地铁线路从无到有,如今已有6条线路运营,全长284公里,运营128座车站。另外,还有11条线路同时在建。待全部建成后,青岛东岸城区交通网络将进一步织密,西岸、北岸城区网络骨架也将初步完成搭建。三岸主城区内部将实现45分钟可达,东岸西岸北岸三城之间1小时可达的中心湾区轨道交通网络,将有力支撑“一主三副两城”都市区空间结构,一个“轨道上的青岛”正呼啸而来,青岛人迎来了一个全新的生活方式。

  城市动线的延伸串联

  迅捷的地铁不仅缩短了人们的出行时间,延伸了活动范围,更提高了生活品质。十年间,地铁已成为城市动线的延伸,串联起大青岛的城市发展格局。

  自建设起,青岛地铁便如一张密织的网,由主城区向四周迅速辐射开来——

  2015年,地铁3号线北段通车,成为山东省首条通车的地铁线路。

  2017年,地铁2号线东段开通,地铁进入换乘时代。

  2018年,地铁11号线、13号线相继开通,青岛地铁版图向北延伸至即墨,向西延伸至西海岸新区。

  2020年,青岛地铁1号线北段(东郭庄站至青岛北站)、青岛地铁8号线北段(胶州北站至青岛北站)双线同步开通,青岛第五、第六条地铁线路建成运营,青岛地铁版图又继续向北延伸至胶州。

  已开通运营的6条地铁线路,让主城区与郊区的交通动线更活跃了。坐着地铁去赶集正成为青岛市区居民的新时尚。

  地铁13号线,每逢农历的四、九日,泊里站是最热闹的。从四面八方赶来的市民,三五成群的推着小车、提着袋子,从站台蜂拥而出,奔向不远处的泊里大集。

  11号线则成为市民去即墨鳌山卫赶集的最主要通道。“自青岛地铁11号线全线通车后,去赶集方便多了,山东大学站出了地铁口步行约百米,就是鳌山卫大集所在地,每次赶集大军在站口排起长队都是当地一景。”市民李军说道。

  再看主城区比较火热的商圈,坐标无不在地铁沿线。

  万象城、凯德广场、乐客城……商业的升级,地铁的加持,让青岛的商圈告别了一枝独秀的局面,遍地开花成为了青岛商圈的新常态。2022年8月27日,是毗邻2号线辽阳东路站的万象汇开业的日子。当天,辽阳东路站出站客流由前一个周六的8455人次,增长至22762人次;进站人数由前一个周六的8295人次,增长至23503人次。便捷的地铁交通,在不断地助力青岛商业版图的扩张布局。

  地铁的开通,也改变了游客的选择。如今,不少外地游客会有意识地选择离地铁站较近的酒店入住。多条地铁线的开通,串起了中山路、台东、八大关、五四广场、小麦岛、石老人、李村商圈等著名景点及网红打卡地,不仅有“颜值担当”,更具有“价值内涵”。

  今年夏季,青岛地铁串线成网正式迈入“百万客流时代”,284公里线网无疑是第一把“推手”。6条地铁线网串联了机场、铁路、汽车站等多个客运枢纽站场,这些枢纽通达全省、全国。从2015年3号线北段通车,到现在的6条线路、总长284公里的地铁线网,青岛地铁运营里程在短短几年间跻身全国前十,成为仅次于北京的北方第二城。

  向下扎根与向上突破

  284公里的地铁线网,是地铁商业布满城市的触角。

  向下扎根,围绕地铁车站、依托地铁客流,青岛正打造轨道上的“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向上突破,打破地铁场景边界,在城市更新领域深耕细作,一个个商贸新范本正初现端倪。

  经常来往于青济两地的张女士喜欢在地铁北站的“壹心制面”小店里,吃一碗热乎乎的牛肉面;居住在天泰阳光地带的蒋先生期盼着2号线海信桥站的小型商业体早点开业;在常宁路上班的蓝小姐,每天走出地铁大厦站时,都要在地铁站里的7-ELEVEn便利店买上一份早餐;在无棣路、苏州路,不少人盼着高架桥下的波螺油子多点烟火气......

  未来很多的地铁站,将不仅仅是站点,它们即将变身成一个个消费场景的新地标,让流淌于大街小巷的地铁站旁升腾更多的“人间味道”。2021年底,商务部等11部门联合发布通知,公布了全国首批30个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名单,青岛入选。于此,青岛依托快速铺展的地铁线网,升级打造“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多业态、总消费、广渠道、全域”的新型商业模式“破阵出圈”加快成势,全力开拓“轨道上的新商圈”。未来五年,青岛地铁与丽达将合作开办精品生活超市11家、社区超市80家,规模超市市场占有率达到10%以上;到2031年底,开办精品超市将达19家,社区超市达200家,形成在青岛七区三市的完整业务布局。

  青岛在地铁产业运营异军突起的迅猛势头,迅速引起了业界关注。其创新的商业模式,也开拓了国有企业进军商贸领域的新范本。

  回到“壹心制面”的品牌打造实践,青铁商业没有选择单纯的资金注入、一包了之,而是通过与知名餐饮策划团队“人间采蜜”深度合作,建立联合运营体。除了投资模式和品牌运营模式的创新,青岛地铁还创新了Mini Tod商业业态,把客流量可观的地铁站点地面空间打造成小型商业综合体,为市民提供多样服务体验和便捷生活服务。今年上半年,台东站“青铁·东熙巷”的开业在业内引起较大关注,Mini Tod因其良好的地理位置、充沛的乘客流量、城市商圈的赋能,迅速引来了国内外品牌青睐。

  青岛在地铁经营赛道的努力,正在实现从“城市轨道”向“轨道城市”的转型。

  地铁建设及地铁沿线开发建设是青岛市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三年攻坚行动的主攻方向之一。2022年初,青岛就确定了“TOD综合开发投资一千亿”的目标,提出了“让更多人工作生活在地铁旁”的美好蓝图。未来三年,青岛将通过TOD综合开发进行老城改造,引领城市更新,解决交通拥堵、停车难停车乱、居住环境差、配套不完善、绿化品质低等城市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带来的问题。

  更多的“地铁新城”将在青岛出现。除了已在运营中的台东东熙巷、建设中的海信桥“青铁·时光里”,青铁商业公司布局的台东站“青铁·南北里”、团岛站“青铁·观海荟”等项目也在全力筹备。以南岛项目为例,该项目地处市南区西部的“老西镇”,片区内自然资源丰富但设施相对陈旧,项目将于2023年3月开工。待TOD项目落地后,将先将污水处理厂搬迁至地下,再围绕未来地铁2号线西延线带来的利好,打造生态复合型的样板街区、山海一体的城市景观,给片区市民提供高品质的生活环境。

  一条特色多元化的商业运营之路正越走越宽广。可以预见的是,未来的青岛地铁沿线,将生长出若干烟火气、时尚气浓郁的人文空间、生活空间,为岛城消费业态的多元化、消费动能的强劲化提供助力。

  铺展城市空间

  历史建筑和片区是青岛的文脉所载、底蕴所在。沧桑厚重的老城区,因地铁的穿梭而重现活力。

  2022年3月,在原“波螺油子”旧址区域的一栋历史建筑前,青岛举行了“地铁线路周边历史风貌恢复项目”启动仪式。在青岛市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三年攻坚行动的开局之年,青岛正为地铁沿线历史文化街区和风貌建筑谋划新生,为老城居民生活品质提升呈交地铁方案,开辟轨交行业助力城市更新的全新路径。

  “散落在老城区的异域风情建筑构成了青岛建筑最独特最有个性的风貌样态。通过对老街区、老建筑的修缮,重现精致的怀旧风情,是青岛老城区破圈出圈的引爆点。”青岛地铁艺术设计专家委员会的专家、青岛籍画家、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杜大恺近日对波螺油子片区进行了深度现场调研。杜大恺认为,要深度研究老城区业态招商,对业态引入模式进行根本性创新,提升居民居住品质,推动项目可持续发展。

  秋风乍起,地铁空间上下却是暖意洋洋。数轮的深度调研,中山路站里院项目即将迎来焕新的高光时刻,其将引入高档餐饮业态,填补片区高端餐饮空白。同时,承载城市记忆的波螺油子项目中,片区5栋历史建筑已招商落位,一个可阅读、可漫步、可休闲、可娱乐的全新文化地标呼之欲出。

  2022年9月,青岛TOD项目“一号工程”——青岛创新创业活力区打下围护结构施工第一钻,迈出了里程碑式的一步。从四流中路拐进一条没有名字的小路,穿过跨度十多米的大门,有一处如同“小城镇”的老厂区,林林总总几十处车间、仓库、食堂、办公楼,却少见人影。这里是原青岛国棉六厂旧址,也是青岛创新创业活力区中的一块重要“拼图”。

  这一带曾是青岛纺织工业的聚集地,随着城市变革和产业调整,传统纺织产业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几个月前,青铁置业的工作人员进驻这里,开启了原青岛国棉六厂老厂区的改造工作。依靠高铁、地铁多线交会带来的强大客流,发挥原青岛国棉六厂承载的文化记忆,这里将对标北京798艺术区,打造包含酒吧、文旅、餐饮和剧场等元素在内的公共文化活力区,塑造未来青岛新门户的复合式艺术交流空间。

  “把现代建筑和传统建筑相结合,通过交相辉映的设计理念,打造城市人文新地标,让市民既能感受到青岛城市发展的历史和过去,又能展望繁华美好的未来。”青铁置业副总经理赵玥博表示,TOD综合开发是城市发展的一场“思想解放”,是城市开发理念的更新和城市运营方式的重构,在盘活低效用地、重塑老旧片区方面,TOD将越来越多地发挥积极作用。

  从地铁站到TOD,从出行方式到生活方式,从文化空间到城市空间,青岛正全面匹配城市空间发展布局。以轨道交通网络为主线,建设运营“轨道上的青岛”,已成为引领城市更新的新路径。

  一组组跃动的数字,一张张热情洋溢的笑脸,一座座星罗密布于青岛街头的地铁站,一条条蜿蜒于地下并不断掘进的“铁龙”,都可以清晰地洞见青岛前行的每一步——轻盈的抑或是铿锵的,触摸到城市发生的每一点变化——细微的抑或是翻天覆地的。

  时针指向下一个十年,青岛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永不止步,沿着地铁这条生机勃发的城市“生长轴”,青岛的美好生活一路铺展,追梦人步履铿锵,已踏上新的筑梦之路。

  青岛财经日报/首页新闻记者 李雯

[ 责编:董大正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近日,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科研团队与兰州理工大学合作,通过重离子辐射和基因编辑技术,优化了酵母代谢途径,有效提升了酵母合成脂质的能力。
2024-11-22 04:30
21日,清华大学产业发展与环境治理研究中心与自然科研团队联合编制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指数2024》报告正式发布。
2024-11-22 04:30
记者11月20日从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获悉,由国防科技大学研制、部署在该中心的“天河”新一代超级计算机系统,在最新公布的国际Graph500排名中以6320.24 MTEPS/W的性能夺得Big Data Green Graph500(大数据图计算能效)榜单世界第一的优异成绩。
2024-11-22 10:22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康彦彪教授研究团队创制了一种超级光还原剂,并基于此发展了低温(40至60摄氏度)的催化还原特氟龙等全氟及多氟烷基化合物的完全脱氟新方法,实现将难以降解的“永久化学品”——全氟和多氟烷基物质,回收为无机氟盐和碳资源。
2024-11-22 04:30
作为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的新型技术基座,生成式人工智能对于提升国家战略地位与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美国接连出台多项人工智能战略和政策文件,
2024-11-22 04:20
记者20日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获悉,该院抓总研制的长征十号系列火箭近日成功完成整流罩分离试验,标志着该系列火箭初样研制又迈出了坚实一步。
2024-11-21 09:14
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低空经济产业链条长,涵盖航空器研发与制造、低空飞行基础设施建设与运营、飞行服务与保障等产业,对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具有重要作用。
2024-11-21 09:12
工业革命改变了世界面貌,为人类生产生活带来深远影响。当今世界,人工智能迅猛发展,推动人类社会深度变革。在此过程中,电力行业也在逐步向数字化和智能化转型。
2024-11-21 09:10
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低空经济规模超5000亿元,增速超过33%,2030年有望达到2万亿元。2024年以来,全国已有超过26个省(区、市)将低空经济写进政府工作报告。
2024-11-21 09:09
日前,国际学术期刊《自然·通讯》在线刊发江西省农业科学院原院长颜龙安院士团队联合河北大学杜会龙教授团队的研究成果:首个稻属最全超级泛基因组图谱绘制成功。
2024-11-21 09:09
全海深光电缆绞车系统“海威GD11000”,日前随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海洋地质二号”船在我国南海完成了首个航次的深海调查任务。
2024-11-20 09:21
近日,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何林团队与武汉大学教授雷爱文团队合作,在催化羰基化领域取得重要进展——成功利用一氧化碳或二氧化碳替代剧毒光气,高效合成含氮羰基化合物非对称脲。。
2024-11-20 09:24
这种菌能够迅速分解番茄、辣椒、娃娃菜等多种蔬菜尾菜,并具有促进作物生长、拮抗土传病原菌等功能特性。在此基础上,课题组进一步研发了“蔬菜尾菜+快速腐解菌+有机肥+功能菌”四位一体的原位还田技术。
2024-11-20 09:20
11月18日,在沪渝蓉高铁全线控制性咽喉工程崇太长江隧道内,我国盾构隧道智能建造V2.0技术体系正式在“领航号”盾构机成功应用
2024-11-20 09:19
19日,四川、重庆、贵州三省市同步首发动力型锂电池试运专列,这是我国铁路首次大规模试运输动力锂电池,将助力国产动力锂电池产品的全球流通。
2024-11-20 09:13
近年来,北京市延庆区大力发展低空经济,2023年相关产业产值达23.3亿元。天气渐冷,北京八达岭长城脚下,中关村延庆园内的低空经济产业园依旧热火朝天,一派繁忙景象。
2024-11-19 09:50
据最新一期《自然·化学》杂志报道,美国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团队在最新研究中给出了一个涉及两种简单分子间反应的精妙解释。
2024-11-19 09:47
利用样地观测数据、空间分析和树线模型模拟,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研究员梁尔源等人系统分析了尼泊尔珠峰国家公园和安纳普纳保护区混交林树线,揭示了糙皮桦和喜马拉雅冷杉的种群更新动态和树线位置变化。
2024-11-19 09:46
机器人服务员、咖啡师、宠物……各种机器人让人目不暇接。自动载人飞行器,无人机、无人车、无人船……智能驾驶技术遍布“海陆空”。11月14日至16日,第二十六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在广东深圳举行。
2024-11-19 04:55
近日,记者从湖北省神农架林区林业管理局野保科开展的陆生野生脊椎类动物普查中获悉,神农架现有陆生野生脊椎类动物710种,比原来的493种增加217种。
2024-11-19 05:0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