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为落实青岛市崂山区委区政府精细化、精准化服务工作要求,针对传统服务模式存在的问题短板,崂山区残联依托崂山区“三建联动”网格化治理信息平台开发建设了“残疾人网格化管理服务系统”,借助网格化管理平台,提供“三维坐标”服务创新打造“立体化”惠残模式,确保惠残政策覆盖性落实,实现残疾人服务事项“入户代办”“一网通办”,全面提升惠残助残工作的知情率、执行率和满意度。
纵向搭建实现残疾人服务“零距离”
通过建立残疾人网格化管理服务系统,从“社区-街道-区”自下而上畅通信息渠道,构建“流程标准化、项目精细化、服务规范化、管理信息化”服务格局,创造信息化、多元化的服务途径,进行残疾人信息实时动态管理,利用终端真正实现为残疾人服务“零距离”。
打造残疾人服务嵌入式“科学嫁接”。崂山区残联依托崂山区“三建联动”网格化治理信息平台,将残疾人惠残服务工作嵌入崂山区社会治理打造网格化服务管理模式的服务大局来谋划,在建设过程中捆绑进区“三建联动”网格化治理工作,解决了建设经费和技术力量不足的困难,让残疾人服务工作搭上了网格化治理平台建设的“快车”。
打造残疾人信息动态式 “实时采集”。“残疾人网格化服务系统”的上线运行,实现了申请网上办、结果网上反馈,改变了纸质材料逐级报送的方式,缩短了服务时限,大大节约了人力和时间成本,结合公共服务事项“一次办好”工作推进,实现残疾人信息实时采集,使崂山区残疾人服务更加信息化。
打造残疾人服务对应式“智能匹配”。崂山区残联通过优化“残疾人网格化服务系统”功能,设置现行惠残政策自动匹配功能,系统会根据残疾人的类别、级别、年龄、家庭经济状况和申请服务记录等情况,自动匹配应享受的服务项目,提示各级工作人员提供主动服务。
横向整合 实现残疾人服务“零缺位”
崂山区北宅街道东乌衣巷社区杨女士身患肢体一级残疾,是东乌衣巷社区的低保户。因脑血栓导致长期瘫坐在床,起床不方便。社区网格员李方英、孙妮妮、姜明知道后马上上报街道残联,第一时间为其申请残疾人电动床并亲自送到家。
借助崂山区“三建联动”网格化治理信息平台,崂山区残联打造社区专职网格员帮办代办的“保姆式服务”模式,通过定向式目标、标准化流程、智能化手段,实现残疾人服务事项社区专职网格员“入户帮办代办”“一网办理”。崂山区残联通过提供保姆式、点单式靠前主动服务,满足个性化需求,切实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50米”,真正实现惠残政策覆盖性落实,实现服务“零缺位”。
明确专职网格员帮办代办职责。崂山区残联与崂山社会治理中心联合印发了《关于开展社区专职网格员帮办代办服务工作的通知》,由崂山区735名社区专职网格员利用手持服务终端入户提供帮办代办服务。
明确专职网格员“包干服务”标准。根据残疾人信息管理系统数据,将每名残疾人分配到所属网格中,并通过“残疾人网格化服务管理系统”将基本信息提供给网格员,由网格员入户走访,主动提供服务,确保不漏一人。
明确专职网格员服务流程。网格员利用手持服务终端,将申请信息推送到“残疾人网格化服务管理系统”,网上进入申请审批流程,并可通过手持终端监督社区、街道和区级审批服务过程。20项依申请惠残服务实现“零跑腿”办理,打造了高质量高时效的“保姆式”惠残服务模式,保障惠残政策覆盖性落实。
竖向激发 实现残疾人服务“零偏差”
下一步,崂山区残联将通过持续优化残疾人网格化管理服务系统功能设定,实现服务指令智能下达、服务信息自动传输,激发转变惠残观念,建立健全主动及时、快速高效的残疾人工作机制,达到惠残服务事项“零跑腿”和“一次办好”要求,实现 “底数全摸清、需求全掌握、保障全覆盖、服务全方位”的目标,真正做到惠残服务“零偏差”。
不断丰富政务信息共享资源。崂山区残联依托“残疾人网格化管理系统”,向崂山区大数据中心申请“医保、最低生活保障、教育”等信息适时共享,不断提升系统依据有关信息对惠残需求的智能匹配和智能校对,切实减轻工作人员反复审核个人信息的工作量,降低人为审核错误,进一步提升惠残服务工作效率。
建立残疾人基本信息采集更新制度。新增持证残疾人进入“残疾人网格化管理系统后”,立即通过户籍信息定位在“网格”内,实现网格员及时入户采集完善基本信息,为后期及时提供惠残服务奠定信息基础。
建立惠残服务“好差评”制度。由网格员开展惠残服务群众满意度回访,并将残疾人享受惠残服务情况通过手持服务终端如实反馈,客观评价惠残服务质效。(杨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