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家门口通上公交!青岛今年加快优化调整公交线路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青岛> 当地新闻 > 正文

家门口通上公交!青岛今年加快优化调整公交线路

来源: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2022-06-16 11:10

  青岛今年加快优化调整公交线路,填补新建小区公交服务盲区,力推公交、地铁两网融合发展

  家门口通上公交,幸福感“直达”身边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讯 最近一段时间,家住红岛湾小区、在青岛北站附近上班的市民王先生出行方便了。从6月1日起,随着城运控股公交城阳巴士公司开通947路线(由方特梦幻王国开往铁路北站东广场),大洋一路、华中路、华贯路、泰祥路、华东路部分公交盲区被填补,极大满足了红岛湾、中欧国际城、沟角社区、西后楼等小区居民的出行需求。家门口的便捷直达公交让王先生的上下班通勤之路不再像以往那样疲惫,相较换乘别的线路,单趟能为他省下半个小时的时间。

  “之前,小区附近只有902路和937路两条公交线路,但这两条线路都通向城阳东方向,并不能满足小区居民前往青岛方向的出行需要。”王先生说,947路开通后,小区居民可在家门口直接坐车前往李沧和青岛北站方向,而且还途经青岛中学、青岛实验学校等学校并可与地铁8号线换乘,“可以说,现在去哪儿都很方便。”

  优化调整80条公交线路是我市今年市办实事之一。记者从市交通运输局了解到,今年以来,结合“作风能力提升年”活动,我市加快优化调整公交线路,着力构建“快线-干线-支线”多层次的公交服务网络,填补了多个出行盲区,为市民出行提供了便利。记者梳理发现,在这些优化调整的线路中,既有946路、35路、临1路、947路等新开线路,也有465路、317路等延长线路,填补了新建小区附近公交服务盲区。还有根据客流需求、道路状况等因素做出的线路截短、停运以及首末车时间调整,包括终止营运线路7条(隧道2路、隧道5路、隧道4路、隧道7路、372路、305路、766路)。

  112路是一条比较有代表性的优化线路。5月27日起,112路线副站由卧龙社区调整为海大崂山校区,主站保持铁路北站东广场不变,调整后的线路降低了永平路、兴国路、松岭路、峪夼路、峪川路、滨海公路、S396省道、崂山景区旅游专用路等路段与其他公交线路的重复度,长度较调整前减少了15.9公里。“112路线距离长、沿途拥堵节点较多,有时碰到堵车,一圈接近5个小时。”城运控股公交李沧巴士公司董事长邓立仑说,公交线路长不仅容易造成乘客候车时间变长,还增大了驾驶员的劳动强度,不利于安全驾驶。调整后的112路不仅线路“瘦身”,还由以前的有人售票变更为无人售票。

  随着地铁线网持续加密,公交+地铁的换乘出行成为市民重要选择。今年以来,我市着力推动公交、地铁两网融合发展。在计划优化调整的80条公交线路中,与地铁关联线路达到20条,目前已调整10条,完成率50%。市交通运输局城市交通处处长臧忠伟介绍,下一步,按照地铁4号线建设和空载试运行进度,将适时组织初期运营前安全评估,在4号线开通前提前谋划加紧研究制定常规公交与地铁的衔接换乘方案。此外,还将结合地铁沿线TOD开发项目或地铁车站工程建设公交场站,以有效衔接轨道交通形成公共交通综合换乘枢纽,提高两网间的客流疏散水平,实现联乘客流的无缝换乘。对于距离城市中心区较远的地铁车站,研究周边配套建设P+R停车场的可行性,在提高轨道交通偏远站点使用效率的同时,减少郊区进入城市中心区的私人小汽车数量,缓解中心城区地面交通压力。(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周建亮)

[ 责编:徐皓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中国体育代表团成都世运会首金诞生!

  • 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在北京开幕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实验室是科技创新的重要摇篮,但里边有不少危险而又昂贵的设备,可能对科研工作者人身和财产安全造成威胁。如何织密安全防护网?
2025-08-08 10:25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俞书宏院士团队成功开发出一种可闭环生物回收的纤维素基介电薄膜,能够提高电子器件的循环利用率,从而减少电子废弃物。
2025-08-08 10:16
日前,济南量子技术研究院团队与深圳国际量子研究院团队合作,在可见光集成光学领域取得重要进展:成功研制出一套新型可见光矢量光谱分析仪。
2025-08-08 10:12
中国林科院林业所林木细胞遗传研究组近日提出了研究裸子植物生长停滞可塑性的独特模型。这一成果填补了人们对裸子植物发育可塑性认识的空白。
2025-08-08 10:11
8月6日,揽月月面着陆器着陆起飞综合验证试验在位于河北省怀来县的地外天体着陆试验场圆满完成,此次试验是我国首次进行载人航天器地外天体着陆起飞试验。
2025-08-08 10:09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吴凯丰团队采用胶体量子点溶液作为增益介质,通过法布里-珀罗谐振腔耦合及双脉冲泵浦设计,开发出连续稳定工作10天以上、能量转化效率大于17%的量子点液体激光器。
2025-08-07 10:18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基因组研究所的研究团队深入解析了中亚野猪种群在跨越欧亚大陆百万年的迁徙历程中适应环境的独特遗传密码,为理解大型哺乳动物如何应对环境变化提供了全新视角。
2025-08-07 10:18
无论是钢琴家指尖流淌出的动人旋律,还是外科医生在显微镜下的精准操作,甚至是母亲为孩子系鞋带时的温柔细致……
2025-08-07 03:40
月球,地球最亲密的邻居,它的“婴儿期”是什么样的?为破解这个谜题,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科学研究院王水炯教授团队和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李秋立研究员团队合作
2025-08-07 03:40
近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耕地保护和质量提升法(草案)》(以下简称《草案》),决定将《草案》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
2025-08-07 03:40
长期以来,石油衍生塑料的污染问题,特别是微塑料对食物和水源的有害影响,一直困扰着人类。研究人员设计了利用恶臭假单胞菌等菌株,将二氧化碳、木质素和食物垃圾等废物转化为生物塑料的方法。
2025-08-06 09:38
南方科技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系副教授林玉峰与合作者揭示了地球磁场发电机对地核流体黏度的不变性,并发现早期地球模型可产生与现今观测高度相似的地磁场结构和强度。
2025-08-06 09:35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万建民表示,纹枯病是威胁全球水稻生产的重大病害,年均造成产量损失10%至30%。
2025-08-06 09:33
近年来,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灾害性天气的突发性、极端性、不确定性愈加明显,特别是进入汛期,突破历史纪录和传统认知的灾害频繁发生。
2025-08-06 09:25
农业农村部、生态环境部日前联合发布《中国渔业生态环境状况公报(2024)》,公布2024年中国渔业水域水质、沉积物、浮游生物等18项指标的生态环境监测情况。
2025-08-06 09:22
林炳亮:基孔肯雅病毒不会通过日常接触引发人际传播,也不会通过咳嗽、打喷嚏等传播。林炳亮:基孔肯雅热和登革热的传播途径一样,都是由伊蚊传播,因此防控措施也一样。基孔肯雅热的治疗尚无特效药物,以对症治疗为主,并做好防蚊隔离。
2025-08-05 10:16
黄皮、龙宫果、嘉宝果、蛇皮果……不少爱吃水果的消费者发现,无论是在线下超市里,还是在线上购物软件里,市面上出售的新奇小众水果越来越多了。泰国的榴莲、山竹都是很热门的水果,我们在泰国采购过程中发现,当地的榴莲果园里会混种一些龙宫果的树木。
2025-08-05 10:15
》显示,长江流域水生生物资源恢复态势总体向好,完整性指数持续提升。
2025-08-05 10:14
近30年来,程芳琴带领团队聚焦煤、电、冶等产业中产生的工业固废处理处置问题,致力于工业固废的低碳化、高值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置。通过“预处理活化—资源化利用—无害化处置”的技术链条,让工业固废逐步从环境负担转化为可利用资源,促进循环经济发展。
2025-08-05 10:13
物理学家利用一种仅几千克重的装置从核反应堆中捕获了中微子,这种装置的重量比标准的中微子探测器小几个数量级。Scholberg的COHERENT探测器首次利用了一种名为相干散射的现象,即中微子与整个原子核发生“散射”,而不是与构成原子的粒子发生散射。
2025-08-05 10:11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