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毕业季,“抢人”时!各地纷纷出手,青岛印发通知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青岛> 当地新闻 > 正文

毕业季,“抢人”时!各地纷纷出手,青岛印发通知

来源:青报观象山2022-06-07 14:04

  6月,又是一年毕业季!站在人生新起点,毕业生除了分别的不舍,还有对未来不确定性增多的忐忑。

  根据教育部公布的相关数据,2022届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1076万人,比上一年增加167万人,规模和增量都创下历史记录。2018年为821万人,2019年为834万,2020年为874万人,2021年为909万。

  史上最庞大的高校毕业生大军,叠加疫情冲击,遇上经济下行,就业形势持续承压。

  得人才者得天下。高校毕业生是宝贵的人才资源,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事关民生福祉,事关长远发展。迈上新征程、筑梦新未来的青岛,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渴求人才,也更能成就人才。

  今年驻青高校毕业生规模将超过13万人,达历史峰值,就业形势较为严峻。青岛在前期陆续出台多项政策措施的基础上,适时调整优化,再出新政。

  近日,青岛市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全力做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工作的通知》,推出15条措施,促进高校毕业生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

  其中包括,给予1000元/人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市属国有企业力争拿出60%的岗位面向高校毕业生招聘、稳定机关事业单位招录(聘)高校毕业生的规模、支持自主创业、鼓励灵活就业等。

  城市是人才成长的摇篮,是躲避风浪的避风港,是成就梦想的舞台。形势越是严峻,就业越是困难,越是需要城市张开双臂,展现诚意与关爱。

  这些政策措施从供需两端入手,对大学毕业生和用人单位进行精准帮扶和援助,好比一场“及时雨”,给予实惠的同时,传递了温暖,提振了信心。

  一个有温度的城市,自然是人才竞相奔赴之地。双向奔赴、相互成全,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就没有到不了的远方。

  01

  非常之时,施非常之策

  稳就业事关民生福祉和发展大局。

  当前就业面临持续承压态势。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4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6.1%,比上月上升0.3个百分点,达到近两年的峰值。

  这主要是受国内疫情多点散发和国际形势更趋复杂严峻等多重因素影响,其中一些突发因素已超出预期,很多市场主体经营困难,部分重点群体求职难度加大。

  随着大学毕业季的到来,大量毕业生进入人才市场,人才供需关系还将进一步调整,竞争将愈发激烈。以“国考”为例,2022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计划招录3万余人,报名总人数超过了200万,一个职位平均60多人竞争,最热门职位达到了20000:1,创下新高。

  在激烈竞争态势下,不少大学毕业生主动降低了“期望值”。智联招聘发布的《2022大学生就业力调研报告》显示,2022届毕业生的平均期望月薪6295元,比去年的6711元下降约6%。其中,4000元以下期望月薪的占比12.8%,高于2021年的8.9%;6000元以上期望月薪的占比44.6%,低于2021年的50.8%。

  即便如此,就业形势并不乐观。部分省市近期公布的毕业生去向落实率基本都低于50%。截至5月22日,宁夏各高校毕业生就业去向落实率为34.42%。截至5月25日,湖南省2022届高校毕业生已落实毕业去向人数为21.43万,落实率为44.43%。截至5月31日,河南省高校毕业生平均毕业去向落实率为37.11%。

  稳定和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是做好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国之大者”。非常之时,需施非常之策,行非常之举。

  为积极应对疫情带来的影响,抢抓毕业生求职黄金期、冲刺期,加快推动就业工作进展,5月9日,教育部启动2022届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周,推出线上专场招聘活动30余场、提供岗位超过80万个。

  从5月开始到8月中旬,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百日冲刺”系列活动,通过开展入校招聘、访企拓岗、就业指导、精准帮扶等专项行动,挖潜创新拓展岗位资源,提供就业指导服务。

  5月13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要求把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作为就业工作重中之重,作为政府绩效考核和高校绩效考核内容,全方面部署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工作。

  5月31日,国务院印发《扎实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的通知》,要求加大稳岗支持力度,对企业招用毕业年度高校毕业生发放补助。

  各地也纷纷出台专门措施。广东省通过开展创业创新扶持、基层人才支撑等十大行动,拓展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千方百计加大就业岗位供给,力争全省应届高校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7月底达70%以上、年底前达90%以上。

  上海11个部门联合出台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文件,把基层政策性岗位、企业税收减免和社保补贴、创业贷款优惠等就业创业促进措施和盘托出。

  南京组织相关部门、高校、园区、企业协同发力,开展“宁聚”十项行动,目前已多渠道筹集面向高校毕业生的岗位超10万个,全面助力高校毕业生在宁就业创业。

  高校毕业生就业关系民生福祉、经济发展和国家未来。需要政企联手,各司其职,展现诚意,拿出实招,稳住就业,培植未来。

  02

  留住“家门口”的,引进“门外”的

  高校大学生作为青年人才的中坚力量,越来越受到城市的青睐和重视。对高校毕业生的争夺,已经各地成为“抢人大战”的主战场。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青岛在校大学生数量增长迅速。根据统计公报,截至2021年年末,全市共有各类大专院校(含民办高校)29所。全年研究生招生2.1万人,在校研究生6.2万人,毕业生1.4万人;普通本专科招生11.5万人,在校生39.5万人,毕业生10万人。今年驻青高校毕业生规模将超过13万人,达历史峰值。

  在这里学习生活4年,甚至更长时间,正所谓日久生情,青岛更有可能成为他们未来工作和生活的首选。他们就站在“家门口”,城市拿出诚意,就很有可能吸引他们“迈进”家门。

  青岛围绕提升高校毕业生留青、来青和回青率,实施高校毕业生见习实习扩围、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提升和“青雁归巢”三项计划。

  具体措施包括,实施青年人才创新创业一次性安家费政策,硕士、博士、博士后留青工作可以分别享受10万、15万、25万的安家费;推出高校毕业生住房补贴政策,分别给予本科、硕士、博士每个月500元、800元、1200元连续36个月的住房补贴,着力缓解高校毕业生在青岛的住房压力,有效降低人才在青岛的生活成本。

  青岛人才服务提速增效,城市环境亲和力提升,让广大青年才俊感受到城市的温度。将“先落户后就业”政策放宽到专科及以上学历毕业生、毕业学年在校生,落户办理实现“秒批”。高校毕业生在青岛所有的就业流程实现了“全程网办、全市通办”。

  政策留人不如事业留人,事业留人关键在产业留人。人才来到青岛不是就业就是创业,青岛坚持产才融合的鲜明导向,为青年人才在青岛提供更广阔的干事创业的舞台。

  4月发布的《关于实施新时代“人才强青”计划的意见》明确提出,将面向“四个需求”,做好“四篇文章”,促进“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

  一系列诚意精准的措施、做法,赢得了大学毕业生的青睐。2019年在青高校毕业生留青5.24万人,留青率达到48.6%,同比提高8.6个百分点。2020年,在青高校毕业生留青率提高到50.27%。2021年在青高校毕业生留青率进一步提高到52%。

  近几年来,青岛累计吸引99.06万名毕业来青就业创业,发放住房补贴10.17亿元、一次性安家费10.01亿元,累计提供实习实训超5万个,今年来提供就业岗位13.7万个,实现青年人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助力青年友好型城市建设。

  这些大学毕业生正在逐步成长为青岛各行各业的中坚力量。

  03

  15条再加码,传递温暖提振信心

  形势在变,政策措施也要因时而变。

  今年3月,青岛市发展改革委会同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教育局、青岛税务局等部门印发《青岛市扶持高校毕业生创业就业普惠政策清单》。政策清单包涉及创业补贴、税收优惠、创业担保贷款、保险补贴、职业培训补贴、住房补贴、弹性学制等19方面政策。其中,青岛各双创示范基地力争年内为高校毕业生提供超过1.4万个就业机会。

  当前,青岛市人社部门进一步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大力实施高校毕业生“见习实习扩围”“青雁归巢”计划,组织开展高校毕业生专场招聘、就业服务进校园活动,力争实现年内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90%以上。

  5月31日,青岛市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全力做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工作的通知》,从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鼓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开展就业帮扶和就业援助、压紧压实工作责任五个方面,推出15条具体措施,促进高校毕业生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

  在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方面,扩大企业就业规模、拓宽基层就业渠道、稳定公共部门岗位规模,明确提出,对招用毕业年度高校毕业生并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的中小微企业,给予1000元/人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实施高校毕业生社区聘岗计划,充分挖掘基层乡村振兴、环境保护、卫生防疫、劳动就业、统计调查等领域就业岗位,促进高校毕业生到城乡社区就业;稳定机关事业单位招录(聘)高校毕业生的规模,等等。

  在鼓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方面,支持自主创业、鼓励灵活就业,明确提出,对大学生和高校毕业生个人10万元及以下的创业担保贷款免除反担保;政府投资开发的创业载体安排30%左右的场地免费向大学生和高校毕业生创业者提供;将灵活就业人员、家庭服务业从业人员商业综合保险补贴标准统一为每人每年100元;对离校2年内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实现灵活就业的,按规定给予社会保险补贴,等等。

  在开展就业帮扶和就业援助方面,加强就业帮扶、强化困难援助、提升职业技能水平,明确提出,落实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实名服务,至少提供1次职业指导、3次岗位推荐、1次职业培训或就业见习机会;对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介绍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给予一次性职业介绍补贴;免除2022年及以前年度毕业生2022年应偿还的国家助学贷款利息,本金可申请延期一年偿还,不计复利,等等。

  这些措施针对性强,好操作,好落实,将显著增强大学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获得感”,提振信心。

  这个毕业季,城市与大学生“心手相牵”,双向奔赴,感人的一出出、励志的一幕幕正在上演。

  留住、引来更多年轻人,更多人才,稳住就业,夯实根基,培植未来,青岛就能活力四射地奔向梦想的远方。

  (作者 观象君 摄影 任晓萌 王世锋 等)

[ 责编:徐皓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习近平会见斯洛伐克总理菲佐

  • 山东即墨:盐碱地水稻迎丰收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10月31日,“科学家精神百场讲坛——国家卓越工程师进校园”在北京科技大学举行。
2024-11-01 04:20
近日,记者跟随2024年“防震减灾高质量发展进行时”主题采访活动,了解江苏如何啃下海洋地震监测这块难啃的“硬骨头”。
2024-11-01 04:20
为什么而科研?这是每一个科技工作者和科研机构都需要回答的问题。是兴趣,是理想,亦是责任!
2024-11-01 04:20
“天关”卫星(爱因斯坦探针卫星)在轨交付仪式暨成果发布会31日在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举行。
2024-11-01 04:20
大科学装置不仅能帮助人类突破认知极限,在基础科学领域做出重大突破,也能服务社会发展,解决国家重大需求。
2024-11-01 04:20
这项赛事由拼多多、光明食品集团、中国农业大学、浙江大学共同主办,旨在为植物工厂降本增效和产业化发展集智聚力。
2024-10-31 09:23
这一私域大模型以在轨卫星管理专业知识库为基础,搭建航天器操控平台,通过语音、文本互动,即可完成航天器在轨管理、航天器管理人员培训,助力卫星高效智能管理。
2024-10-31 09:23
比赛中,残疾人选手将操纵义肢手抓取多种物体,但由于残疾人控制义肢的信号源非常有限,确保手指、手腕的可靠运动成为需要攻克的问题。
2024-10-31 09:21
部分癌症发生在天生携带罕见基因序列变异的人群中,发现此类变异可改善早期癌症检测及促进靶向疗法发展。
2024-10-31 09:20
10月下旬,西藏那曲市安多县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唐北区域,温度已降至-10℃左右。“
2024-10-31 04:05
近日,科研团队在开展古树名木调查过程中,在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和龙市境内的长白山原始森林中,发现大片以珍稀濒危植物东北红豆杉为骨干树种的天然群落。
2024-10-31 04:05
今年进博会,医疗器械及医药保健展区将集聚全球十大医疗器械企业、十一家世界500强制药企业,大量“首秀”“首展”亮眼。
2024-10-30 18:40
走进玉门风电场“风电长廊”展厅,一幅幅图片、一段段影像、一件件展品,详细介绍了全球风电、中国风电、甘肃风电发展历程及现状。
2024-10-30 09:15
美国一项新研究显示,一种关键洋流的减缓可能会在本世纪末使预计的北极变暖幅度下降约2摄氏度。研究人员还警告说,大西洋经向翻转环流减缓还可能引发其他气候异常,例如可能导致热带辐合带的变化。
2024-10-30 09:14
据了解,目前定位于高端、个性的冰箱,多使用智能玻璃面板,而中低价冰箱仍有不少是传统面板。
2024-10-30 09:14
汽车后市场在规范化的基础上,借助智能化技术的赋能,正逐步实现服务的升级转型,为消费者带来更加专业、便捷、个性化的服务体验。
2024-10-30 09:13
新质生产力具有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的质态特征。“人工智能+”作为新一代数字技术集合体,以数据、算法和算力为核心要素,驱动科技革命实现从孤岛走向连接、从初级走向高阶、从工具走向价值的全面升级,展现出超越工业经济时代的技术能级。
2024-10-30 04:00
生成式人工智能在人机交互领域展现出的强大自主性和泛化能力,让人们越来越感觉到与人工智能的交流就像是和另一个人交谈。
2024-10-30 04:00
步入吉林省中医药科学院科研院区,一座长白山微观沙盘十分抢眼。
2024-10-29 10:08
科学普及是推动创新发展不可或缺的“一翼”,建设高水平科普人才队伍是壮大“科普之翼”的关键。我们相信,通过深入实施、不断完善这一制度,必将推动优秀科普人才持续涌现,为科技创新与科学普及“两翼齐飞”提供强劲动力。
2024-10-29 10:0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