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大村镇平菇工厂化栽培示范基地内工作人员正在采摘平菇。(李紫恒摄)
新华社客户端青岛5月29日电(记者李紫恒)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现代化发展,青岛西海岸新区大村镇以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为主线,加快推进农业数字化转型升级。该镇“蘑菇工厂”就是通过数字技术在产前、产中、产后的应用,实现了集约化高效农业的循环发展。
在大村镇平菇工厂化栽培示范基地,一筐筐新鲜采摘的平菇正在装车。青岛绿色家园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宋江富指着装运车旁一排排空塑料筐告诉记者,“这些空塑料筐都是商贩提前送到基地的,因为每天出菇数量有限,供应商们都需要排队。”该基地去年正式投入生产,设有25个平菇种植车间,每天的产能在7000斤至10000斤不等。
工厂化栽培示范基地内工作人员正在查看刚采摘的平菇。(李紫恒摄)
“平菇的种植对于温度和湿度的要求比较高,传统的平菇种植受限于这几个因素,夏天很难出菇,而我们的平菇工厂化栽培示范基地创新研发出拥有自主产权的温湿度控制设备,打造出平菇适合生长的环境,实现了一年四季持续出菇。”宋江富介绍,利用“隧洞”原理,自主创新研发的环形送风装置,在降低80%耗能的同时,有效解决了夏天栽培平菇需要的“大通风”也就是强供氧与保持低温环境之间的矛盾。
“在平菇工厂化栽培示范基地,不管是温度、水分还是光照的调节,都实现了自动智能化,大大降低了人工成本,只要在程序中设定好各项条件的参数,设备就能实现全自动调节。”宋江富告诉记者,通过数字赋能,基地真正实现了集约化、智能化、信息化、工厂化的完美融合。
种植车间内环境干净整洁、阴凉湿润,一排排菌包整齐有序地摆放在高高的架子上。(李紫恒摄)
传统菌菇种植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渣废料,无法出菇的菌包往往就会被遗弃,不仅浪费资源,还容易污染环境。而在大村镇平菇工厂化栽培示范基地,传统的废料却成为了实现循环经济的“助推剂”。“基地产生的废菌包通过处理,可以加工成畜禽养殖饲料,而畜禽产生的粪便则可以通过生物堆肥的方式制成有机肥料,有机肥料可以用作农作物绿色种植标准园的养分补给,而绿色种植农作物产出的秸秆正是制作菌包的材料之一。通过这一系列操作,真正实现了资源循环利用和产业融合发展”宋江富说。
据了解,该项目每年可消耗农业废弃物、秸秆5000余吨,每年为周边种植户增收约400万元。同时,产出的副产品有效推动了当地养殖业和种植业的融合发展,促进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带动长期就业160余人,临时性用工800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