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4月6日起,青岛这些公共文化场馆陆续恢复开放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青岛> 当地新闻 > 正文

4月6日起,青岛这些公共文化场馆陆续恢复开放

来源:青岛日报2022-04-06 15:06
  清明小长假最后一天,

  青岛市部分公共文化场馆陆续发出公告,

  市博物馆、市文化馆及部分区市文化馆

  将于4月6日恢复开放,

  市美术馆和市图书馆

  将于4月7日恢复开放。

  其中,市图书馆位于东海西路的

  少儿馆开放时间待定。

  ↓↓↓

  青岛市博物馆开放公告

  尊敬的观众朋友:

  根据青岛市疫情防控工作安排,青岛市博物馆将于2022年4月6日(周三)恢复开放。因扩建工程需要,西区一楼《古韵悠长》古代史展厅暂时关闭,造成参观不便,敬请谅解。

  为切实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保障公众健康,我馆将继续实行网络实名制预约参观,执行接待量不超过最大承载量50%的限量,现将相关事项公告如下:

  开放时间

  11月至次年4月 9:00-16:30(16:00停止入场)

  5月至10月 9:00-17:00(16:30停止入场)

  每周一闭馆(法定节假日除外)

  停车公告

  因扩建工程施工需要,原观众停车场暂时无法提供使用。周末及法定节假日,青岛市博物馆东院停车场对观众免费开放,需凭当日预约参观码入院停车。车位有限,请在停车泊位内停放车辆。市博物馆周边国际会展中心、丽达购物广场、青岛大剧院等均有收费停车场可提供停车服务。

  预约规则

  1、观众参观需提前通过官方微信公众号实行分时段预约参观,各时段不限次数预约,单次最多可预约9人。

  2、如您的行程有变,请取消您的预约。

  扫描↑上方二维码进行预约

  入馆及参观信息

  1、请您持预约成功的二维码、“山东电子健康通行码”绿码、14天行程码(14天行程码带“*”从中、高风险地区来参观的观众,须持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有效证件,在预约时间段到馆参观。

  2、所有观众须扫描“青岛一码通”和山东疫情防控“场所码”,做好信息登记后入馆。无法扫码的观众须提供48小时内健康码纸质版或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并按工作人员要求如实登记个人信息。

  3、入馆前须接受体温测量,如有体温异常(≥37.3℃),或有咳嗽、气促等异常身体现象的观众谢绝入馆,并配合工作人员进行临时留观隔离。

  4、观众须全程佩戴口罩,排队和观展时请保持1米以上距离。暂停人工讲解,推荐使用导览器或微信导览。

  5、老年人、残障人士及现退役军人、医护、警务人员优先入馆。

  6、咨询电话:0532-88896286或17685562721。

  温馨提示

  我们将继续采用电话预约参观的方式,为无法出示“健康码”和进行线上预约的老年观众提供便捷服务。

  预约电话:0532-88896286或17685562721,电话预约成功后,在预约时段内可携带身份证、老年证登记入馆。

  青岛市图书馆发布恢复开放通知

  青岛市图书馆将于4月7日起有序恢复对外开放。我们将严格落实疫情防控有关工作要求,执行接待量不超过最大承载量50%的标准,认真执行员工日常监测、读者预约登记等措施,加强对来自重点地区人员预审报告,为您提供安全、有序的阅读环境,欢迎您的到来。

  开放时间

  延吉路主馆:星期二至星期日:9:00—17:00

  逢星期一闭馆(法定节假日除外)

  24小时自助图书馆:9:00-21:00

  东海路少儿馆:暂不开放。

  人数控制

  每日进馆人数不超1500人,同时在馆人数不超800人;各阅览室根据阅览桌椅数量控制读者人数。

  入馆预约

  1、青岛市公共图书馆读者需提前一天通过青岛市图书馆微信公众号“青岛市图书馆”微信公众号“读者指南”→“入馆预约”菜单进行实名预约。预约过程中如有问题可拨打本馆服务电话咨询:0532-85012822、0532-85012112。

  2、读者在确定预约的同时,默认为承诺遵守我馆相关管理规定和疫情期间特殊开放规则,并愿意积极配合。

  3、65岁以上老年读者、残障读者无需预约,凭本人有效二代身份证经过实名登记、体温检测合格后入馆。

  入馆须知

  1、预约读者凭预约记录和本人身份证并用手机扫描“青岛一码通”(场所码)入馆。入馆时需要使用微信、支付宝扫描现场一码通码,现场值班员查看“扫码成功”字样,确认有效后方可入馆。

  2、向工作人员出示“扫码成功”字样及个人身份证,并接受非接触式测温和安全检查。

  3、未预约,或已预约却有发热(≥37.3℃)、咳嗽、气促等症状,或“山东省电子健康通行码”显示为黄色、红色,以及未佩戴口罩的读者、曾有国内外重点疫情地区旅居史且未过14天隔离期的读者谢绝进馆。

  4、入馆后读者如遇身体不适等异常情况,请立即告知现场工作人员以便我馆及时应对。

  5、从入馆到离馆,请读者务必全程佩戴口罩,期间请与他人始终保持至少1米以上的间隔,请勿聚集、勿扎堆。

  6、禁止携带酒精、消毒液、打火机等易燃易爆物品入馆。可以随身携带消毒湿巾,以便擦拭扶手、座椅。

  7、疫情期间,对于违反入馆规定并拒不听劝的读者,本馆将采取适当措施以保证其他读者的身体健康和安全,并根据联防联控工作机制,交由相关部门依法处理。

  开馆安全保障

  1、加强场馆通风和清洁消毒

  在天气许可的情况下,场馆保持每日24小时通风;每日对场馆进行清洁消毒,重点对物体表面(自助借还书机、触摸设备、电脑鼠标键盘、门把手、水龙头、电梯内及按钮等)进行清洁消毒。场馆入馆处、大厅总服务台和各服务台提供免洗洗手液,所有洗手间配备洗手液供读者使用。

  2、及时做好图书消毒

  每日对阅览区流通的书刊和读者还回的图书进行消毒,架上读者翻阅过的图书请统一放置在书车上,集中消毒后再上架;读者可使用场馆内的图书消毒机对所借书刊进行消毒后再借阅。

  其他说明

  青岛市图书馆将根据疫情发展情况适时调整相关服务措施,请关注青岛市图书馆微信公众号(QingdaoLib)、青岛市图书馆网站了解最新动态信息。

  青岛市文化馆及部分区市馆

  青岛市文化馆及部分区市馆即将恢复开放业已准备就绪,其中青岛市文化馆、市南区文化馆、市北区文化馆、崂山区文化馆、城阳区文化馆、即墨区文化馆、胶州市文化服务中心文化馆、平度市文博中心文化馆于4月6日正式开放。

  同时提出以下相关要求:

  严格执行接待量不超过最大承载量50%的标准,加强对来自重点地区人员预审报告。实行“预约、测温、查验健康码及行程码、规范佩戴口罩、一米线”等疫情防控措施。市民朋友可通过关注入馆预约,按要求进行实名注册,即可进行线上预约。所有预约入馆的市民须按照预约时间入馆,入馆时用手机扫描“青岛一码通”(场所码)。对无智能手机或因系统缓慢等其他原因导致无法正常扫码的特殊情况,仍保留出示“两码”且进行人工实名登记的措施。

  青岛市美术馆

  青岛市美术馆计划将于4月7日起有序恢复对外开放工作。美术馆将按照“限量、预约、错峰”的总体要求,严格执行接待量不超过最大承载量50%的预约标准,完成每日全馆消杀工作和工作人员的日常健康监测,提供安全、有序的观展环境。

  同期,也对入馆参观者提出了疫情防控的系列配合要求举措:

  1、实行预约参观方式,来馆之前请在“青岛市美术馆”小程序登记预约,合理规划行程。同时为了增强疫情防控的风险甄别和精细化管控能力,会在入口处显著位置张贴“青岛一码通”,扫码后方可进入参观。

  2、配合做好体温检测,全程做好个人防护,正确佩戴口罩,保持1米社交距离,文明有序观展。

  3、全域展馆均在此次恢复开放之列。罗马厅将全新推出《美丽青岛书法展》《虚拟中的现实——青岛市美术馆藏版画精品展》(详情请关注我馆公众号后续展览预告),同时大殿、西厢展厅将继续展出《幽风香自远——青岛市美术馆藏咏兰书画特展》,伊斯兰特展展厅将继续展出《有无相生——青岛市美术馆藏雕塑艺术陈列展》。四展同开,大家可合理安排观展路线,防止瞬时聚集,有疑问可以随时咨询馆内工作人员。

  周知!

  记者 | 李魏 

  青岛日报综合自观海新闻客户端、青岛市博物馆

[ 责编:徐皓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精密产品 闪耀进博

  • 从“广交天下客”到“进博朋友圈”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11月4日,科学技术普及法修订草案首次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这是科学技术普及法自2002年公布施行以来的首次修订。
2024-11-08 09:59
为了种出茁壮可口的生菜,这群来自中国农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农科院、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等高校院所的年轻人使出浑身解数。最终,产量高、品质好、能耗低、花费少的队伍将会胜出。
2024-11-08 09:57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理工大学教授张军团队首创片上光谱复用感知架构,自主研制了全球首款百通道百万像素高光谱实时成像器件,光能利用率创造世界纪录。
2024-11-08 09:55
11月6日,中国科学院科技成果转化“融合点”行动首场活动在北京中关村国际创新中心举办。该活动以“焊牢科技与产业融合点,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为主题,旨在通过供需精准对接,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2024-11-08 09:55
北京时间11月6日8时50分,正在执行中国第41次南极考察任务的“雪龙2”号穿越赤道进入南半球。
2024-11-08 09:53
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先进阿秒激光设施(西安部分)”建设正式启动。该设施由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承担建设,建设周期5年。
2024-11-07 03:50
近邻宜居行星巡天计划(以下简称“CHES计划”)观测策略日前在国际期刊《天文学杂志》发表。研究人员还模拟了目标恒星HD 88230周围宜居带存在一颗类地行星的情形,并进行了仿真观测与数据拟合。
2024-11-07 09:51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吴凯丰、副研究员杨阳团队制备了具有优异光学性能的低毒性蓝光胶体量子点,并以其溶液为光增益介质,实现了高度稳定的液体激光输出。
2024-11-07 09:50
全国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在75%左右,九成以上的行政村生活垃圾得到收运处理,生活污水治理(管控)率逐步提升,农村脏乱差局面得到扭转。
2024-11-07 09:49
世界卫生组织(以下简称“世卫组织”)公布了一份清单,列出了17种能致人患严重疾病甚至死亡的病原体。
2024-11-07 09:48
IgE是过敏反应的核心免疫球蛋白,其与高亲和力受体FcεRI的相互作用至关重要。
2024-11-06 10:30
新一代数字技术蓬勃发展,数字化转型浪潮汹涌澎湃。直播将展示行业数字化最新发展趋势AI+等前沿技术的最佳场景应用。
2024-11-07 09:42
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研究员张立福承担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多维时空谱遥感数据综合与表征关键理论与方法研究”取得重要成果。
2024-11-06 10:30
独脚金内酯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重要植物激素,在调控植物分枝数目等生长发育关键性状中发挥关键作用。
2024-11-06 10:25
期待更多优秀的原创少儿科普读物引领孩子们走进精彩的科学世界,让孩子们在科学的滋养下茁壮成长。
2024-11-06 10:24
胸怀“国之大者”,探索国计民生的实问题。问题驱动研究,创新推动发展。
2024-11-06 10:23
团队开发了一种利用人工智能指导葡萄育种的新方法,有望缩短育种周期,加速葡萄品种创新。
2024-11-05 10:22
数据显示,全球物联网连接数持续快速增长,在物联网基础建设、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等方面,中国都“名列前茅”,今年我国物联网连接数有望突破30亿。
2024-11-05 10:21
第二次青藏科考队打破世界纪录,在西藏自治区那曲市双湖县境内的普若岗日冰原钻取了全球中低纬度冰川最长的冰芯,长达324米。
2024-11-05 10:19
科学家走进校园做主题报告的宣讲形式,让现场师生不仅能感悟科学家精神、研习科学家攻坚克难路径,还可获得学术大家面对面的指导。
2024-11-05 10:16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