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著名美食导演陈晓卿打造的纪录片《风味人间3:大海小鲜》2月14日在浙江卫视落幕。这一季里,青岛海洋美食大出风头,包括王哥庄的甜晒鲅鱼、青山村的海蜇宴,让全国观众大开眼界。从《舌尖上的中国》到《风味人间》,美食类纪录片大行其道,也让外界关注到纪录片这一品类的发展状况。对“电影之都”青岛来说,纪录片有着广阔的空间和强势的后劲。青岛“好奇魔鱼”文化传媒出品的自然纪录短片《一池汪洋》入围了2021中国野生生物影像年赛,而新作《青岛自然笔记》也将完成拍摄,已经锁定央视纪录片频道和B站,将很快与观众见面。
《青岛自然笔记》2019年开始调研,2020年开拍,镜头从青岛的山林、郊野、海滩、潮池到深海,近两百种生物影像。该片制片人白新宇毕业于中国海洋大学,他与导演陈歌、李斐组建了《青岛自然笔记》的核心团队,用独特的视角记录青岛,这里不仅是人类理想的居住地,还有海岸、山林、河流、湿地、公园、荒野……我们发现在“开放、现代、活力、时尚”的国际大都市背后,还有一个生物多样性如此丰富的青岛。白新宇表示:“也许50年后,科学家、教育机构、科研单位、普通市民想了解以前的青岛自然环境是什么样的,在我们的纪录片里就有答案。”
那些生灵回来了
我们的采访在“好奇魔鱼”位于新都心的办公室进行,楼下是轰鸣的打桩机、塔吊和市井声响。嘈杂的都市生活不断蚕食之下,青岛还有“野生动物”吗?这些珍贵的小生灵躲到哪里去了?
“我们2019年开始《青岛自然笔记》的调研,通过这两年的观察、拍摄,发现青岛的野生动物是一直存在的,人类生活对它们有一定的影响,它们一度退却,然而适应了周围情况后它们正在慢慢回来,以一种新的方式与人类共存。”导演陈歌介绍。在陈歌完成了备受好评的《深圳自然笔记》的创作之后,“好奇魔鱼”团队2020年开启了《青岛自然笔记》项目。“好奇魔鱼”在李沧区东部的山里拍到了狗獾一家三口,这种在青岛很罕见的小生灵让团队喜出望外;在浮山后的小区里,摄制组拍到了猫头鹰的行踪;在崂山苍翠的树顶,拍到了孑然兀立如孤独侠客的草鹭;在鳌山湾拍到了大眼蟹、海仙人掌,红线黎明蟹……“好奇魔鱼”在B站发布了短片《青岛城市物种知多少》,片中燕鸥漫天,黑水鸡筑巢,野獾攀爬山岩的场景激动人心,大家发现,原来青岛这么“野”。
“好奇魔鱼”团队拍摄了近200种青岛野生动物影像。
美食纪录片《风味人间3》在崂山青山村拍了“海蜇宴”,而在自然纪录片团队看来,海蜇不只是美味,还是记录青岛海洋生态环境变化的一个指标。《青岛自然笔记》制片人白新宇介绍,“剧组在拍摄之前向专家求证,得到的信息是青岛的沙海蜇数量比较少。然而在拍摄的时候我们发现,情况跟以往的经验不一致。从2019年观察调研到2020年拍摄再到2021年,沙海蜇的数量一直在增长,这也是黄海区域生物多样性、生态环境向好的一个指标。”
从制片人白新宇到《青岛自然笔记》的导演团队,都在纪录片这个行业耕耘多年,创作方向也逐渐向“海洋文化”和“自然观察”靠拢。导演李斐介绍,“作为影像创作者,我们一开始制作各种各样的纪录片,人文历史、青年文化、城市生活、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等都是我们涉猎的范围。后来我们专注于海洋与自然主题的影片创作,我们认为,既然生活在青岛,就要生产带有独特地域属性与城市精神的纪录片,把人文表达融入自然纪录片逐渐成为我们团队的表现形式,在这个领域我们要走在全国前列。”“放到全国范围来看,自然资源、生物多样性的数据和影像纪录都是缺失的,”白新宇表示,青岛近年来对生物多样性愈加重视,今年大沽河、李村河相继启动了生物多样性调查,中国海洋大学的科学家也参与其中,这必然能推动青岛对人文自然的保护。
一池汪洋里的多样生态
“好奇魔鱼”尝试将城市自然影像纪录与科普自然观察主题相结合,以“自然笔记”系列打造城市自然影像品牌,让观众看到中国的自然纪录片精品。去年“好奇魔鱼”出品的《一池汪洋》入围2021中国野生生物影像年赛,在全球31797件作品里脱颖而出,入选参与最终角逐的11部作品,并成为三部最佳制作奖的提名影片之一,这让制片人白新宇分外惊喜。“我们关注的城市边缘‘小水坑’里的生物,能在这样一个奖项里,跟以‘大熊猫’‘金丝猴’为拍摄对象的纪录片去竞争,恰恰反映了城市自然观察的价值。”
《一池汪洋》以海岸线潮间带的“潮池”为拍摄对象。导演陈歌介绍,“潮池所在的潮间带是人们接触海洋最近的区域,除了赶海时大家在这里获取的蛤蜊、海胆之类的食材,其实小小潮池里的生物多样性不可小觑。以往我们在三亚、西沙、菲律宾等热带海域可以拍摄到丰富的海洋物种,其实在青岛这样一个北方海洋城市,潮间带的物种也很丰富,像是日本鲭随着涨潮而来,退潮时就被留在潮池里。”今年“好奇魔鱼”团队将拍摄重点放在了海蛞蝓身上,“潮间带里有一些平时看不到的海蛞蝓,像是我们正在拍摄的指状棍螺,它平时吃海藻,把海藻里的叶绿体吸收到身体里,靠光合作用存活,非常有趣。”
青岛700多公里长的海岸线,从生态系统来看都属于潮间带,这一区域的特征就是时而显现为陆地、时而隐没于海洋,生物在温度、湿度、盐分都急剧变化的两种环境之间进化出非凡的生存能力,这些生物大多与市民的生活密切相关。拍摄团队也在这里遇见过非常罕见的生物,需要专家进行“定种”,白新宇表示,国家对生物多样性越来越重视,以水产为例,以往科学家重视遗传学研究,成就包括提高大黄鱼等鱼类的年产量,而这几年科学家逐渐重视分类学、行为学研究,“不只要搞清楚怎样让海洋生物长得肥,还要知道它为什么肥。”
《一池汪洋》里独具特色的海洋生物小生态,也是“好奇魔鱼”下一步数字化开发的重点,“今年我们想把《一池汪洋》做成一个大的数字化沉浸式艺术展,把小小的潮池放大几十倍,变成一个巨幕化环境,让没有机会潜入水下的观众用另一方式‘进入’潮池。影片是一个观察的视角,而数字化的艺术展、沉浸式的空间则是另外一种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