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这几日,在宁夏吴忠市盐池县冯记沟乡平台村的紫薯种植基地,正是紫薯的收获季。大型收获机驶过,一个个饱满的“泰紫薯一号”紫薯翻涌而出,村民们忙着分拣、装袋,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据了解,这片地的紫薯平均亩产达4000斤,预计每亩收益13000元。
“我们今年引进了‘泰紫薯一号’,试种非常成功,计划明年大面积推广种植。”冯记沟乡平台村党支部书记陶旭说。
近年来,盐池县先后建成国家杂粮杂豆示范基地、绿色食品原料(荞麦)标准化生产基地和小杂粮标准化示范区,培育产业链相关企业及合作社21家,其中,市级以上龙头企业6家。同时,该县深耕品牌建设,注册“对了”“山野香”“宁荞秋丰”等8个特色商标,开发出食品、保健养生、文旅工艺等系列产品40多种。今年,全县荞麦种植面积达60.79万亩,产量超3万吨。

与此同时,黄花产业也展现出蓬勃生机。目前,全县黄花菜种植面积达4.2万亩,产量4.95万吨,共培育黄花菜种植、加工和销售企业及合作社42家,注册商标31个,产品销往全国30个省市,带动3000多户农户发展黄花产业,户均收入5万元以上。“我们现在的产品主要发往北京、天津、广西等地,合作社年营收大概能达到20多万元到30万元之间。”盐池县仲昌黄花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刘彦伟说。
在传统特色产业稳步发展的基础上,盐池县将目光投向更具潜力的新领域。目前,全县水产养殖面积3200余亩,形成了年产三文鱼、南美白对虾,产值可达2亿元的盐碱地(水)综合利用循环产业链。
2013年,宁夏拓明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在青山乡旺四滩村流转土地1.2万亩,其中,黄芪种植面积3000亩,创新推广的起垄移栽技术成功破解了水肥高效利用与农机农艺融合的难题。每年劳务用工约7000人次,劳务支出约300万元,累计解决当地用工约2万人次。
截至目前,该县培育自治区级农业龙头企业4家,建设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11个,发展中药材种植加工企业、合作社及家庭农场25家。其中,初加工企业6家、深加工企业2家。中药材抚育种植面积达8万亩,建有全国最大的沙生中药材展示园与甘草种质资源圃,“盐池甘草”荣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认定。
盐池县县市场监管局商广岗负责人沈军帆表示,下一步将充分发挥盐池甘草地理标志品牌效应,进一步拓宽盐池甘草产业链条,逐步将中国甘草之乡、盐池甘草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品牌效应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文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