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10月22日,走进位于宁夏吴忠市的吴忠仪表有限责任公司生产车间,记者看到机械臂正精准抓取工件,基于5G网络的仓储系统实时更新库存。这个曾经的传统制造企业,如今已成为工信部评定的“国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
“我们生产的高端控制阀等产品,许多需要应用于深海等极端环境,必须在专业的深海环境模拟高压实验舱中进行严格测试,以验证其在苛刻条件下的密封、寿命等关键性能。”公司总经理常占东告诉记者,“通过推行‘2158’智能制造体系建设思路,我们实现了车间作业分钟级调度,完成了一整套的数字化转型,产品交货期从2个月缩短至40天,按期交货率达到了99.8%。”
在宁夏中卫市工业园区的中金数据集团零碳算力产业基地。这片占地2266亩的土地上,规划82万架标准机架的重大新基建项目,将成为全国规模最大的零碳算力集群,为“东数西算”构筑坚实底座。“目前一期一阶段的四栋机房楼正加紧施工,预计年底前交付,未来将为东部数据西迁提供强大算力,实现‘东部数据’与‘西部算力’高效对接。” 该基地一期项目工程师程可说。
共享装备股份有限公司,这家始建于1966年的企业,不仅突破了重型燃气轮机缸体零件制造技术瓶颈,还研制出我国第一台大尺寸高效率工业级铸造3D打印设备,实现铸造3D打印产业化应用国内首创。“传统铸造正在从‘傻大黑粗’向‘窈窕淑女’转变。”公司副总裁白晋成形象地比喻,公司通过为行业提供领先的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推进了这一转变。通过投资20多亿元研发3D打印、机器人等智能装备,新建改造7座3D+智能工厂,企业生产效率提高了2至3倍,铸件废品率降低约20%。?
从算力基建的绿色集约,到工厂车间的智能升级,再到铸造工艺的精密“智造”,宁夏正以数字化转型驱动产业质量与效率的深刻变革。(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张文攀 通讯员 艾琳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