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这条土路,是压在我们心头二十多年的‘疙瘩’。”近日,在宁夏银川市兴庆区通贵乡司家桥村六队,村民侯建忠一句朴实的话,道出了多年艰难出行与产业滞涩的辛酸。自2000年起,村子通往永通路的一条坑洼土路便如一道无形枷锁,锁住了发展的脚步。
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司家桥村党支部以民生难题的化解来检验学习教育成效。村党支部将这条“疙瘩路”的硬化列为“我为群众办实事”的首批攻坚任务,将其纳入“和美乡村”试点项目配套工程。当平坦道路正式竣工,村民踩在新硬化路面上,二十载“雨天泥泞、晴天扬尘”的历史彻底封存。一条路的蜕变,清晰折射出村党组织从“等靠要”到“抢争创”的作风蜕变。
作风转变的暖流同样融化了城市建设的“坚冰”。金茂生活港项目深陷烂尾泥潭,涉访群众多、化解难度大,曾是银川市烂尾楼整治中的一块“硬骨头”。银川商贸物流服务中心迎难而上,牵头组建盘活工作专班,以“一案、两单、一策、一台账”的闭环机制为依托,以真心沟通为桥梁,做实做细群众稳控工作。如今,专班行动已显成效:5个土地分证办理完成,闲置商业空间被撬动——2025宁夏银川首届新能源汽车展在此成功举办,15家汽车经销商和16个汽车品牌入驻;同时,“岚庭臻宴”酒店项目、金茂生活港北侧广场改造紧锣密鼓推进。截至目前,盘活商业面积已达约6万平方米。未来,招商招租力度将持续加大,全力协助盘活剩余约5万平方米资产,让曾经的“城市伤疤”重新焕发商业活力。
细微之处见真章,作风之变也润物无声地惠及社区的“毛细血管”。胜利街康馨社区双怡苑小区王先生一句感叹点出往昔窘境:“以前高峰出小区门?简直寸步难行!”该小区紧邻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人流车流巨大,唯一的1.2米宽出入口在高峰时段“人车混行”。在学习教育推动下,社区高效联动宁医大总医院、党员代表、微网格长和居民代表召开现场会。短短两周内,两个新增侧门配以智能感应道闸建成启用。一扇门的开启,疏通了多年拥堵,更开启了社区治理高效协同、响应民需的新局面。
一条路,从“心头疙瘩”变为发展坦途;一栋楼,由沉寂“烂尾”走向新生繁华;一扇门,化出行梗阻为畅行通途。兴庆区以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为契机,深耕作风转变的沃土,将群众“问题清单”切实转化为“幸福清单”。路宽了,楼活了,门开了,兴庆区用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绩书写为民解忧的答卷。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文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