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宁夏科研团队成功破译黑果枸杞高质量参考基因组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宁夏> 要闻 > 正文

宁夏科研团队成功破译黑果枸杞高质量参考基因组

来源:人民网-宁夏频道2024-11-14 10:45

  人民网银川11月13日电(李甜甜)近日,宁夏农林科学院枸杞科学研究所的研究团队历时4年破译了黑果枸杞的高质量参考基因组,此项研究成果填补了该领域国际空白。

  据研究团队主要负责人赵建华介绍,课题组基于国家枸杞种质资源圃收集保存丰富黑果枸杞材料,成功培育出黑果枸杞单倍体植株,利用该植株借助二代和三代测序技术和组装评估软件,获得了高质量黑果枸杞基因组,该基因组大小为2.27Gb,注释出38993个基因。

  黑果枸杞染色体水平基因组组装注释。宁夏农科院供图

  研究团队进一步通过比较基因组分析,发现黑果枸杞在基因收缩、扩张、结构变异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这些变异与黑果枸杞花青素合成及耐盐性密切关联,其中5个关键基因能够显著地调控花青素相关代谢物的水平。这一发现为今后枸杞优良品种培育及花青素物质产业化开发提供广阔前景。

  黑果枸杞是茄科家族的一种多年生灌木,具有很强耐干旱和耐盐碱,也是重要的药用植物资源,其果实营养丰富,素有“花青素之王”的美誉。果实中富含的花青素,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心脏病、降低胆固醇、增强免疫力、抗衰老及保护视力等医疗领域。

  目前,中国枸杞种植面积达到183万亩,90%的枸杞种苗由宁夏繁育,90%以上枸杞基础和应用研究由宁夏组织实施。为助力枸杞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宁夏农林科学院科研团队在2021年首次破译枸杞全基因组成果的基础上,接续开展了黑枸杞基因的测序研究工作。

  赵建华介绍,黑枸杞在耐干旱、耐盐碱、抗病虫害等方面表现出来的特性远高于红枸杞。通过基因编程等技术手段,科研人员可以把黑枸杞基因的抗性优势融入红枸杞,从而提高红枸杞在不同地域生长的适应性。

[ 责编:袁晴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开往春天的列车

  • 污水变资源 微藻“显神通”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国家能源局20日发布的全国电力工业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2月底,全国累计发电装机容量34.0亿千瓦,同比增长14.5%。
2025-03-21 03:40
今年前两个月,我国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0.6%和9.1%,有力支撑工业经济实现稳步向新向好发展。
2025-03-21 03:40
2024年12月16日,中国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五号乙运载火箭/远征二号上面级,成功将卫星互联网低轨01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03-21 10:12
一颗青梅、一杯酸奶、一碟陈醋、一缸酸菜……中国人的餐桌上,常能看到酸味的身影。夏季气候炎热,人体出汗较多、胃口可能变差,适量食用酸味食物可以起到开胃、收敛止汗的作用。
2025-03-21 10:11
阿卜杜拉国王科技大学的一项开创性研究首次直接观察到了DNA开始解旋的瞬间,揭示了使细胞能够准确复制其遗传物质的基本机制。
2025-03-21 10:09
根据新一期《自然》杂志发表的气候科学研究,2023/24年海洋表面温度的大幅上升虽然是异常现象,但用气候模型预测时并不全然意外。
2025-03-21 10:07
液体粉笔的研发让师生免受粉尘之扰,如今湖北应城市黄滩镇刘垸村粉笔年销售额超过1亿元,村民眼中的夕阳产业焕发新生。实践证明,深耕技术创新,用好技术赋能,不仅能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还能提高产品品质和性能,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
2025-03-20 09:54
今年春节刚过,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研究员黄家兴就跨越3000多公里,从北京来到云南沧源佤族自治县,开启新一年的追花之旅。跟着帮扶团队,蜂农李光强学到了真本事:以前有蜜就割,蜜蜂饿肚子出逃;现在留蜜补蜜,提高采蜜效率。
2025-03-20 09:53
对人性温度的感知,对多元价值的判断,对公共利益的坚守,这些人类独有的认知维度,是AI无法替代的核心价值。
2025-03-20 09:52
从燧人氏钻木取火,到墨子提出“光沿直线传播”的朴素理论,再到牛顿用棱镜分解白光揭示光谱的奥秘,光始终是科学与技术演进的见证者。进入21世纪,这场跨越千年的对话迎来了全新维度——光经济。
2025-03-20 09:49
春分,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四个节气。在国家卫生健康委19日举行的“时令节气与健康”发布会上,专家提醒,春分时节,昼夜平分,公众要注重规律起居、保证睡眠、均衡寒热饮食、适时添减衣物。
2025-03-20 09:40
近日,国内首款碳-14核电池原型机“烛龙一号”发布,这标志着中国在核能技术领域与微型核电池领域取得重要突破。
2025-03-19 10:24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近日公布2024年全球知识产权申报统计数据。中国申请量为70160件,同比增长0.9%,仍是申请量最大的来源国。
2025-03-19 10:20
先优化人员分工,过去按天计工时,改为了以量计价,鼓励村民优化流程,提高效率,用人成本降低了20%。
2025-03-19 10:19
近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联合发布《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自2025年9月1日起施行。
2025-03-19 10:15
首次揭示了植物新型广谱抗病天然产物——芥酸酰胺及其抗病机制和化学防御策略,对于开发新型绿色无害农药、减少细菌病害、保证植物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2025-03-19 10:14
包括加快人工智能(AI)大模型迭代升级、推出AI应用新产品、加快开源步伐等,进一步竞速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赛道,优化人工智能落地应用体验。
2025-03-18 09:13
上海、浙江、广东、四川等地中小学也在积极开发人工智能教育资源、构建人工智能课程体系,并已取得一定成效。
2025-03-18 09:13
日前,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科研人员及合作者在重离子治癌微观机理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2025-03-18 01:55
日前,记者从江西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获悉,该保护区与湖北博得生态中心科研团队在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时发现一个蜘蛛新种——官山伪遁蛛。
2025-03-18 01:5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