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走进中国乡村)杨氏彩塑:雕琢之间“揉”进岁月精华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宁夏> 图片新闻 > 正文

(走进中国乡村)杨氏彩塑:雕琢之间“揉”进岁月精华

来源:中国新闻网2024-07-19 17:22

  中新网银川7月18日电 题:杨氏彩塑:雕琢之间“揉”进岁月精华

  中新网记者 李佩珊

  进入暑假,六盘山下迎来旅游“高潮”,其中,一支支走进杨氏彩塑艺术馆的研学队伍,成为靓丽的风景线。他们跟随非遗传承人一同“点土成金”,感知“守艺人”的坚守与创新。

  建在村里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杨氏彩塑艺术馆。 中新网记者李佩珊 摄

  杨氏彩塑艺术馆位于宁夏固原市隆德县温堡乡杨坡村,这个开在村里的艺术馆大有来头,每年慕名而来参观的游客超1.5万人次,也让100多名村民再度回到非遗传承人的角色。

  杨佳年(右)教授学徒进行彩塑塑形。 中新网记者 李佩珊摄

  “男人捏塑、女人上彩,家家会泥塑、户户有丹青”是杨坡村两百年前的真实写照,村中流传至今的杨氏彩塑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今已发展到第七代。一块寻常的泥巴,经酿泥、塑形、彩画、开描等十几道工序,便可化身威武雄健的武士、体态婀娜的舞者、憨态可掬的孩童……变成一个个精致的艺术品。

  杨氏彩塑作品。 杨佳年 摄

  杨佳年是杨氏彩塑第五代传人,年近六旬的他经常一个人在工作室里钻研技艺到很晚。在他看来,酿泥是彩塑塑形的基础。“我们选取六盘山区黏性较强的红胶土,碾碎后除掉杂物,加水搅拌成泥浆,经过24小时的浸泡,再添加棉花、纸浆和沙粒进行反复砸泥,才算定下来材料。”杨佳年说,随后进行的便是人物或动物的骨架制作,“绑草、上粗泥、上细泥,再进行压光,一遍遍地用手去抹,塑坯方可成型。”

  “泥塑有‘三分塑七分彩’的说法,对色彩的搭配非常讲究。因此,塑形和上彩阶段十分考验手法。”杨佳年一边向记者介绍,一边一手持刀、一手捏泥,一雕一琢间,一团平平无奇的泥巴瞬间化身栩栩如生的人物。

  杨佳年最擅长的是人物面部刻画,他轻轻抬起画笔,简单几笔点睛,泥土瞬间有了灵魂。“文像需要端庄清俊,佛像需要祥和慈悲,老像要突出饱经沧桑,少像得刻画的憨厚可爱,每件彩塑,都需细心雕琢。”他说。

  不仅是杨佳年,杨氏一族能工巧匠在创作中始终讲究形神兼备,对每一道工序的研究都甚为严苛。

  据《杨氏家谱》记载,杨氏彩塑起源于清朝道光年间,形成可以追溯到清朝光绪年间。杨魁山是杨氏彩塑第一代彩塑传人,他在陕西凤翔拜师学习宗教类雕塑。后来,杨魁山将自己的彩塑技艺传给了儿子杨廷辅、杨廷弼。

  杨廷辅“善丹青重彩塑”,杨廷弼则在彩塑世俗化、小件作品的制作上开创了杨氏彩塑的先河。第三代传人杨维福徒步新疆学艺,把西域艺术风格融入杨氏家族的彩塑创作之中,成功将杨氏彩塑的造像艺术推向鼎盛时期。第四代传人杨栖鹤开始采取传统和现代结合的手法,创作了许多结合时下元素的全新作品。

  直至第五代传人杨佳年接手“衣钵”,他打破家族传承模式,广收门徒,让这一珍贵技艺得到广泛流传。“从我开始,杨氏彩塑技艺走进校园、进入课堂,由传家变成传世。我们还成立了公司,把杨氏彩塑工艺品推向市场,每年创收金额超过100万元人民币。”杨佳年表示。

  不仅如此,随着各地文物保护工作的逐步开展,杨佳年还带队并先后承接宁夏固原博物馆、须弥山石窟、平凉崆峒山、中宁双龙山石窟、兰州市博物馆、西吉火石寨国家地质公园、武威博物馆、新疆铁瓦寺等各地文物修复工程,让上千件彩塑和陶制文物宛若新生。

  受杨佳年的影响,第六代传人杨贤雄、杨贤龙、程建平、杨贤麒等人在坚守中不断追求创新,推动形成以彩塑为主体,集彩绘、木刻、根雕、刺绣、烫画为一体的“杨氏家族艺术”,成为带动一方增收致富的文化支柱产业。

  现如今,占地2000多平方米的杨氏彩塑艺术馆供游客免费参观体验,成为当地集彩塑艺术陈列展示、研究保护、设计开发、生产加工、交流培训、体验学习、旅游参观等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基地,让流传在民间的传统文化艺术焕发出愈加旺盛的生命力。(完)

[ 责编:王蕾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假期攻坚 京西筑通途

  • 大桥飞架入“云端”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将于6月1日起施行。
2025-05-06 10:03
中国气象局日前发布《极地气候变化年报(2024)》。
2025-05-06 09:51
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潘慧敏介绍,一季度,全国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7675万千瓦,同比增长21%,约占新增装机的90%。
2025-05-06 09:39
1865年,生物学家孟德尔在奥地利宣读了其豌豆研究成果《植物杂交实验》,为经典遗传学大厦奠基。
2025-05-06 09:35
近年来,中山大学围绕“主体、基础、应用”三个层面,在广州、珠海、深圳三校区布局人工智能相关学院,集聚近20个学院共同构建大智能学科教育体系。
2025-05-06 09:28
在上海科技大学遇见威廉·哈兹尔廷博士,他满头银发、戴着大大的方框眼镜,乍一看有点像那位创作了无数超级英雄故事的漫画家斯坦·李。
2025-05-05 14:11
五一假期进入尾声,国内外旅游市场如火如荼,知名目的地热度不减,越来越多的小众目的地也开始崭露头角。
2025-05-05 13:59
第137届广交会第三期“美好生活”5月1日开幕,12043家企业参展。
2025-05-01 17:55
BEST装置,紧凑型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
2025-05-01 17:52
杨永修有多个头衔,“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全国技术能手、中国一汽首席技能大师……五一前夕,他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2025-05-01 17:41
“当患者因我们的药多了一份生活的希望,那所有辛苦的日夜就有了意义。”贝达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质量工程师高娅琴在接受采访时说道。
2025-05-01 17:40
21世纪初始,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全国各地的建筑高度被一再打破。如何在保证超高建筑结构安全的同时提高建造效率,成为业界亟待破解的难题。
2025-05-01 17:32
美国的政策变化不仅影响本国科研,也导致许多国际科研项目中断或面临中断风险,对全球科研合作造成重大伤害。
2025-05-01 17:28
“对服装面料而言,防水和透气本是矛盾体,但我们采用高分子膜贴合技术,做到了既防水又透气。包括上述小程序在内,柯桥织造印染产业大脑已集成190多个应用,入驻企业4000多家,注册工程师11万多人,接入生产核心设备3万多台套。
2025-04-30 09:00
轻舟,顾名思义,以个头小、重量轻为最大特点。轻舟货运飞船副总设计师吴会英告诉记者,轻舟重量约5吨,目前的上行运力为1.8吨以上,下行为2吨。装载容积约9立方米,货物舱的体积为27立方米,可搭载航天员生活物资、科学实验设备、科学载荷等。
2025-04-30 05:10
4月29日4时10分,我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五号乙运载火箭/远征二号上面级,成功将卫星互联网低轨03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04-30 05:10
近日,我国天都一号通导技术试验星成功完成白天强光干扰条件下的地月空间激光测距技术试验,在国际上首次打破地月空间卫星激光测距仅能在夜晚作业的时间限制,标志着我国在深空轨道精密测量领域取得技术新突破。
2025-04-30 05:10
搭载该模型的AI手机、智能屏幕、陪伴机器人“AI智伴小熊”等产品,为用户带来更加个性化、智能化的生活体验。
2025-04-30 09:04
加载更多